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结构性矛盾指的是供给和需求的错位,主要表现在:
(一)大学生就业难,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有数据显示,青年人口的失业率比其他各年龄组明显偏高,青年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明显下降,这将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深刻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突出,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教育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大学生相对过剩属于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学历层次、工作经验等劳动力资源要求的变化与大学生自身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工作经验、择业理念、就业渠道不匹配而导致的人才市场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现象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应有之义。
另一个青年劳动者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新生代农民工也是近几年来刚出现的新名词,他们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8]调查研究中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走访调查的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越高,他们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也越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二)农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剩余”
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减少,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据有关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向城市转移的农业劳动力的增长率同比减少74%,达5年内最低,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下降的情况首现,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始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剩余”。
据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如表4-5所示),2009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增长开始为负值,并预见之后数十年间也只会持续走低。农村劳动力绝对人口数的降低,和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开始大幅降低,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经进入到“有限剩余”的阶段。
表4-5 中国农村劳动人口旳变化趋势
续表
数据来源:农业部网站,http:/www.ny3721.com/url/2805/。
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根据经验,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上限一般为70%~80%,2010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农村40岁以下劳动人口数为23503万人,若按照70%的转移率计算,则可知4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数为16452万。2010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335万,年龄40岁以上占18.1%;本地农民工数量为8888万,年龄40岁以上占56.3%,扣除这两部分数量,计算可知2010年全国40岁以下农民工数量为16458万,略高于先前设定70%的转移率计算得出的16452万。由此可知,农村可向城市转移的40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工劳动力已经基本转移完毕。就企业来说,面对愈加严峻的“民工荒”状况,虽然已经逐渐放宽对农民工年龄的限制,由30岁以下放宽至40岁以下,但通过上述分析,40岁以下的农民工劳动力也是处于短缺的状态,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的局面已然势不可挡。
(三)产业升级转型中的劳动力技能素质结构不合理,技术工人短缺
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主要特点的转型升级,必然会对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在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剧。人社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百分之十九左右,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更是仅占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40%的水平。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和初级工的需求人数与求职应聘人数之比分别是2.4∶1、2.1∶1、1.8∶1、1.5∶1和1.5∶1,目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9]
中国的高职教育并不能很好地将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从而使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与制造业升级脱节,出现了高端人才缺失,低端劳动力过剩的结构性失调。当前,中国的大学九成以上都采用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泛知识性人才培养体系,只有不到一成的职业教育,因此中高端制造业所面临的技术工短缺,也在情理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