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把握趋势,才能赢得未来

把握趋势,才能赢得未来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

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世界主要国家正抓紧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科技发达国家强化知识产权战略,主导全球标准制定,构筑技术和创新壁垒,力图在全球创新科技中保持主导地位。中国正处在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只有认清趋势、前瞻规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

针对未来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期间,先后成功举办了“2016颠覆技术——区块链论坛”“区块链——从金融科技到数字社会治理论坛”“人工智能遇上大数据论坛”“智慧城市大数据和基础设施建设论坛”“2016中国ICT市场趋势论坛——虚拟现实(VR)生态高峰论坛”等。众多大数据领军人物、专家学者、领军企业在区块链与共享经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方面,分享了其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共同探讨如何抓住与把握科技创新浪潮,抢占全球科技变革机遇。

一、虚拟现实,下一个产业浪潮

虚拟现实VR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发展迅猛,商业化、市场化和产品化的趋势日渐明显。随着具有雄厚技术创新实力的跨国巨头的资本力量介入,加速了虚拟现实创新产品的商业化。在这样的创新竞争国际格局下,我国高度重视对VR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战略布局。2016年3月18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成为贯穿整个纲要的最大亮点,虚拟现实等六大领域均列在新兴前沿领域中。纲要强调,大力推进虚拟现实等新兴前沿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2016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指出,我国要建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撑开展内容拍摄、触觉反馈、新型显示、图像处理、环绕声、(超)高清晰度高处理性能终端、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实现对行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5月25日下午,由数博会组委会主办,IDC公司承办的“2016中国ICT市场趋势——虚拟现实(VR)生态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业界专家学者。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卫东致欢迎辞、北京市贸促会副会长林彬致辞、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IDC公司助理副总裁王吉平、超威半导体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NVIDIA中国区VR业务发展负责人周为志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论坛围绕大数据时代ICT前景、VR对市场的影响、“沉浸式”计算新时代和VR生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超威半导体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表示,2016年是VR元年,VR将人们带入到了个人计算的第三个浪潮。第一次浪潮是PC平台上的互联网革命,解决了连接的问题,通过浏览器和互联网,用PC作为平台把人和人、人和物、人和世界联系起来。第二个浪潮我们正在经历,也达到了顶峰时期,是手机加APP时代,解决了随时随地上网的问题,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数据。领袖级人物觉得个人计算正在进入第三次浪潮,这个浪潮叫“沉浸式”计算浪潮,会把人和数据结合起来,让你有沉浸感、存在感、现场感。现在大家对体验越来越重视,我们已经进入了“沉浸式”的时代,也就是VR时代。

什么是VR?IDC公司助理副总裁王吉平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尽管用户戴着一个头盔,但是看到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甚至是一个真实的世界。VR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需要与硬件设备连接的VR;第二种是本身就代表芯片处理功能的智慧VR,它不需要与其他的终端和计算设备进行再次连接;第三种叫多重视窗管理程序Screen,比如三星的设备,它也有计算处理功能。这三种类型的设备都叫VR设备。

超威半导体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认为有四个核心的技术功能,对VR的开发很重要。首先是实时追踪,VR和普通的电脑最大的区别是用户要沉浸在其中,带上之后不是像看显示器一样,而是穿戴设备会随着用户的转动而转动。如果画面过几秒钟才转动,就脱离了现实存在感。其次是异步计算引擎,可以理解成今天处理器多现场,要同步渲染很多图画,转过头要看另外一幅画。第三个是多GPU支持,今天显卡只能达到低端的要求,需要把两个显卡放上去。过去对于显示器来讲一个显卡就够了,今天需放两张显卡,一张显卡分别显示给一只眼睛,这样效率会大大提高。最后一个是VR硬件直驱,今天VR开发商需要有一个真正的SDK,做VR应用编程时可以直接进行。

VR未来会怎么样?NVIDIA中国区VR业务发展负责人周为志认为,VR会渗透到生活每一个角落,游戏只是VR当中一小部分。VR当中一个非常大的部分,就在于它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比如说VR看车,VR看房,VR的一些艺术创作;比如说今天的画家,他们做一些雕塑的时候都要拿石膏去打模,非常麻烦,未来有一个软件,可以在360度环境当中去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去画想要的任何模型,然后再把这个模型通过3D打印出一个真实物体。VR会变成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设备,会变成一个社交的工具,就像很多年前智能手机不普及,传统的诺基亚小屏手机很好用,但是现在大屏手机很好用,它是一个社交工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VR也将是一个改变生活的工具。

二、区块链,继互联网之后最具颠覆性的创新技术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2016年10月1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出版了国家关于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第一份官方指导文件——《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区块链的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将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能力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作为新一代颠覆技术,5月26日,“区块链与共享金融——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中国区块链金融分论坛暨全球共享金融论坛”“区块链——从金融科技到数字社会治理论坛”分别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召开。贵阳市委副书记、贵阳市政府市长刘文新致欢迎辞,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院长徐燕军,钱包金服董事长赵国栋,德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aolo Tasca,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副主任、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千人计划”专家、北航教授蔡维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南京市信息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怡安等嘉宾出席并做了主旨演讲。论坛围绕区块链的金融应用、金融科技未来、区块链在公共服务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得到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些国家已将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千人计划专家、北航教授蔡维德指出,英国已经将区块链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块链被列为国家战略的第一件事情是要被科学所证明,第二件事情是这个技术带来了经济力量。他们已经承认区块链可以带来经济力量,认为区块链可以影响各个领域,产生新的法律行为。第一个概念是以后法律由数字和代码执行,其中区块链是很重要的地方。代码社会将造成全新的数字社会,会造成全新的数字信用机制。第二个概念是区块链会带来全新的监管技术。

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院长徐燕军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通俗解释,认为区块链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大数据的一种技术。只不过过去的大数据技术、数据库技术是集中统一的记录、存储、修改、查询,而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技术,也就是说过去的数据都是存储在中心数据库里面,现在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的方式、链的方式,将数据存在不同的节点上。简单地来看,这样的技术是由集中存储变成了分布存储。

去中心化的动力来源于什么?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去中心化的主要动力一个是技术层面,另外一个是技术变革有可能给经济活动、金融活动的规则带来深刻影响。这样的规则有比较正式的、法律制度层面的,也有非正式的规则,包括商业文化、金融文化、金融心理等。金融中介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高、匹配效率低、交易费用高、规模经济风险控制等问题。出现新技术需要看能否对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替代和迭代,如果真正产生了影响,改变了它的基础,中介是有可能被弱化的。否则不是简单的替代中介,而很有可能在现实当中出现大量新的互联网中介代替传统银行中介。

基于区块链的特性,区块链有对未来经济、社会、生活造成颠覆性影响的潜力。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表示,区块链在四大类场景方向上有可能找到非常有价值的应用场景。第一是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发挥比较好的作用,特别在非高频的交易场景下,机构间或者跨国间的场景下,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带来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二是股票债券,特别是高客单价机构间的市场,比特币可能提供一些跨越公权力或者跨境的解决方案。第三是智能合约,数字产权是很有效的例子。第四是登记保存,比如房地产登记,听起来和区块链要做的事情直接相关。有很多行业,如公证行业可以运用区块链来优化和提升服务,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三、人工智能,未来制胜之道

2016年是人工智能历史上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它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端。这一年距离1956年麦卡锡、明斯基、罗切斯特和香农等人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正好60年。经过60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海量数据和高性能计算的支撑下,现已进入产业化应用初期。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布局的11个领域之一,将会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及机器人等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为落实该指导意见,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制订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18年,中国将基本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作为数博会的重头戏,5月26日下午,“人工智能遇上大数据论坛”在生态中心3楼国际会议厅召开。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的路径、方向和未来、人工智能与产业应用正向循环、量子革命以及数据应用助推产业发展等主题,贵阳市副市长徐昊至欢迎致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放春,中国电子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小兰分别致辞,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正教授邢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杜江峰,微软全球公共事业部总经理Mark Day,Nuance全球副总裁兼企业事业部总经理Robert Weideman,小i机器人创始人总裁兼CTO朱频频,IBM(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业务拓展总经理周振,韩国高丽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Hanseok Ko分别进行了精彩演讲。人工智能论坛,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路径及未来。

随着大数据量的不断积累达到了质变的奇点,使得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正教授邢波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科学存在不同定义的可能性。一种是功能性的定义,即制造一台机器,去消化大数据,然后产生预测、假设,或者各种各样的推理,帮助人们实现一些决策上的功能,或者是帮助人们寻找一些事实,以及一些有用的东西。另一种定义就是,制造出一种设备去模仿人,甚至去替代人。现在,功能性的人工智能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高度,使我们重新燃起对人工智能的愿景。

量子计算机将助推真正的人工智能诞生。传统计算机无法像人类一样做出决策,但量子计算机可以,并将在10到15年时间内,助推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诞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杜江峰提出,随着过去二三十年技术的积累,我们已经可以主动掌控量子效应,可以对单个原子进行调控。在微观程度上,我们有自动调控能力,有了这种调控能力,我们可以产生一系列新的技术。量子计算提供了一种指数型加速的可能性。有了这个条件后,做成量子人工智能的话,如果是指数加速,那么原来需要1000台或者需要10000台,现在4台就可以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快速的计算能力。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量子计算机天然带有机器学习的属性,将更有利于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再考虑到量子计算机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即便是模仿人类神经网络的各种互动,也会比现有计算技术拥有更多优势。也就是说,它可以对所有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同时计算,具有计算机无法比拟的超级计算能力。

人工智能真正产生大的影响,需要整个社会智能化,不仅仅是造出一个个机器人。中国电子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小兰在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制造业”就形成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用机器人做手术包括做骨科手术、心脏手术等,还有“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娱乐”,就构成了智能社会发展的模式,所以说智能制造和智能社会最根本的就是人工智能。

未来,在人工智能加互联网的驱动下,各行各业都将会越来越服务化。不管是硬件厂商还是服务厂商,都在整合设备、云和服务来给用户提供集成式的创新。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客户选择一款产品,不仅是看这个产品本身,更是看产品所连接的服务。没有内容、没有服务的话,设备就是苍白的。设备加上人工智能、加上服务,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云服务才是智能终端的未来。

四、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

伴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智慧城市发展成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智慧城市是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形态。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城市建设时,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大公共设施建设。”这是“智慧城市”一词首次写进国家层面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等。2015年10月22日,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累计共完成50项左右的智慧城市领域标准制定工作,同步推进现有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和应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5月25日下午,“智能城市大数据与基础设施建设论坛”在中天凯悦酒店举行。论坛以“城市大数据聚集、联接和战略规划”为主题,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中国电信创新部副总经理陈力、中国联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事业部总架构师范济安、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副主任茅明睿等专家学者,就大数据新技术和关键问题,大数据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大数据开放安全以及管理,还有智能城市大数据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吸引了国内外数百位嘉宾热情参与。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提出,无论是将来的智慧城市、智能城市还是信息化城市,都有一个前提和基础,首先是数据化。他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数据化、数据化的城市、数据开放。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识别,可以识别身份、位置、状况、真假;第二,重现,再现过去的场景,实现追溯性;第三,关联,通过相关关系分析,进行联想分析,这样可以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找到数据之间的联系;第四,溢价,大数据可以产生一些新的数据,能够有利于我们发现数据内在的一些新的规律;第五,预测,可以对经济、天气、疾病、灾害以及人类行为进行一些预测的分析。

在智慧城市当中,首先我们要面临三个主要的对象:企业、市民与政府。第一,面向企业,要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怎样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科技研发能力,要创造有竞争力的产业环境。第二,面对市民,要解决市民衣食住行的基本诉求问题,其中包括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绿色、健康、便捷的公共服务,要创造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第三,面向政府,要帮助政府解决现代存在的城市病,交通拥堵、能源匮乏,等等。

从总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我们整个城市化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的一条道路。智慧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城市化行业、社会不断创新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坚持走城市信息化发展之路,有序有效地推进城市信息化由数字化向网络化及智能化发展,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

在整个智能化、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大城市、大数据”,城市是信息数据集聚的重点,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城市大数据也是最重要的大数据,那么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整理、分析、挖掘大数据,特别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指数、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各领域的发展,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核心。城市借助大数据的智能,实现智慧城市是我们共同推动发展的目标。

“大数据、大计算”,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云计算、宽带、资源池、弹性、自主服务、度量以及虚拟化,我们所讲的云服务都是大数据所需的特性及所要使用的基本功能。未来网络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说与大数据、云计算、未来网络发展共生共长,未来5到10年是大数据、云计算、未来网络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搭建智慧城市,有四大技术要素,包括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这四大技术要素在底层实际上是网络基础设施,要依靠云计算,才能挖掘出数据的应用价值,才能让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让生活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