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低碳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某些领域还是取得不少成就。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运用逐渐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两种技术现在都在运行。
我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创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工业体系,其利用市场化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典范。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城市中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我国大部分城市均已出台关于太阳能光热应用的实施意见、配套技术和规范标准。
以光热技术为主,光伏和其他节能技术为辅与建筑全方位结合的技术,将对传统建筑行业,特别是建材及建筑构件带来的一次彻底的革新。生态城市建设中,新能源、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一批核心技术目前已经有所突破,可以进入产业化推广。
但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即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达到45%,而我国仅为35%。[8]虽然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还是很落后,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分领域来看:
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但仍不太成熟,产业化还有一定问题。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交通领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我国虽然掌握一些,但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产业化。而对于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我们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大影响。对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只使用当前的非低碳技术,对于环境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我国的技术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意味着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使用落后技术建成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在短期内推倒重建。这就形成一个能源基础设施的资金和技术“锁定”,解决由此造成的高排放问题具有较大的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