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也就是使用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供给)来决定均衡收入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来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y-c=s,而储蓄函数为s=-a+(1-b)y,这两个式子组成的联立方程是:
i=y-c=s (投资等于储蓄), s=-a+(1-b)y (储蓄函数)
求解该联立方程,同样可以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y=(a+i)/(1-b)。
这种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也可用图13-8来表示。
图13-8 储蓄等于投资决定收入
图13-8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s代表储蓄曲线,i代表投资曲线,由于投资是不随收入而变化的自发投资,所以,投资曲线与横轴平行,二者之间的距离始终等于一个固定的数值。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对应的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如果实际产量小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就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会使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至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止。相反,如果实际产量大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则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上产量供过于求,企业存货会意外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减少生产,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至达到均衡国民收入为止。只有在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上,企业生产才会最终稳定下来。
以上两种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其实是从同一种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因为储蓄函数本来就是从消费函数中派生出来的。因而,无论使用消费函数,还是使用储蓄函数,求出的均衡国民收入都是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