“智能金融”(smart finance)是随着社会进步、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步衍生出的概念。智能金融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Robert R. Trippi于1996年出版的《金融与投资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inance and Investing)可以说是众多论述中的代表作之一。Robert在该书中认为,智能金融就是利用基于金融知识的系统进行证券选择和投资组合管理。
随着金融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交易平台正逐步取代以物理形态存在的传统金融交易场所,金融机构正逐步向虚拟的存在形态演化。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各金融主体之间的开放、分享和协作,追求链条整体利润最大化,正逐步成为金融机构越来越广泛认同的经营理念。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各种金融活动,如网络货币、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上清算等新的金融形式,正冲击着传统的金融理念(殷宪龙,2014)。与此相适应,人们对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学术界和企业界从不同视角对“智能金融”赋予了深刻而广博的内涵。
1.学术界对智能金融的定义
中国智能金融研究院潘和平教授在第二届智能金融国际学术会议上从科学化的理论视角对智能金融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抽象性的描述。他认为智能金融是面向全球金融市场的全面的、预测性的、动态的、战略性的分析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金融投资科学技术体系,也是继经济金融和计量金融之后金融学的最新发展阶段(田丹,2011)。
上海金融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元如林教授则是从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视角分析,认为智能金融通俗地反映了金融信息发展所处的阶段,指出智能金融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人们实现更加便捷的支付结算、更加及时的金融服务、更加安全的财富管理,最终实现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周欢等,2012)。
2.企业界对智能金融的定义
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时,从金融产业发展的视角对“智慧金融系统”进行了阐释:基于最新信息技术,对现有金融系统进行智能提升;通过智能分析和海量数据处理,搭建高效、安全、智能的便捷金融服务平台;通过金融创新,为“智慧产业”提供融资渠道和平台,引导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通过金融系统互联以及金融信息化(例如自助柜台、手机银行等电子支持),构建安全、便利的金融支付系统。同时,IBM公司提出了智能银行的发展愿景: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
上海软件对外贸易联盟理事长赵之凡认为,智能金融概念的内涵在于,在专业软件服务提供商为金融业提供与时俱进的高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情况下,金融企业可以致力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并挖掘信息,创新金融服务。
财经撰稿人、常驻首尔的金融业人士芮晓恒(2013)通过对韩国近年来基于移动终端快速发展的智能金融的观察,从银行业的角度定义了智能金融:智能金融一般是指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不仅包括查询转账、交易、支付等常规功能,还包括由此而衍生的各种增值金融服务。他还总结了智能金融在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智能手机银行、智能网点、开放式网上银行、在线网点、便携式银行和社交网络银行。智能金融通过提供更加便捷的平台、更加高效的数据分析以及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改造人们的金融生活方式,改造银行业的运营方式,进而改造整个金融业的面貌。
3.本书对智能金融的界定
基于智能城市建设的视角,我们认为“智能金融”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产品开发、客户服务、客户体验和风险管理等领域高度融合,是一种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境界的金融体系运行理念,是一种以“海量信息—知识汇集—科学决策”为核心内容的金融体系运行机制,是一种以更加稳定、高效为核心目标的金融体系运行形态。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通过动态的IT基础架构,及时响应客户在金融业务方面的需求;
(2)通过对海量数据、高频数据、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优化,提升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金融交易决策支持能力;
(3)通过灵活感知客户行为模式的变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4)通过金融系统之间、金融系统与其他平台的互联,以及自助柜台、移动平台、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持,发展安全、便利、快捷的金融支付系统;
(5)通过各种工具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规避金融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