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偏见 36
价格是你掏的钱,价值才是你想得到的。
——“股神”沃伦· 巴菲特
在股神巴菲特的词典里,“价值”是出现频率最高表达意义最深刻的词语之一,它是投资能否长期获胜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也是聪明的投资者最关注和重视的要素。
巴菲特所说的价值实际上特指公司的内在价值,它是“企业在其余下的生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它不同于公司的账面资产——这是对公司累计投入资本的账面反映——而是对公司未来赢利能力的一种预期估算。它建立在公司综合实力基础之上,着重体现了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力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账面价值间并不能划等号,前者以未来为导向,而后者代表了投入的总和。相同的财务投入可能产生不同的内在价值,巴菲特用他熟悉的可口可乐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即使有一家饮料生产商其设备、投资渠道、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情况与可口可乐公司完全一致,它也不可能产生与可口可乐相媲美的内在价值。因为在有形的资产投入之外还有经济商誉等无形资产,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魅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实度等都不是能轻易复制成功的。
而如果一个公司的前期投入过多,远远超过了该项目建成后的现金流折现值,就会反过来破坏企业的内在价值,如让巴菲特损失惨重的美国航空公司。这些公司的高资本投入并不能产生良性效果,反而逼迫企业不得不为其原始负担埋单,因此巴菲特非常警惕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有形资本对内在价值的挤压,认为这里面不可能产生最卓越的公司。
总之,内在价值是投资者必须详加考察的要素,只有真正购买了那些优秀的公司股票,才能在长时间的持有中获得应有的回报。然而,尽管价值是最终目的,在市场行为中投资者却不得不面临着价格的选择。巴菲特劝告投资者须谨慎下注,耐心等待市场低估的机会,毕竟高性价比才是更好的投资方式。
历史上有很多因价格而犯错的例子,如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蓝筹股的集体痴狂。当时市场上有些业绩良好的公司股票,被称作“漂亮50”,包括IBM、雅芳、迪斯尼等,这些股票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在众人的争相追捧下,价格一直居高不下。1972年,很多“漂亮50”成员的市盈率竟高达90倍。然而随着1973年美国股市崩盘,那些孜孜不倦的高位抢购者们才终于意识到为了价值而盲目付出价格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