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主导国际银行建设

中国主导国际银行建设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实施开放型经济,实施开放性金融,实施金融业的国际化,第二个方面的行动就是设立国际银行,深度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结构的建设。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在世界银行有投票权。1980年5月15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所属国际开发协会及国际金融公司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中国实施开放型经济,实施开放性金融,实施金融业的国际化,第二个方面的行动就是设立国际银行,深度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结构的建设。从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机构事业起步,发展到中国银行业走出国门,再发展到中国主导兴办国际银行,逐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程度,逐步深度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7.2.1 参与国际银行体系建设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货币是特殊商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性质,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实际上就拥有了货币政策制定权,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实际上就没有了自己的货币政策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诞生了两大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参与世界银行活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活动,实际上就是参与世界货币金融政策制定活动。

1.参与世界银行事业

世界银行(World Bank)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简称,初期称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IBRD),现在世界银行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5个成员机构组成,成立于1944年,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2014年年底共有188个成员,凡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员工1万多人,分布在全世界120多个办事处。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贷款的期限较长,往往针对特定部门、针对特定项目提供。

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在世界银行有投票权。1980年5月15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所属国际开发协会及国际金融公司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80年9月3日,该行理事会通过投票,同意将中国在该行的股份增加到1.2万股,在世界银行的执行董事会中,中国单独派有一名董事。中国从1981年起开始向该行借款开展合作,世界银行通过提供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改造、能源、农业、金融、文卫环保等事业的发展,中国在参与世界银行活动中,培训了大批了解世界银行业务、熟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

2.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事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工作是解决成员国的国际收支问题,包括国际收支行为准则的制定和监督,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融资,贷款期限往往较短,要求受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恢复中国的代表权,参与该组织的活动。

3.参与亚洲开发银行事业

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是一个致力于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成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开发机构。自1999年以来,亚行特别强调扶贫为其首要战略目标。亚行创建于1966年11月24日,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截至2014年12月底,亚行有67个成员,其中48个来自亚太地区,19个来自其他地区,认缴资本1530.5亿美元,2014年资助金额229.3亿美元(亚行官网资料)。亚行业务按资金来源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硬贷款业务,即普通资金来源业务(Ordinary Capital Resources,OCR);二是软贷款业务,即亚洲发展基金业务(Asian Development Fund,ADF);三是技术援助业务。此外,亚行还利用双边贷、赠款等其他资金渠道为项目安排联合融资。亚行年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亚行成员国轮流承办,时间一般在5月,中国曾先后于1989年和2002年在北京和上海承办过两次亚行年会(中国财政部官方网站报导)。2015年5月4~5日亚行第48届年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

中国于1986年3月10日加入亚行。按各国认股份额,中国居第三位(占6.44%),日本和美国并列第一(占15.60%),按各国投票权,中国也是第三位(占5.45%),日本和美国并列第一(占12.78%)。中国自加入亚洲开发银行以来,双方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截至2013年年末,合作项目达到90多个,中国已是亚行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借款国、技术援赠款的第一大使用国以及第三大股东。中国还积极参与亚行战略政策制定,在业务运作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亚行框架下,中国通过东盟“10+1”和东盟“10+3”机制,对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已作出积极贡献。

但是,亚行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亚洲开发银行是由美国和日本共同主导的银行,具有明显的西方管理色彩,要获得贷款,都要在政府透明度、意识形态等方面通过考核,还有环保、雇佣、招投标等方面条件苛刻,考核时间需要一两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拖延商机,机构运行低效,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4.中国的银行业到海外兴办银行业务

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业务门类都获得了大幅度增长,经营质量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2015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在银行业队伍里前20位大银行,中国的银行占有6席,占比30%。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位居第1位,中国建设银行位居第3位,中国农业银行位居第4位,中国银行位居第6位,国家开发银行位居第14位,中国交通银行位居第18位,中国的银行已经在世界银行队伍中显赫亮相(见表7-2-1 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银行业前20位银行排行表)。

表7-2-1 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银行业前20位银行排行表

资料来源:根据《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资料整理绘制,2015年7月22日。

中国工商银行已经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行列,拥有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2014年年底,总资产达到206099.53亿元人民币,境内国际贸易融资累计发放1486亿美元;国际结算量2.7万亿美元,增长16.7%。其中境外机构办理9567亿美元,增长29.9%。银行业务境外网络扩展至41个国家和地区,通过17122个境内机构、338个境外机构和2007个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向509万公司客户和4.65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信息化、国际化、综合化的经营体系。2014年,获得英国《银行家》“全球最佳银行”称谓,蝉联《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第一。

根据中国银行发布的信息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海外分行布点持续增加,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中国银行是全球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最大、专业能力最强的银行,已经建成以香港和上海为枢纽的全球一体化人民币清算网络。到2000年年末,海外机构由1978年的20家发展到559家,分布在港、澳地区和世界22个国家,资产总额达到15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资产总额的42%。至2007年年底,海外机构进一步发展到689家,分布在全球28个国家与地区,资产总额合人民币13955亿元,占中国银行资产总额的23%,实现利润合人民币262亿元,占中国银行当年利润的42%。2015年1~6月半年时间里,中国银行集团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148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位居该领域经营规模市场第一。中国银行已获准担任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法兰克福、巴黎、悉尼、吉隆坡、匈牙利、南非、赞比亚人民币清算行,清算行数量同业第一。2015年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匈牙利央行签署在匈牙利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授权中国银行担任匈牙利人民币清算行,2015年10月2日,中国银行在布达佩斯举行匈牙利人民币清算行启动仪式,中东欧地区首个人民币清算行启动。

5.中国主导新国际银行体系建设

倡导并参与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11月25日在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总理会议。他建议上合组织深化财金合作,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探讨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新方式;扩大本币结算合作,促进区域经贸往来。

倡导并参与组建“金砖国家银行”。2013年3月29日,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共同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巴西开发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印度进出口银行、南非南部非洲开发银行5家成员行,将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服务于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倡导并参与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2013年10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秉承开放办银行的思想,“亚投行”将同域外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7.2.2 亚投行建设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资金问题也必须要有来源、有出口,单纯依靠一个国家的财力显然不足,依靠世界上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出资也不现实,必须要找到新办法解决资金问题。中国率先想出了办法——成立专业银行和建立专项基金,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这样就形成了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配套的战略措施安排,即“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上“一个银行”,加上“一个基金”,共同组合成链条,让“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着实落地。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是中国主导成立的、规模最大的、多边参与的国际银行,是21世纪世界金融体系中一项重大创新行动,将对世界金融体系改革产生巨大影响。

1.亚投行成立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有成长性的地区。亚洲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少数国家步入发达经济体以外,其他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大量基础设施需要建设,铁路、机场、公路、医院、学校等,需要大量建设资金,需要大量中长期建设资金投入,这些国家本身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也不足于支持该项巨大需要,如何解决庞大资金来源的确成为难题。现实资金需要是存在的,资金巨大缺口也是存在的。

中国是世界大国,2014年,中国人均经济总量(GDP)已经达到7575美元,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8430亿美元[2]。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8748亿元(1424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6.3万人。中国具有世界上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能力,具有良好的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具有完整的施工产业链和装备制造产业链,在公路建设、桥梁建设、隧道建设、铁路建设、电站建设、大型建筑物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工程建造能力和经验,具有成套的、成熟的施工标准和施工队伍。中国施工企业具备走向世界发展的能力,具备对外投资的资本能力,具备承担国际上重大项目的施工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从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来看完全具备契合点,有市场需要,有供给能力,只要市场条件具备完全可以孵化成现实的市场,完全可以实现供需满足。但是,亚洲经济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制,难以利用各自所具备的资本存量去满足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这一需要日益突出出来。资源、条件、困难、障碍都找到了,如何来解决,需要大智慧、大战略。

2013年10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秉承开放办银行的思想,“亚投行”将同域外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亚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一倡议提出后,获得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特别是得到亚洲地区国家的积极回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东南亚时,紧接着再向东南亚国家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推动“亚投行”筹建进程。

2.亚投行确认启动

2014年10月24日,“亚投行”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金融开发机构正式启动。

根据《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内容安排,银行首期法定资本金为1000亿美元,超过了亚洲开发银行在2009年的资本金550亿美元的额度[3],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专业性银行。中国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中国出资比重占50%,为最大股东。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同意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2015年试运营的一期实缴资本金为初始认缴目标的10%,即5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25亿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启动筹建程序以来,截至2015年4月15日,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确定为57个(其中亚洲区域内国家37个、区域外国家20个),成员遍及五大洲,涵盖了亚洲、欧洲区域的大部分国家(见表7-2-2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录表)。

表7-2-2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录表(至2015年4月15日)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财政部有关亚投行相关报道资料绘制。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中有:

联合国安理会5大常任理事国4席,占比80%,分别是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世界G20国家中14席,占比70%,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韩国、巴西、俄罗斯、南非。

西方7国集团中4席,占比57%,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金砖国家5位中全部加入,占比100%,分别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

“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于2015年6月29日在北京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签署仪式,成员国各方商定于2015年年底之前,经合法数量的国家批准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即告生效,宣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6年1月16日上午10时30分,“亚投行”正式开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业式并致辞,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已被选举为首届理事会主席,金立群当选“亚投行”首任行长。根据规定,“亚投行”秉承开放姿态,今后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

3.亚投行成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明确规定该银行成立的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4]可见“亚投行”的成立对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也为世界金融体系改革探路,无论对亚洲地区经济发展,还是对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创立了新的国际融资平台和国际投资平台。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潜力巨大,需求旺盛,资金缺口也巨大,在现有的世界金融体系中无法得到解决,创立专业银行恰逢其时,应运而生,“亚投行”资金使用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用钱的一方是利好,因为有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对投资的一方也是利好,因为有了新的有效投资渠道。好事情大家都愿意做,自然形成合力,当中国主张创立“亚投行”的倡议一经提出,立即获得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广泛积极响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57个国家积极申请加入的态势。

第二,开辟了人民币国际化新窗口。人民币走上国际市场,走出国门、走向周边、走上市场、走进投资,“亚投行”主营业务和投资领域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这一领域中国施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中国又是银行的大股东,自然在国际项目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大增,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也自然上升。同时,中国大量外汇储备也有了新的释放出口。

第三,探路世界金融体系改革。二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在新一轮金融危机中大打折扣,其弊端均暴露出来,未来时期规避金融风险,要求改革现行制度呼声增高,国际社会都在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切身利益,解决体制矛盾,此时“亚投行”创立无疑是新生力量,是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勇敢的探路者。从没有成为创始成员国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初始态度,以及态度的演变过程就足以表现出来,对“亚投行”成立的关注和担忧,无疑是对新挑战的恐慌。

第四,团结亚洲的黏合剂。亚洲现有48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总量约38亿,占世界人口61%以上,但是,国情多样发展极不平衡,如何团结起来搞建设需要题材,“亚投行”的创建无疑为亚洲地区国家联合起来搞建设、抱团求发展提供了黏合剂,“亚投行”中亚洲地区创始成员国达到34个,占48个国家和地区比重的70.83%,即使尚未成为创始成员国的国家也都有回应态度,足以表明“亚投行”的魅力和影响力,发挥了黏合国际社会的作用,团结的力量还将继续显现。

第五,中国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发起的创建“亚投行”动议,是根据“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配套设立的,是根据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状况发起的,也是根据国际经济时局提出的,同时是根据中国自身发展的实力兴办的,主旨是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凝聚合力搞建设,“亚投行”定义为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金融开发机构,主张开放式合作,自然会获得国际社会认可和欢迎,这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体现。

7.2.3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

金砖国家(BRICS)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四个国家,由于其每个国家英文名字字头合在一起形成了英文字“BRIC”,与英文“Brick”相似,含义为砖的意思,故此将上述四个国家的组合统称为“金砖国家”,又称为“金砖四国”。2008年以来,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并建立了峰会机制,逐步拓展为国际经济体。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金砖国家的英文单词即变为“BRICS”,形成了“金砖五国”。

“金砖国家”概念是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于2001年提出,特指新兴市场国家投资代表。随着金砖国家内部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经济的主旋律越唱越响,金砖国家的集体活动也备受世界瞩目。其中,成立金砖国家银行成为重大事件,率先在金融领域深入开展合作。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又称为新开发银行,中文简称金砖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是中国主导的、参与组建的、第一个多边国际银行。

1.金砖银行成立背景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为组合的金砖国家,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规避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经商议共同提议组建具有国际银行性质的、由金砖国家主导的金砖银行。

2.金砖银行确认启动

金砖银行于2014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宣告成立,初始成员国有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5个国家。金砖银行总部设立在中国上海,正式开业时间为2015年7月21日,首任行长为印度人瓦曼·卡马特(K.V.Kamath),初始储备基金设计为1000亿美元,初始股本结构:中国410亿美元,比重为41%;巴西180亿美元,比重为18%;俄罗斯180亿美元,比重为18%;印度180亿美元,比重为18%;南非50亿美元,比重为5%。(见表7-2-3 金砖国际组织历届峰会成果表)。

表7-2-3 金砖国际组织历届峰会成果表

资料来源:根据金砖国家组织历届峰会成果资料绘制。

3.金砖银行成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金砖银行组建的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提升本币国际价值。金砖国家之间可以使用本币直接互换,进行国际结算,缓解对美元和欧元等外币的依赖,减少外币对本币的冲击。

第二,形成国际金融风险缓冲机制。金砖银行内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当外部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时发挥缓冲作用,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

第三,资助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金砖国家都需要建设,特别是巴西、南非、俄罗斯、印度四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很大,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当单一国家财力不足时,可以动用合作资金,组建联合银行是个好办法。

第四,发挥中国大国主导作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挥大国引领作用势在必行,释放积极信号,推动世界经济向良性发展,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承担大国责任,彰显大国形象,推动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分享中国经验,输出中国产品,输出中国技术,输出中国标准,输出中国品牌。

第五,搭建国际金融合作平台。金砖银行成为一个开放式金融国际合作平台,一方面,金砖国家之间可以在金砖银行体系下开展金融合作,相互给力,抱团取暖;另一方面,日后可以吸收其他国家加入,扩展规模,扩大队伍,扩充领域,发挥国际金融稳定器的功效。

“金砖国家”是世界经济进入新时期以来,最具有成长活力的国家群体,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运行质量好,每个国家几乎都长时间以中高速度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中国连续35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过7%以上。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不足100美元,迅速成长为7575美元(2014年指标),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发展奇迹,引起世界瞩目。印度是世界上国家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经济在2014年以前的20多年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俄罗斯资源丰富,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南非是南部非洲最大的经济体。“金砖国家”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同的特点,遇到的发展问题具有相似性,这种无形的力量将这些国家聚拢在一起,共同探讨发展问题,形成了世界经济中快速成长群体(此处简称为“快速经济体”)。国家力量也与日俱增。金砖银行的出现无疑是世界经济中的重大事件,必将对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快速经济体”内部的金融体系建立,虽然还很弱小,但是成长潜力很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快速经济体”外部货币的依赖减弱。可以预期,随着“快速经济体”自身规模不断快速扩大,金融规模也会不断扩大,金砖银行的国际地位也会不断上升,体外货币的影响度将进一步下降,世界上新的货币金融体系成长力量将酝酿生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