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是某黄酒企业(A品牌)的销售总监,他手下有几个得力的销售经理,其中,浙江市场的姚经理精明干练,有望把浙江市场做成公司的样板市场。但是半年过去了,浙江市场非但没有起色,反而有衰退的迹象:终端促销被竞争对手(B品牌)压制,差点被挤出市场,市场占有率降低、渠道受阻、竞争力明显下降,什么会这样呢?究竟是产品有问题还是市场运作有问题?抑或是销售经理有问题?
(1)就产品和品牌而言,A品牌的黄酒的质量、知名度和品牌的美誉度都很高,在浙江市场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喝黄酒甚至喝A品牌的黄酒已经成了消费者的习惯,为什么市场会越做越差呢?
(2)就宣传而言,双方的广告投入都不少,甚至在中央级媒体展开争夺战;B品牌的黄酒与A品牌的黄酒差异不大,宣传概念和宣传诉求点基本一致,不足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让消费者钟情于B品牌。
(3)就销售经理而言,负责浙江地区的姚经理是全公司能力最强的销售经理之一,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运作浙江市场对他来说应该不是难事,为什么这次却接连败北,处处受B品牌的压制?
(4)就市场运作而言,姚经理的市场运作计划可以落地执行,策划周详、细致也不失灵活性,这样的运作计划执行效果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5)就盈利模式而言,餐饮、超市、批发渠道都已经开发出来了,都有销量贡献。
(6)就绩效考核而言,公司有统一的考核机制,浙江市场也有一套考核系统,两者结合起来,能有效控制销售人员。
百思不得其解的张总决定微服私访,亲自走访市场进行调研,并打算与他的得力干将姚经理深谈一次。经过半个月的市场走访,疲惫不堪的张总和满腹苦水的姚经理做了深入沟通。
张总认为,浙江市场的运作存在问题,计划虽然周详,但是运作起来难免有出入。他说:“我看过春节促销计划书,也认可你的操作方式。但是,一方面,我们的春节促销活动比竞争对手迟了几天;另一方面,活动有些“粗糙”,有的超市连POP都没有,更不用说其他的辅助宣传材料了;促销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不能说出我们的产品特色;促销的礼品数量少,设计风格与公司的总体风格不符。有的超市,促销货物明显准备不足,甚至一度断货3个小时……”
姚经理听后既尴尬又无奈,说:“正如张总所说的,春节的促销计划很久以前就报给总公司了,但是总公司迟迟不做批复,我催了很多次才批下来,结果又不给促销费用。我们需要的资源,如终端POP、易拉宝、礼品袋等终端物料,市场部也没有准备充足,送过来的物料明显不够,竞争对手B品牌的促销活动已经开始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只有把自己的家底拿出来,与经销商合作,先做促销活动,所以,难免有缺陷。我们计划早、启动晚,素质高的黄酒促销员早被竞争对手招聘过去了,我们又没有时间和能力培训新促销员,请市场部人员协助,他们没办法协助培训。这次活动我们很被动,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是我准备不充分造成的。”
姚经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把他上任半年来的很多疑难问题与张总沟通,从渠道整合、市场开发、绩效考核三个方面做了总结。
(1)渠道整合。我们按照总公司的要求,同时运作餐饮、超市、批发等渠道,但是哪个渠道也没做好。比如,我们高价买断部分酒店销售渠道,但是我们有好几种产品都亏损。我几次建议市场部调整酒店策略,重新开发适合酒店的产品,但都没有回复。
另外,浙江市场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做市场,总公司的直销商不在我的管理范畴内,他们的产品价格低,我辛辛苦苦打开的市场转眼间就垮了,几个经销商还轮番打起了内部价格战,很多经销商因为无利可图,便放弃销售我们的产品。
(2)市场开发。一方面,您答应给我最好的政策,让我运作浙江样板市场,但是我如何兑现政策呢?我做促销,财务不给费用,市场部不给物料;我要开发市场,不能及时支付进店费、上架费、买断费,等公司的钱来了,事情也黄了。开发市场需要的终端物料、宣传物料、产品手册,都是临时准备的,没有一次是提前准备好的。
(3)绩效考核。对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来说,公司的考核政策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对销售人员来说,考核政策并不适合他们,因为政策没有以市场开发为导向。
没有比总部“总不作为”让区域经理气馁的事情了!
没有比市场“销售失常”让营销总监着急的事情了!
这不仅是营销策略有问题、营销体系出问题那么简单。
一线业务员也有问题,他们做事没有计划,喜欢临阵磨枪;他们不喜欢系统与规范,喜欢灵活、机动;他们不喜欢科学的管理,喜欢凭经验运作市场。除此之外,他们以竞争激烈为由,获取更多的资源与政策;以人手不够为由,拒绝推广新产品;以市场活动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为由,拒绝与总部市场部合作……
在竞争激烈的营销年代,应以直接面对市场、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
除一线业务员及时汇报情况,让市场部人员了解自己区域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提供支持外,市场部人员也要思考并认真做好以下四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