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有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思想,他们为了赚钱,不管方向、方法是否正确,一门心思向钱看,这样会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了错误也不能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企业应该脚踏实地,先培育市场,再考虑赢利和发展,不可以总想“一口吃个胖子”。世界上无数成功的大企业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零开始是创业必经的一个环节,没有人可以跨得过去。只有生存下来,才能有发展下去的机会。阿里巴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遵循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原则。马云认为,刚创办的企业好比刚出生的婴儿,不能让三岁小孩赚钱,要先求生存,后求发展。
马云说:“一个正确的制定战略的过程,首先要做正确的事,再是正确地做事。你做正确的事,就可以事半功倍,如果你做的事是错误的,后边做得越正确,死得越快。
“每个成长型企业都会碰到成长中的痛苦,几乎所有以销售为导向的企业都会遇到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问题。一旦生存环境好了就忘记了自己是为了生存,初创企业都希望迅速做大做强,但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应该是做好,而不是做大,这是我们这么多年走下来的经验。
“科技型和学者型创业人才经常过于关注技术,一个技术接着一个技术,如果最后不成功就说这个技术不够好。不要因为某个技术而去推广,很多人掌握技术之后感觉很神,然后找人推广。你必须先去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需求,再去寻找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在 “互联网冬天”的时候,阿里巴巴一度陷入困境,这时的阿里巴巴在战略上只有一个目标——活着。有的中小企业讲了很多的战略,听起来都不错,可是最终还是顶不住压力,选择放弃了,没有看见明天的太阳。而阿里巴巴在 “寒冬”中保存了实力,不作多余挣扎,加强内部管理,经过 “冬天”的洗礼,阿里巴巴活了下来。
2000年,阿里巴巴因为没有赢利,于是被指责声和质问声包围。这一年,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在内的一大批网络公司卷入到互联网企业上市狂潮中,阿里巴巴始终按兵不动。到了2001年,国际互联网的全球性热潮随着纳斯达克崩盘的钟声响起而消落,各大网络公司陷入了窘境。王志东辞去了新浪CEO的职务,网易遭到纳斯达克停牌,my8848网站被查封,只有阿里巴巴安然无恙。
2007年,阿里巴巴终于决定上市。2007年10月27日,阿里巴巴B2B港股发行价定为每股13.5港币。曾有人抱怨,认为凭阿里巴巴的实力,每股应该至少定在20港币以上,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大家大跌眼镜。2007年12月20日,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在其影响下,高价发行的巨人网络的股价从20.48美元骤降至9.5美元,股民的质疑和股价的颓废让史玉柱备感压力。而这时的阿里巴巴却仍稳步向前,并不断创造着奇迹。
提起当年阿里巴巴上市路演时,马云说:“阿里巴巴上市路演,我们从中国香港到新加坡再到美国,到第三站已经是无底价定购。当时我们发行价定在13.5港币,我觉得定在19港币、20港币也可以卖出去。这个时候我问我自己,你对多少价格是有信心的?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未来的和今天加入的股东是不是能负责?所以,李嘉诚的伟大在于他能把钱放在桌子上跟大家分享。我多加一元,可以多收十亿元的现金,但是我意识到,IT圈子把你当英雄,但这时你真把自己当英雄,问题就来了。所以,我决定价格不提高,还是13.5港币。你制定的战略在13.5港币的股价上,你才能走得久、走得长。”
市场竞争不会以早到、晚到分胜负,而是以智谋和策略及上乘的品质来定输赢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不少企业耐不住性子,认为先下手为强,主动向同行业的对手挑战。而阿里巴巴提倡要保证产品品质,踏踏实实地做市场,不图虚华、不求夸大,自然不会被别人抢走饭碗。
阿里巴巴的成功不是神话,而是用踏实苦干换来的。好比建房子一定要打好地基一样,做企业也要从基础建设开始做起。地基打得牢,房子就坚固稳定;基础建设进行得好,企业就会平稳发展,越做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