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时间:2023-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党的十六大以来,部分地区根据中央部署,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是,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救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帮助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积极劳动脱贫致富。党的十六大以来,部分地区根据中央部署,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做好这一工作,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农民应当享有基本生存保障的权利,而政府理应保障这种权利的实现。农村贫困群众生活困难是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农村贫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极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从而阻碍农村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贫困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增强了农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2.做好这一工作,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的农业支持工业、工农产品“剪刀差”政策使中国出现巨大的城乡差距。党的十六大以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农民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如果扣除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再把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那么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农民则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城乡在待遇模式和待遇水平上均呈现出十分不均等的状态。2012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330.1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172.3元/人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差近1倍。全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虽然还不能实现真正的制度统一,但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做好这一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承担了巨大的发展改革成本和代价,理应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但实际上,广大农民很少能从发展改革成果中分享到实际的利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够让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