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陆路丝绸之路国外节点地区分析

陆路丝绸之路国外节点地区分析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丝绸之路已经延伸了古丝绸之路的路线,东起太平洋西岸,西至大西洋东岸,延绵上万公里,覆盖了整个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实际上是东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西至欧洲沿海地区横贯亚欧大陆的陆路大通道。

新丝绸之路已经延伸了古丝绸之路的路线,东起太平洋西岸,西至大西洋东岸,延绵上万公里,覆盖了整个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实际上是东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西至欧洲沿海地区横贯亚欧大陆的陆路大通道。在这条大通道上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要线路,通达地域上要经过交通关键节点,主要有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蒙古国、波兰、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必须保证这些关键节点地区畅通,丝绸之路才能畅通,如果在这些节点上任意一个地区出现问题,丝绸之路就很可能出现中间梗阻,丝路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问题。因此,研究丝绸之路节点上的情况具有战略意义,及时掌控丝绸之路节点上的情况具有战略意义,疏通节点具有战略意义。

6.4.1 哈萨克斯坦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中心节点地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是中国西出国门的第一站,是进入中亚、西亚、中东以及直达欧洲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过哈萨克斯坦,向西可以进入俄罗斯,向南可以进入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直入中亚和西亚。

1.地理位置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洲中部,国土横跨欧亚两洲,国土包括中亚北部和东欧的东南部,乌拉尔河以西部分属于欧洲,西部毗邻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周边与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接壤,与伊朗、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35]。北邻俄罗斯(边界线长6846千米),南与乌兹别克斯坦(2203千米)、土库曼斯坦(379千米)、吉尔吉斯斯坦(1051千米)接壤,东联中国(1533千米),西濒里海,南邻咸海。边界线总长为12,012千米,海岸线长2909千米[36]。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国土面积为272.49万平方千米,60%的土地为沙漠或半沙漠。人口1749.81万(2015年5月指标),主要民族有俄罗斯族41%、哈萨克族36%,主要宗教伊斯兰教。首都阿斯塔纳(2014年人口约100万人)。主要城市阿拉木图、卡拉干达、乌拉尔。

2.发展水平

经济产出实力(GDP)2248.58亿美元(2013年指标),人均(GDP)13,048美元(2013年指标)。哈萨克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铀产量世界第一,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占第二位,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哈萨克斯坦主要经济结构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粮食产量1800万吨左右。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耕地大部分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37]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实施经济改革,分阶段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积极引进外资,重点发展油气领域和采矿业,扶植民族工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措施,经济持续增长,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截至2014年年底)。2012年以来,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对象国是中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主要进口对象国是俄罗斯、中国和乌克兰等国家,外贸总额为1368亿美元(2012年指标)。

3.外交关系

哈萨克奉行平衡外交政策,外交重心在东欧和西方,先后加入独联体、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集安组织、欧安组织、上合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北约和平伙伴关系会、欧亚委员会等国际组织。进入21世纪,哈萨克斯坦加强了与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体化,2015年将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成立“欧亚联盟”[38]。1992年5月,哈萨克斯坦成为独联体中第一个与俄罗斯签订《友好、合作与互助条约》的国家。1998年7月6日两国总统签订《面向21世纪的永久友好和联盟宣言》。从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两国之间就确立了伙伴关系,哈萨克斯坦于1994年5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同中国关系发展平稳,1992年1月3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两国关系良好,高层互访频繁。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286亿美元 [39]。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在阿斯塔纳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第一,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第二,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第三,加强贸易畅通。各方应该就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第四,加强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40]

6.4.2 俄罗斯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中心节点地区——俄罗斯。俄罗斯是中国西出国门的第二站,首都莫斯科,是进入欧洲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过俄罗斯,向西可以进入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向西北可以进入芬兰、瑞典、挪威,向西南可以进入乌克兰,直入欧洲。是亚洲与欧洲联通的必经之地。

1.地理位置

俄罗斯联邦,(通称俄罗斯或俄国)。位于东经30°E~180°E,北纬50°N~80°N,国土横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北部,位于欧洲的领土地形大部分为东欧平原,北部邻北冰洋,东部濒太平洋,西部接大西洋,西北部邻波罗的海、芬兰湾。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和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加拿大、格陵兰、冰岛和瑞典。国土疆域东西长为9000千米,横跨11个时区;南北宽为4000千米,跨越4个气候带,海岸线长37653千米。总面积约1710万平方千米(2014年指标)(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罗斯,俄罗斯版图新增加2.55万平方千米,2012年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领土占地球陆地面积约11.4%,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41]。主要城市有莫斯科(面积994平方千米,城市人口860万)、圣彼得堡(人口513.2万)、叶卡捷琳堡(137.8万)、伏尔加格勒(人口101万)、摩尔曼斯克(人口31万)、索契(人口37万)。

人口数量1.52亿(2014年指标),人口密度分布不均,西部发达地区平均为52人~77人/平方千米,个别地方为261人/平方千米,而东北部地区不到1人。有193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77%。气候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低地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

俄罗斯是资源富集大国,拥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拥有世界25%的淡水湖泊。资源总储量空间分布在亚洲部分约占80%。森林覆盖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约为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林材蓄积量居世界第二位,约为807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锌等资源储量丰富。天然气探明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约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

2.发展水平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正式独立,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二,并且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俄罗斯是“金砖国”成员国。俄罗斯经济总量(GDP)2.097万亿美元(2013年,国际汇率),人均(GDP)14613美元(2013年,国际汇率),人类发展指数0.805(2014年指标)。俄罗斯经济增长情况,2012年为3.4%,2013年为1.3%,2014年为0.7%,受到内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连续三年下滑。

俄罗斯运输系统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2012年客运周转量5325亿人,货运量85.19亿吨。机场总数232个(2009年指标),其中国际机场71个,主要机场有莫斯科谢列梅杰沃国际机场、伏努科沃1号国际机场、多莫杰多沃机场、圣彼得堡国际机场、下诺夫哥罗德机场、新西伯利亚机场、叶卡捷琳堡机场、哈巴罗夫斯克机场等。航空客运量7600万人(2012年指标),货运量120万吨。到2013年7月,俄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超24.6万千米。2012年,输油气总量10.96亿吨。2010年中俄原油管道全线贯通,2011年1月1日起投入商业运营。

俄罗斯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发达。工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发达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是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从业人口6732.2万,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9.9%,服务业从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9.6%,工业从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30.5%。

3.外交关系

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优先发展与西方关系,特别优先发展与欧洲关系,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国、印度等亚太大国的借重。其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俄罗斯自2013年年底开始地缘冲突,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政治与经济博弈。

中俄关系。中国与俄罗斯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国外交部与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992年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两国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两国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2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双方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4年5月,两国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两国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机制。进入21世纪,两国元首互访频繁。2012年6月5日至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2次会议,双方签署《中国和俄罗斯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索契出席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习近平在索契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2014年5月,俄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亚信第四次峰会,双方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并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俄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5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6.4.3 白俄罗斯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中心节点地区——白俄罗斯。白俄罗斯是中国西出国门的第三站,首都明斯克,是进入欧洲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过白俄罗斯,向北可以进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向南可以进入乌克兰,向西进入波兰,直入欧洲,是进出欧洲的必经之地。

1.地理位置

白俄罗斯共和国(以下简称白俄罗斯),位于欧洲中部、东欧平原上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20.76万平方千米[42]。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与乌克兰为邻,西部与波兰相连接,西北部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白俄罗斯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5日独立,1991年12月19日改国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白俄罗斯族占83.7%,俄语和白俄罗斯语为国语,人口数量946.81万人(2014年指标)[43]。白俄罗斯共有6个州:布列斯特州(Brest)、维捷布斯克州(Vigebsk)、戈梅利州(Gomel)、明斯克州(Minsk)、格罗德诺州(Grodno)、莫吉廖夫州(Mogilev),由118个区、102个镇和110个市组成。主要城市有明斯克、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戈梅利等。首都明斯克,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192万(2014年指标),是白俄罗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空运、公路枢纽,经济重心,工业产值占1/4以上,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约700千米。

白俄罗斯地形南北长560千米,东西长650千米。境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高度160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为550毫米~700毫米,平均气温-6℃~18℃。自然资源有石油、伴生天然气、泥炭、褐煤和易燃板岩、钾盐、石盐、各种建材原料等。水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河流2万多条,湖泊1万多个,有“万湖之国”美誉。森林面积近800万公顷,覆盖率为39%,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松类、云杉、白桦、橡树等。

2.发展水平

经济总产出能力(GDP)717.44亿美元(2013年指标),经济人均产出能力(GDP/人)7579美元(2013年指标)[44]。2013年,货物贸易总额802.31亿美元[45]。主要贸易伙伴独联体国家。白俄罗斯有较好的工业产业门类和技术加工能力,其中机械制造业行业、冶金加工业行业、机床制造行业、信息技术行业,2013年工业生产总值为686.37亿美元(2013年指标)。农业和畜牧业亦发达,曾经是苏联谷物、肉制品、奶制品、土豆、亚麻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其中亚麻和土豆是享有盛名的两大传统农作物,2013年农业生产总值为118.67亿美元(2013年指标),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粮食和粮用豆类作物产量760万吨。牲畜和禽类总销量为166.7万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共同建立了关税同盟,三国的经济一体化和军事一体化趋势正逐渐加强。

3.外交关系

白俄罗斯奉行独立务实的外交政策,外交重点为俄罗斯,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两国1992年6月25日建交,1997年签订俄白联盟条约,1999年签订《关于成立俄白联盟国家的条约》。重视同独联体及周边邻国的关系,并参与独联体内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活动。努力改善同西方国家关系。将中国视为外交优先方向之一。

同中国的关系。1992年1月20日,中国与白俄罗斯建交,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频繁。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中国同白俄罗斯的贸易总额为11363万美元,2012年中白双边贸易额达到15.8亿美元,2014年中白双边贸易额达到40亿美元,是1992年中白建交时的100多倍。中白两国之间人文交往与合作频繁。1996年中国与白俄罗斯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成立,现已召开多次例会。1999年起两国开始互办文化日,2007年1月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挂牌。2009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白俄罗斯语网站正式开通。2010年10月白文化部派多个艺术团体赴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和“白俄罗斯文化日”活动。2011年9月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2012年两国热烈庆祝建交20周年,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至2014年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之间已有12对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省州。

6.4.4 波兰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中心节点地区——波兰。波兰是中国西出国门的第四站,是通向西欧的必经之处。波兰共和国(以下简称波兰)是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也是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首都华沙,是进入西欧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过波兰,向北经波罗的海可以进入北欧;向南可以进入斯洛伐克、捷克,以及匈牙利、奥地利;向西进入德国,直入西欧。

1.地理位置

波兰地理位置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或中欧东北部),东部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相连,东北部与立陶宛及俄罗斯接壤,西部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波兰处于战略要地,在历史上曾连年战火纷争,近年来波兰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日益提高,有望成为欧盟四巨头之一。波兰是中东欧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3849万(2014年1月指标)。波兰城市人口数量为2316.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2%。行政区划为省、县、乡三级,共设16个省,314个县,2479个乡。首都华沙,人口171.55万(2012年12月指标)。波兰国土面积为312679平方千米,南北距离649千米,东西相距689千米,边界线总长3538千米,其中海岸线长528千米。境内地势平坦,大部分是略有起伏的中低平原,平均海拔173米左右,地势北低南高。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格但斯克外,缺乏天然良港,西北部地区什切青亦是国家重要港口。波兰东北部的湖区林木茂密,人口较少,气候介于东欧大陆性气候和西欧海洋性气候之间,年均气温为6℃~6.8℃,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00毫米。

2.发展水平

波兰是近些年欧洲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每年的经济成长率超过6%。波兰已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经济产出能力(GDP)为5175.43亿美元(2013年指标),人均经济产出能力(GDP)为13432美元(2013年指标)。人类发展指数0.834(极高)(2013年指标)。波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硫黄、铜、锌、铅、铝、银等,也是世界琥珀生产大国,已有几百年历史。工业较为发达,主要产业有燃料工业、动力工业、冶金工业、机电工业、化学工业、木材造纸工业、轻工业、航空工业等。煤炭工业发达,煤炭储量居欧洲前列。冶金工业主要为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机电工业是最大的工业门类,包括金属加工、机器制造、汽车、造船、精密仪器、运输工具、电机和电子工业等,汽车工业发展迅速。[46]农业用地约1617.7万公顷,耕地占国土面积50%左右,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15.2%。主要作物为各种麦类和马铃薯、甜菜等。牲畜主要养牛、猪和羊。

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民航为主要方式,铁路总长20094千米,其中标准轨铁路19979千米(包括电气化铁路11920千米);公路总长28万千米;内河航运线总长3659千米;主要国际机场是华沙肖邦国际机场;石油及其产品输送管道总长2444千米。

3.外交关系

波兰外交政策奉行以亲美融欧、睦邻周边、全方位外交为基调。波兰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主张欧盟和北约继续扩大,强化与美国战略伙伴关系,2009年12月11日,波兰和美国签署《美国驻军地位协定》,包含美国在波兰建立反导基地内容。力图改善与德国、俄罗斯关系。主张深化波兰、法国、德国三国合作。力求在欧盟中发挥更大作用。重视与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的区域合作。注意加强与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合作。

波兰与中国的关系。中波两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中国与波兰于1949年10月7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50年两国就签署第一个政府间贸易协定。中波关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稳步发展,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1997年11月,时任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2004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波兰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2008年10月,波兰总理图斯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11年12月,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访华,两国签署《中波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波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水平,波兰成为首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成员国,两国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2012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波兰访问,对全面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开拓各领域务实合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2年4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波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协定》。

自2005年以来,中波经贸合作也展现出新的活力。波兰推出“走向中国”战略,已连续成为中国在中东欧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也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国,是中东欧地区第一个与中国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的国家。中国是波兰在亚洲的最大出口对象国,也是波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波两国双边贸易额2003年仅为19.8亿美元,2010年达到111.3亿美元,2011年达到130亿美元,2012年达到143.85亿美元,2013年达到148.17亿美元。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在波直接投资存量约2.18亿美元,波在华实际投资额约1.25亿美元[47]。中国出口到波兰的商品主要有机电、纺织、鞋类、家电、运输设备、钢铁、家具等,进口铜、化工、机电、钢铁、运输设备、纸制品、家具等产品。2013年上半年以来,波兰对中国出口商品种类不断增加,合作领域扩展到工程机械、能源、金融、航空、电力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波兰向中国出口增速大幅提高,中国在波兰的直接投资也迅速增加,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大。2011年中国在波兰投资总额为1.9亿欧元。2013年上半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26亿欧元。2014年到2015年间,中国对波兰投资可望超过4亿欧元[48]。波兰正逐渐成为中国在欧洲投资的重要意向国,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已先后在波兰开设分行。

6.4.5 德国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中心节点地区——德国。德国是中国西出国门的第五站,是通向大西洋东岸的必经之地。德国是欧盟、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德国与英国、法国三国是欧洲国家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德国是西进西欧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过德国,向北可以进入丹麦,以及北欧;向南可以进入奥地利、瑞士;向西进入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直达大西洋东岸。

1.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49],由16个联邦州组成。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千米,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数量8110万(2014年年底指标)[50],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城市有汉堡、慕尼黑、科隆、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波恩、路德维希港。首都柏林(Berlin),人口342.2万(2013年年底指标)。

德国地形多样,整个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部为平原,中部为山地,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德国地处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西风带,一年四季有降雨,年降水量500毫米~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最高温度在20℃~30℃,最低温度1.5℃~-10℃。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51]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2012年指标),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

德国祖先为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曾先后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大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现在德国是联合国成员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八国集团成员国。

德国交通地位重要,德国的高速公路网总长度居世界第3位。德国铁路网总长度约48215千米,有区域特快铁路、区域铁路和城市铁路,远程铁路则有欧洲城际快车,城际快车和城际特快列车。高速铁路网由多中心构成,营运速度为300千米/小时,联通德国各大城市及周边国家。法兰克福机场(欧洲第二大机场,仅次于伦敦,也是货运量第一大的机场)和慕尼黑机场并为德国最大机场,柏林泰格尔机场、杜塞尔多夫机场,其他重要机场包括柏林舍讷费尔德机场、汉堡机场、科隆/波恩机场、莱比锡/哈雷机场、柏林勃兰登堡机场。汉堡港为德国第一大港口,也是欧洲第二大港口,是“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

2.发展水平

德国经济产出能力(GDP)为3.635万亿美元(2013年指标,国际汇率),人均产出能力(GDP)为45088美元(2013年指标,国际汇率)[52],经济增长率0.4%。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生活水平高,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以及科技工程应用等领域十分发达,具有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部门机构,以及大学体系和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也诞生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五大国(购买力平价),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德国贸易总额为20,480亿欧元,其中外贸出口总额为11330亿欧元,进口总额为9150亿欧元[53],均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出口贸易额比上年增长了3.7%,进口贸易额也增长了2%。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汽车出口(1807亿欧元);其次是机械设备出口(1791亿欧元);排在第三位的是电子产品出口(1017亿欧元)。

德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鲁尔区是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空客公司三个客机总装中心之一)、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地是工业重镇。年工业企业总产值(不含建筑业)达到6254.8亿欧元(2013年指标)[5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具备专业技术的中小型企业表现也相当出色(约1000家),由于它们在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被尊称为“隐形冠军”。德国的汽车行业世界出名,拥有多款世界知名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汽车年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德国农业产业发达,机械化作业程度很高,拥有农业用地1669.9万公顷(2013年指标),约占国土面积50%,其中农田面积1187.6万公顷,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3.7万(2013年指标),占总就业人数1.5%。[55]德国于2011年提出《高技术战略2020》,即“工业4.0”(Industrie4.0)发展战略,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3.外交关系

德国外交关系总基调是奉行与西方结盟政策,一是推动扩大欧盟,巩固与北约关系,致力于建立欧洲独立安全和防务体系;二是保持同美国紧密联盟;三是保持和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四是大力开拓中东欧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五是谋求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进入21世纪,德国外交势头秉持积极进取态势,重点集中在7个领域:一是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致力于欧洲联合自强;二是恢复与美紧密盟友关系,支持北约改革与转型,强调北约应成为欧美战略对话的主要场所;三是保持与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四是发挥地缘优势,保持与中东欧国家发展关系,维持传统影响力;五是加强对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战略借势;六是向非洲、拉美地区施加影响力,推销商品;七是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德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以欧盟建设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建设为两大领域,积极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愿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责任,主张建立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合作体系,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发展。

德国与中国关系。1972年10月11日,联邦德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与中国建交),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角度,中国均视德国为“通往欧洲的大门”。中德两国贸易投资活跃,高层互访频繁。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统计,2014年德中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538亿欧元[56],增长8.8%,创历史新高。其中,德国对华出口745亿欧元,进口793亿欧元,分别增长11.3%和6.4%。2013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任后的首次对外访问中到访德国。2014年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双方就中德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德关系发展进一步确定了方向。

6.4.6 荷兰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中心节点地区——荷兰。荷兰是中国西出国门的第六站,是到达大西洋东岸的汇聚之地。荷兰是欧盟、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荷兰王国本土于欧洲西北部,是“欧亚大陆桥”上欧洲始发点,也是“陆路丝绸之路”欧洲终点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过荷兰,向南可以进入比利时;向西穿越北海,进入英国、爱尔兰。至此,抵达终点大西洋东岸。

1.地理位置

荷兰王国于1815年成立,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宣布中立,1940年5月遭德军入侵,王室和内阁成员流亡英国,成立流亡政府,战后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北约”和“欧共体”(欧盟),陆路、海路、航空(陆海空)交通运输条件良好,是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

荷兰是由荷兰本土,圣俄斯塔休斯、博纳尔、萨巴3个海外特别行政区和阿鲁巴、库拉索、荷属圣马丁3个自治国组成的。荷兰本土位于欧洲西北部地区,东部睦邻德国,南部接壤比利时,西部和北部濒临北海。荷兰本土气候特点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沿海地区平均气温夏季16℃,冬季3℃,年平均降水量797毫米。荷兰本土面积41528平方千米[57],其中1/4低于海平面,素有“低地之国”之称。荷兰本土南北最远端相距约300千米,东西最远端距离约200千米,沿海有1800多千米长的海坝和岸堤,海岸线长1075千米。13世纪以来共围垦7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约有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荷兰本土地区划分为12个省,403个市镇。荷兰人口1685.6万人(2014年6月指标)[58],民族构成近81%为荷兰族,摩洛哥、土耳其、苏里南为较大的少数族裔,华人已成为第四大少数族裔。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超过407.5人/平方千米,人口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城市:阿姆斯特丹(79.01万人),鹿特丹(61.63万人),海牙(50.21万人),乌特勒支(31.63万人),埃因霍温(21.72万人),蒂尔堡(20.76万人),阿尔梅勒(19.32万人),格罗宁根(19.31万人),布雷达(17.64万人),奈梅亨(16.52万人)[59]。荷兰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而且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设在海牙。荷兰管辖着两个海外领地,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岛屿——阿鲁巴和安第列斯群岛,面积为980平方千米,海外领地总人口约为30.84万人。

2.发展水平

荷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产出能力(GDP)7669.3亿美元(2013年指标)[60],人均国民收入45577美元(2013年指标)。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13年经济指标显示,进出口总额为8194亿欧元[61],其中进口3863亿欧元;出口4331亿欧元,进口主要是工业原料、原油、半制成品和机械等;出口主要是食品、机械、化工、石油制品、电子产品、船舶和农产品等。外国对荷直接投资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等国家。为世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之一,其中约一半流向欧盟成员国,以及美国、日本,进入21世纪,加强了对东欧和东南亚国家的投资。

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70%以上,主要集中于物流、银行、保险、旅游和法律等行业。经济形态为外向型经济,80%的原料靠进口,60%以上的产品供出口,对外贸易的80%在欧盟内实现。农业高度集约化,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5%,从业人员20.8万。农业构成中,畜牧业占52.6%,园艺业占33.4%,农田作物占14%。花卉生产发达,居世界首位,2013年花卉出口约53亿欧元,占世界市场的60%。

工业发达,主要产业领域集中在信息、化工、医学设备仪器、电子通讯等。电子、化工、水利、造船及食品加工等领域技术先进,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钢铁、造船、印刷、钻石加工等。荷兰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之一,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发展空间、微电子和生物工程领域中的高技术产业。在荷兰境内除了天然气储量丰富之外,其他自然资源贫乏。2012年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约19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开发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2011年天然气开采2419亿立方米,2012年年底,在其所属北海海域发现石油[62]

3.外交关系

荷兰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对外政策集中于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民主人权三大领域。对美国关系亲密,为传统盟友,认为美国是欧洲安全与稳定的保证;支持欧盟和北约双东扩;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支持联合国改革;重视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荷兰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荷兰于1954年11月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5月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此后双方关系起伏发展。1981年5月,因荷兰政府批准荷兰公司出售给中国台湾地区潜艇,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1984年2月1日,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1989年,荷兰又随同欧共体对中国实施“制裁”,两国关系又受到影响。1990年10月后,双边关系逐渐改善。1997年4月,又因人权问题再次受到影响。1997年年底,荷兰改变对中国人权问题的看法,中荷关系恢复。进入21世纪,中国与荷兰关系保持稳定发展,荷兰外交大臣蒂莫曼斯于2013年6月访问中国,荷兰国家吕特首相于2013年11月访问中国,中国时任总理温家宝于2004年12月访问荷兰,吴邦国委员长于2012年5月访问荷兰,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3月访问荷兰。自2003年以来,中国与荷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荷兰连续11年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13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701.5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98.3亿美元,出口603.2亿美元,自1980年以来中国对荷兰贸易一直顺差。自2010年以来,中国连续四年成为荷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国。双边签署的主要协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荷兰王国关于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4年3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荷兰王国外交部关于加强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2007年5月16日);《中荷两国政府关于农业合作的联合声明》(200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荷兰王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2000年11月7日)。

6.4.7 乌克兰

“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中心节点地区——乌克兰。乌克兰是中国西出国门进入欧洲的分支关键节点,是通向东欧地区的交通枢纽地区。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是“欧亚大陆桥”上经过俄罗斯进入东欧的另一条路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乌克兰就是东西方文化汇聚之地,也是东西方发展力量交汇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过乌克兰,向南可以进入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向西进入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

1.地理位置

乌克兰国土面积60.37万平方千米[63](2006年指标)(不含公投入俄克里米亚半岛57.82万平方千米)。疆域东西长1300千米,南北长900千米。乌克兰北部接邻白俄罗斯,东北部接邻俄罗斯,西部连接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部毗邻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大部分地区地势属平原,境内有河流116条(长1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最长的河是第聂伯河,流经乌克兰境内河段长度约981千米,有3000多个自然湖泊。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人口数量为4543万人(2014年指标),主要民族乌克兰人、俄罗斯人。首都基辅(KYIV),人口278万(2014年指标)[64],面积827平方千米,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

乌克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基辅罗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饱经战乱,乌克兰民族是古罗斯族的分支[65]。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政府发表国家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名为乌克兰。1991年12月8日,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别洛韦日协定,宣布苏联不再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乌克兰结束了长达337年与俄罗斯结盟历史[66]。乌克兰独立后,俄罗斯和乌克兰曾因如何分配黑海舰队财产问题产生矛盾[67]

乌克兰全国有24个州,2个直辖市,1个自治共和国,共27个一级行政区。下辖459个市、490个区、886个镇和10278个村。2个直辖市分别是:基辅(首都)和赛瓦斯托波尔(2014年3月18日宣布加入俄罗斯)[68],1个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2014年3月18日加入俄罗斯)24个州中,卢甘斯克州(2014年5月12日宣布独立,但并未获得任何国家或地区承认)、顿涅斯克州(2014年5月12日宣布独立,但并未获得任何国家或地区承认)。

2014年4月,乌克兰多个地区爆发示威抗议运动,抗议乌克兰亲美势力政变推翻亚努克维奇政权。示威者遭到镇压,造成流血事件,激起当地民众反抗,此后变为武装冲突。当局派出军事力量镇压,演变成大规模战争,在俄罗斯与欧盟斡旋下,双方停火。但是中小规模冲突仍然不断,至2014年12月,已有4700多人死亡,各方公布的数据难以核实。

2.发展水平

乌克兰是一个新兴自由市场经济体,经济产出能力(GDP)1778.4亿美元(2013年指标),人均经济产出能力(GDP)3911美元(2013年指标)。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为1510亿美元(2011年指标)。主要贸易伙伴国分别是俄罗斯、土耳其、意大利、中国、德国等国家。主要出口产品为黑色金属及其制品、无机化学材料、化肥、木材、纺织品、铝制品、机车等,主要进口产品有天然气、石油、地面交通设备、纸张、塑料制品、药品、粮食和车床等。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其农业产值占GDP 20%,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被称为“欧洲粮仓”。乌克兰自然条件良好,国土面积2/3为黑土地,占世界黑土总量1/4。境内有100多条流长超过100公里的河流,2万多个湖泊。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43%。已探明有80多种可供开采的富矿,主要包括煤、铁、锰、镍、钛、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铁矿石的储量275亿吨;锰矿石储量超过21亿吨,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矿石、石墨储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近90%石油依赖进口。

乌克兰交通发达,海陆空及管道运输系统齐备,境内公路总长24.73万千米,铁路总长23.45万千米[69]。乌克兰是欧洲管道运输中转站,由俄罗斯送到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中转站,航空体系健全。

乌克兰工业基础雄厚,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军工为主体的机械制造业比较发达,曾生产先进的 T-80 坦克,数控机床品质优异,材料研制和生产能力很强,具有一批世界知名研究机构,乌克兰科学院材料学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晶体学研究所、强度问题研究所、金属物理研究所,等等。乌克兰造船业(军舰制造业)具有很高水平,有能力建造大型舰艇,曾建造了三艘航空母舰,其中在俄罗斯海军服役的“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号,正在中国服役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原来称为“瓦良格”号,在中国改造后命名辽宁舰)。

3.乌克兰与中国关系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乌克兰独立。1992年1月4日,中乌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发展稳步。2011年6月,两国元首宣布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确定两国关系新定位,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全面提升,务实合作,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9月,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12项双边合作文件,签署《全面提升中乌友好合作关系水平的联合声明》。2011年4月,阿扎罗夫总理来中国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2011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乌克兰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2年中乌双边贸易额达到103.6亿美元。2013年12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友好合作条约》,中国承诺当乌克兰面临核威胁时向其提供安全保证。

4.国家发生分裂事件

自2014年年初以来,由于乌克兰国家内部发生一系列政治斗争事件,出现了街头游行示威,发生流血事件,并逐步演变成战争,演变成了国家分裂事件,十分令人痛心,需要关注事态发展。

据外电(英国IBtimes)报道,乌克兰西部重镇利沃夫议会2014年2月19日宣布独立。利沃夫地区有浓厚的亲欧洲倾向,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反政府示威和暴乱的许多反对派都来自这个地区。2014年3月16日,辛菲罗波尔第九中学投票站,投票委员会主席分发公投票,就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该共和国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70]。根据100%选票的结果表明,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投票率为83.1%。俄罗斯与克里米亚18日签署了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入俄条约。俄罗斯总统普京19日向国家杜马提交了有关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的法案。普京签字后,将完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法律程序,条约正式生效。[71]2014年4月8日,占领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政府的约50名亲俄代表7日召开会议,会上表决通过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主权宣言。与会者表示,通过的宣言将会成为建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基础。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民间武装2014年5月11日深夜宣布,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当天关于本州地位问题的公投中,近九成选票支持独立。[72]

至2015年6月,乌克兰国家还在继续演绎着国家动乱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国家内部不同政治观点和思想长时间碰撞,是东方意识形态和西方意识形态博弈,进而演变成流血冲突,演变成国家分裂。这样的情况使国家经济倒退、老百姓生命威胁,社会动乱,地区不稳定状态大增,对地区局势十分不利,对中国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