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多年来,大批量、标准化、广市场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在我国如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就连传统的酱油、醋、豆腐、牛奶、面条、水、蔬菜,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化模式进行着生产。为了适应大规模、远距离、长时间存储,以及数千里之外的人们消费到自己的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改变传统工艺,并放入大量添加剂。尽管按照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物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并符合相关环保和安全标准,一再被证明对消费者造不成伤害,但时间一长,人们总是感觉这些工业化产品与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还是存在很大差别,自然难免心存怀念,而更多是苦于这种需求没有地方能满足。社会上纯手工擀面、农村用粮食喂养而生成的鸡蛋、牛肉、猪肉、牛奶,还有用柴锅炒菜,之所以会大受欢迎,尽管价格比工业化产品高不少,还是供不应求,这些都跟社会上这种现实的需求有着很大关系。
就拿北京这样的地方来说,主食厨房基本已经遍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和面和擀面基本上都是借助于机器,尽管很多地方还标榜着手擀面这个概念,但实际上也仅仅是用轧面机做出来还未晾干的挂面,与完全采用传统工艺、真正意义上的手擀面还是有很大不同。对曾经接受过高等教育、被媒体封为白领和中产的70后、80后和90后而言,吃一顿真正的手擀面,也就成了一种奢侈,也许只能趁回老家之时,求助于自己的母亲,甚至是大娘或外婆。
但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在我家附近的菜市场当中,就有一家专卖真正的手擀面条的商户,每天到他那里买面条的人都需要排很长的队。店主是夫妻俩,都三十五六岁的样子,来自河北保定。他们家的手擀面,是现场制作,赤手和面,面杖擀制,菜刀现切。同时大大的杨木案板,超大的高粱秆笸箩,一应俱全。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因为这种方式卖面,目前可以用罕见来形容,不要说是京城,就连很偏远的县城,现在用的都是轧面机。他们家的切面三元一斤,依旧很受欢迎。
鸡毛掸子,曾是我国数千年来十分常用的除尘用具,除了实用之外,因其美观大方,还具有一定装饰功能,甚至是老婆教训自家男人和儿女的重要道具。在20世纪80年代,鸡毛掸子仍是我国主流的几大除尘用具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人们更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但从90年代开始,鸡毛掸子逐渐被塑料刷子和绒毛掸子所取代,一则是因为后者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二来经历了长期物资极度匮乏之后,将工业产品视为一种时尚和文明进步的标志,成为那个时代的社会共识,再使用鸡毛掸子被认为是土得掉渣的行为。从除尘效果来看,塑料刷子远没有鸡毛掸子好,化纤制作的绒毛掸子适用范围有限,价格并不便宜,而且美观程度也不太理想。
最近几年来,在北京等地,时不时地能够遇到一些推着小平车卖杂物的小贩,插着鸡毛掸子叫卖,根据大小和做工的不同,价格在30~180元,居然还算畅销,一些刚刚装修完的业主,往往也乐于购买此类除尘工具。如果能有中等规模的企业按照标准化和品牌化的方式去运作鸡毛掸子市场,并使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除尘工具进入连锁超市等终端,应当还是能够开创出一番天地的。倘若有人能够将此类产品顺利地创造性“复活”,无论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对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都大有裨益。
也许有朋友会认为,复活这些传统工艺和产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赚不了多少钱,而且也在降低自己的身价,与做大做强的梦想愈行愈远。其实不然。君不见柴鸡蛋、小磨香油都很有市场吗?此外,一些顶级的手表和汽车品牌,其产品依旧保留着纯手工打造的工艺,人家同样实现了做大做强的梦想。与此同时,不少人之所以选择创业,并没有多少远大理想,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细分消费者之需求,复活传统的工艺和产品,最起码可以使自己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站住脚跟,达到养家糊口的目的。
另外,这个方向上的很多项目未必就不能做大做强,关键还是看具体的运作思路。就拿完全传统工艺的手擀面来说,如果能在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等方面获得突破,再提高一些价格,并不是没有做大的可能,虽然不能通过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来达到目的,但可以通过连锁经营和模式复制来实现理想,像北京的庆丰包子铺在短短的数年内,就将各类店门拓展到140多家,如果仔细观察,其实他们的模式还是非常传统和简单的。
而鸡毛掸子这样的项目,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空间,通过一些环节的优化,还是具有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最起码能够容得下几家获利能力丰厚的规模以上企业。比较核心的是要解决好标准化、品牌化、系列化,以及销售渠道和网络建设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想法很不现实,但我们想象一下,连咸鸭蛋、泡菜、水饺、千层底布鞋这些产品都可以企业化、正规化运作,鸡毛掸子怎么就不可以呢?何况传统物品的复活,确有现实需求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