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报道,是有关财政、经贸等问题的新闻报道,其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基本上属于“硬新闻”,时效性强、内容准确客观、语言具体精确、形式直截扼要。财经新闻报道,一方面要保持财经报道的准确、客观、及时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新闻的传播功能和交际功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说要兼顾客观性和新闻味。
财经报道的翻译,需要准确客观地传递原文的信息,然而新闻报道的属性又决定了译文需要保留甚至强化新闻报道特有的新闻味和吸引力,并且使之能为译语文化所接受,符合译文读者的理解力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好的财经新闻报道翻译,应该在忠实传递原文信息的基础上,既体现新闻味,又兼顾汉语化,使两者有机融合,方为佳译。而如何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或平衡点,充分体现财经新闻的精妙之处和引人之点,对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财经报道翻译属于新闻翻译的范畴,具备新闻翻译的特征。刘其中教授在《新闻翻译教程》中对新闻翻译做了如下界定:“新闻翻译是把用一种文字写成的新闻(原语新闻,news in language A)用另一种语言(译语语言,language B)表达出来,经过再次传播,使译语读者(language B readers)不仅能获得原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与原语新闻读者(language A readers)大致相同的信息享受或文学享受。”(刘其中,2011:2)对新闻翻译的这一定义实际上体现了接受美学的理论原则,强调新闻翻译是一个由原文、译者、译文、读者所构成的多维互动过程。这是由于源语新闻记者和译语新闻译者的背景千差万别;源语新闻的读者与译语新闻的读者群体情况不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各有特点,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发生在大千世界的新闻信息,要产生完全相同的效果,很难达到。就英汉新闻翻译而言,其实就是把用英文写的新闻用中文表达出来,经过再次传播,使中文新闻读者不仅能准确充分地获得英文报道中所提供涵盖的信息,而且还能获得与英语新闻读者基本相同的信息传递和文学享受,产生与英文新闻读者基本相同的思考、启发或反馈。
新闻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讲求时效,力求准确,要求清晰易懂,注重传播效果,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讲求时效,是因为新闻报道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时效要求的工作,新闻翻译为了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必须在较高的时效压力下进行,往往时间有限、任务艰巨,但译者绝对不能胡译、乱译;力求准确,是因为译语新闻起着信息传播的作用,要对二次传播的受众负责,译文应力求避免错误,准确客观;要求清晰易懂,是由于二次传播的受众与原语新闻读者属于不同的读者群体,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译者往往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译语新闻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酌情对原文进行适当增补或删减,并且根据读者的认知能力在译语新闻中提供原文所没有的,但对于译文读者来说又必不可缺的背景或解释,以帮助译语新闻的读者顺利地阅读、接受和理解新闻;注重传播效果,是由于新闻报道本身具有传播信息从而达到某种意图的性质,传播效果即信息到达目的后引起的各种反应,因此新闻报道译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效果;符合新闻写作要求,如译语新闻在结构上一般遵从于主流媒体报道的原文结构,往往也采取“倒金字塔”结构,导语应该开门见山、概括要点,行文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财经报道属于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其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的翻译,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时效性,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财经报道翻译应当同时遵守新闻报道的几个原则,如准确、真实、公正。财经报道亦不同于时政、文化新闻,其内容体裁具有经济类文章的共性:以事实和数据为佐证,以理性专业分析为多,以主观感性表述为少,不常用华词美句进行修饰。与之相应,财经报道的翻译所需要做到的基本准则应该是内容准确无误、行文流畅通达、文体风格合适。译者不仅需要具备翻译工作者的能力,还要有新闻记者的素养和财经专业方面的知识。译文应当反映客观真实,实现实用功能。因而就财经报道的翻译而言,首先要做到信息的传递准确,保留并突出新闻特色,即新闻味;在此基础上亦要考虑语言之美,使之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即汉语化。在财经报道的翻译中,将新闻味和汉语化相互融合,应该是决定该报道译文质量高低的关键,而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融合中的重点、难点及相应的解决之道,则是本文试图探索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