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IBM推出智慧城市概念后,世界各地围绕智慧城市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我国北京、上海、宁波、厦门等许多城市与地区相继推出了“智能(慧)城市”的发展战略。该战略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智能商务的实际应用。自2012年以来,我国除了在智能商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一大批已经建成、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智能商务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对这些实际应用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了解智能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商务领域,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或智能城市)建设规划中均有一定的涉及。如2012年北京市发布的《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了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电子绿标”等智能化应用,并提出了推广“市民卡”(包括社保和实名交通等功能),使市民能持卡享受医疗、就业、养老、消费支付等社会服务,此外,还提出推广电子商务应用。2012年武汉市提出将在需求最迫切的15个重要领域开展应用重点项目建设(包括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水务、智慧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社区、智慧物流、智慧空间等),将着力发展“武汉通”卡、无线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与ETC、“未来商店”、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一系列应用。2011年宁波作为国内第一个系统部署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明确提出“六个加快”重大战略,建设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信用管理等项目。2008年厦门市的无线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其商务领域的智能化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在政务信息化、智能物流、企业信息化及生活信息化等方面的智能应用正在深入。厦门海关以电子智能化技术加快物流流通,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与厦门港区间实现了货物24小时直通。
2012年,广东明确提出了重点建设包括智慧物流和智慧商务在内的11大应用领域。其中,在智慧物流方面,提出以机场、港口、铁路等物流枢纽为依托,建设一站式行业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开展“一票到底”“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全程信息跟踪追溯服务,推进多式联运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在智慧商务方面,提出建立智慧商务支撑体系,支持建立广东国际电子商务信用服务平台,推动银行、企业跨行业合作,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管理平台,发展在线支付增值服务。在移动支付平台建设方面,结合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以广州手机RF-SIM移动电子支付、惠州移动惠民卡为试点,逐步推进移动电子支付应用,扩大手机身份认证和电子支付服务,支持二维码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目前,已有不少国际智能商务公司进入中国,其中不乏MicroStrategy、Business Objects、Cognos等国际知名的传统智能商务软件厂商,以及一些著名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厂商,比如SAP、甲骨文和冠群等公司投资开发分析软件,其他在中国大陆发展的跨国厂商纷纷通过寻求合作伙伴或者直接设立办事处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面对国际顶尖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进攻,国内厂商(如金蝶、用友、创智等)一方面与这些巨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维持发展,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提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内在品质,向客户提供更完美的决策支持服务,与国外厂商展开激烈竞争。
反观我国智能商务的实际应用,我们不难得出以下认识:①我国智能商务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应用多集中于信息化程度偏高的电信、银行、保险、医疗领域。这是因为智能商务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我国各行业各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虽然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缺少必要的数据积累。②智能商务应用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颁布了多项政策规定以促进我国智能商务的发展,不仅仅将其应用于商业领域,还应用于构建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中,以提高政务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赋予了智能商务更加广泛的内涵。③智能商务的发展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得益于近年来世界市场的稳定恢复和我国电子商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基于智能商务思想的物流应用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