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际利率与投资
(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居民把钱存入银行,银行给予一定比率的回报,这个比率就是居民存款的利率,一般称为名义利率。与名义利率相对应的是实际利率。什么是实际利率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在年初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年利率是2%,则年底他可得到的本利和是102元。同时,市场上有一件商品在年初的卖价为100元,市场通货膨胀率为3%,这件商品在年底的卖价涨为103元。如此可见,年初可以买到这件商品的钱到了年底(年底本利和为102元)却反而不足以买到这件商品了(商品年底价格为103元)。在这个例子中,2%就是名义利率,而-1%(2%-3%)就是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中央银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反映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收益,它不能代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投资者的所得将会贬值,可能出现如上例中年初能买到的商品年底却难以买到的现象。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投资者都是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以实际利率来衡量可获得的真实收益的。
因此,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为:
r=rn-p (3-1)
其中,r为实际利率;rn为名义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它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书所提到的利率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实际利率。
(二)投资函数
与个人储蓄行为相对应的是企业投资贷款,即向银行借贷资金的行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是否选择投资会考虑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当利率高时,资金需求量会降低;当利率低时,资金需求量会升高。因此,投资与实际利率成反方向变动,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如式(3-2)所示。这个函数称为投资函数。
图3-1 投资函数
i=i(r)=e-dr (3-2)
式中,i代表投资;r代表利率;e是当利率为零时的投资额,又称自主投资,即不利用借贷资金进行的投资量;d是投资敏感系数,反映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它可以衡量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如果投资函数为i=500-125r,则投资需求曲线如图3-1所示。
(三)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从投资函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利率与投资是负相关的,那么利率在经济活动中对投资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呢?
1.利率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利率对投资规模的影响是指利率作为投资的机会成本对社会总投资的影响。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投资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投资收益较低的投资者退出投资领域,从而使投资需求减少。相反,利率下跌则意味着投资成本下降,从而刺激投资,使社会总投资增加。正是由于利率具有这一作用,西方经济理论界与货币管理当局都把利率视为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控制利率水平在西方货币政策体系中曾一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西方各国为了恢复生产,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都不约而同地把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低利率政策因为有利于刺激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被广泛采用,并且在二战后的20多年里,对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实际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都在4%左右。日本从低利率政策中获得的好处更大,企业大量利用低息贷款,减少了利息负担,降低了企业产品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促进了企业投资,加速了工业发展。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对日本投资的迅速增长、工业的高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开展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各国国际收支极度不平衡,并发生了普遍性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国内经济逐渐停滞,形成了可怕的“滞胀”局面。为了缓和经济危机,西方各国相继转向推行高利率政策,以压缩投资、抑制通货膨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75年的24.2%下降到1982年的8.6%,再继续下降到1988年的3.8%。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也从1974年的24.3%逐渐下降到1988年的0.5%。
由此可见,利率的变动对投资规模乃至整个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不但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一再强调,而且也在实践中反复得到了证实。
2.利率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投资结构主要是指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投资的比例关系。利率作为调节投资活动的杠杆,不但决定投资规模,而且会影响投资结构。
一般来说,利率水平对投资结构的影响依赖于预期收益率与利率的对比。资金容易流向预期收益率高的投资活动,而预期收益率低于利率的投资,往往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从短期来看,利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结构的调整。利率越高,投资越会集中于期限短、预期收益率高的项目。
利率对投资结构的影响更主要地体现在利率结构上。现实经济中利率的种类繁多,利率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利率体系进行分类就形成不同的利率结构。如按借贷主体划分,利率包括银行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债券利率、市场利率等;按贷款行业划分,利率可分为工业贷款利率、商业贷款利率、农业贷款利率等;按归还期限划分,利率可分为半年期、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八年期等。利率结构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结构的变动。例如,利率的期限结构会影响投资的期限结构,如果长期利率过高,则会抑制期限较长的投资,相对增加人们对短期投资的需求;相反,如果短期利率过高,长期利率相对较低,则会刺激长期投资,使一部分投资需求由短期转为长期。再比如,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利率被政府所控制,政府对不同的行业规定不同的利率,这种利率的行业结构也会影响到投资的结构。因此,通过调整利率的行业结构来贯彻政府的产业政策便成为一种通行的作法。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明显的差别利率政策,总的原则是:私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大于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商业企业的贷款利率大于工业企业的贷款利率。以此扶持国有经济的发展,限制私有企业的投机活动,以确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给工业贷款利率以优惠,目的是在物资短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的背景下,鼓励工业迅速发展,限制商业投机,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抑制畸形的需求,从而使市场形势迅速好转。实行行业差别利率政策,使得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工业生产得以迅速增长,限制了私有企业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对列入国家计划内的能源、交通、通信和一部分原材料工业等13个行业,以及对盐业、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实行差别利率,以保证对这些部门的投资增长。
二、预期收益与投资
预期收益是一个投资项目在未来各个时期估计可得到的收益。投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核心目的就是要获得预期收益。我们假设一个企业投资一个项目,投资年限为10年,这10年中总的预期收益核算出来为R,则在其他投资环境不变或变动不大的情况下,R越大,企业投资的热情越高。当R不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要求时,就会放弃投资或改变投资方案。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会在投资前对多个投资方案作收益预期。如果现在有两个投资方案,相同的投资额,第一个投资方案预期收益是1 000万,另一个投资方案预期收益是800万,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第一个方案。这就是预期收益对投资的直接影响。但是预期收益是对未来收益的一种预测,并不是企业投资的最终真实收益。因此,预期收益数据只能对企业投资起参考作用。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还要考虑到投资环境中的其他因素。
三、投资风险与投资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无论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利率还是预期收益,是一种投资前的预测,这种预测会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对投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都是投资者关心的。除了这里提到的利率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还会面临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及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而使投资结果面临不确定性,这些都是投资要面临的风险。
投资风险和其他投资环境一样,既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预测,又不能完全确定,预期收益高的投资项目不一定最终能获得预期的高收益。因此,投资风险的评估对于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如果预期收益甚至不能弥补可能产生的风险,那么投资者会选择谨慎的态度。
一般来说,整个经济趋于繁荣时,企业对未来会看好,从而会认为投资风险较小;而经济呈下降趋势,企业对未来看法悲观,从而感觉投资风险较大。
格林斯潘的道具
1993年年初的某一天,克林顿先生当选美国总统不久,就经济问题召见了格林斯潘先生。
克林顿:“老爷子,现在经济这么低迷,你看下一步该怎么办?”
格林斯潘:“没什么,我只要挥舞一下手中的魔棒,那帮人就会推动市场。”老爷子像打哑谜一样应付这位上任不久的帅哥。
克林顿:“真的?什么魔棒?哪些人?怎么推动市场?”总统先生显得非常着急。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支笔,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两眼一直望着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就是华尔街那帮金融大亨,我的老相识、老朋友们,他们都得听我的。”
“听你的,不听我的?”克林顿有点不服气。
“当然是听我的,不信,你等着瞧!”格林斯潘用不容争辩的口气说。
“我对您手中的那根魔棒感兴趣,是什么东西?”
“利率。”
格林斯潘由此挥舞着“利率”这根魔棒开始了他辉煌的传奇人生。在此后的18年里,格林斯潘掌管着美国货币政策工具,使联邦基金利率成为连接市场和政策的指示器,利率工具在他的手中就像是一根“魔棒”,引导着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走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