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报道的关键在于是否真实客观,这并不与修辞相克相悖。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段可以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可读性和现场感。财经报道作为专门领域的新闻报道,面对的是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大众,唯有通过浅显易懂的比喻等修辞手段才能使读者读得明白,使新闻语言合乎大众化的需要。
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英文中的修辞手法往往不能在中译文中得到完全有效的体现,其根源在于英汉社会文化的差异。译者应对此有充分的认知,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应对。如英文报道中常酌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加强新闻语言的形象表达,提高消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给读者以亲切感。在进行财经报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到西人对于使用拟人手法的偏好,并予以适当翻译,如:
Wall Street takes a nose dive.华尔街股票直线下跌。
The Japanese yen managed to stand up against the dollar’s depredations.日元设法抵抗美元的冲击。
上述两例中,第一例原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在中译文中并未体现,因为如果将nose dive直译为“头部朝下的俯冲”,不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使读者觉得牵强。而第二例的中译文“设法抵抗美元的冲击”保留了原文的拟人用法,而且不显突兀,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可见对修辞手法的翻译,需要译者根据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读者理解和审美的不同,酌情予以灵活处理。
英语财经报道虽然崇尚新闻报道的纪实性和正确性,但也包含了大量的比喻,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更好地吸引了读者。而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本体设喻有同有异,新闻翻译中也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如有些比喻是英汉通用的,不妨直译;有些英文比喻可借用中文的相近表达,如英语中的cash cow一词可借用“摇钱树”一喻;但在很多情况下,英语中的比喻直译过去读者可能无法理解,这时有必要把比喻和抽象的内容落到实处,直接用白话表达。(黄樱,2013:34—37)
如以《参考消息》中的若干新闻标题为例:
预算遭遇紧缩难题国会两党不愿妥协
美国财政濒临“悬崖峭壁”
【英国《独立报》网站6月24日文章】题:美国财政濒临“悬崖峭壁”
《参考消息》2012年6月25日
US teeters on a fiscal cliff edge
http://www.independent.co.uk,June 24,2012
本例中的fiscal cliff“悬崖峭壁”,指的是美国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危机,随着国内媒体对于这方面新闻的大肆报道,国内的民众对此也有了一定了解,虽说不一定能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搞清楚其来龙去脉,但对于其大致概念还是有印象的,此情形又被简要地称为“财政悬崖”。因此,中译文标题中保留了“悬崖峭壁”的说法,并不显得突兀,而是让读者对于美国社会文化中的热点现象也有所了解。
加报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大势
2013年,熊不会回到窝里去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12月23日文章】题:2013年,熊不会回到窝里去
《参考消息》2012年12月15日
Bears won’t retreat to their dens in 2013
http://www.theglobeandmail.com,Dec.13,2012
这篇报道是对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的预测,标题中使用了bears won’t retreat to their dens表示经济形式仍然不容乐观。中译文标题中保留了这一比喻说法“熊不会回到窝里去”,因为中文读者对于“熊市”表示股市下跌已经耳熟能详,继而用词比喻世界经济形势不佳也是可以由此及彼,类推理解。
上述两例的中译文都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是基于这类比喻对中英文读者都有着相同的含义,易于理解,而在有些情况下,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英语中的比喻直译过去读者可能无法理解或难以适应,这时有必要把比喻和抽象的内容落到实处,直接用白话表达,如:
动荡中,欧元区未来走向何方
长期压抑不如友好分手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2日文章】题:欧元区的离婚解决方案(作者鲁比尼全球经济咨询公司常务董事亚纳比·达斯和公司董事长努里尔·鲁比尼)
……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2日文章】题:不要分手:欧元需要父爱和母爱(作者马丁·桑比)
《参考消息》2012年4月5日
A divorce settlement for the eurozone
...
No break-up:the euro needs parental love
http://www.ft.com,April 2,2012
两篇报道的原文标题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述欧元区的危机,分别使用了divorce“离婚”、break-up“分手”这样的字眼,对于西方人来说,婚姻关系合则聚、不合则分,以此来比喻欧元区的重重矛盾、四分五裂倒也生动形象,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离婚”、“分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婚姻家庭的破裂是很大的创伤,用此来比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象并不合适。因此,编译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标题译为“长期压抑不如友好分手”,应该说更为委婉贴切,更符合中文读者的文化语境。
而在有些情况下,译者甚至可以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而在中译文中添加比喻,以使新闻更为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眼球,如:
各大国需筹资7.6万亿美元
2012年全球主权债务市场面临大考
【英国《独立报》1月4日报道】题:各国政府谋求在2012年筹集7.6万亿美元
《参考消息》2012年1月5日
World’s governments seek to raise$7.6trillion in 2012
http://www.independent.co.uk,Jan.5,2012
本例的中文标题使用了“大考”一词来形容世界主权债务市场所面临的巨大考验,这一比喻在原文标题中并不存在,是译者根据消息的内容而添加的。该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各大国政府筹资任务之艰巨,以“大考”为喻,让读者一目了然,有了形象的理解,可以说是成功的再创造。
英文新闻报道中还会采用音韵修辞格,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律美,以使新闻语言的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对于音韵修辞格的翻译,具有相当的难度,有时译文中往往只能忍痛割爱。
全球大银行品牌价值下滑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22日报道】题:遭受重创的银行品牌价值下滑(记者沙尔琳·戈夫)
《参考消息》2012年5月25日
Financial sector:Battered banks slide down the rankings
http://www.ft.com,May 25,2012
经济摆脱夏季病态股市仍居全球最糟
中企面临盈利难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题:中国企业面临盈利难题
《参考消息》2012年11月15日
China’s Profits Puzzle
http://online.wsj.com,Nov.15,2012
上述两例标题均采用了押头韵的修辞手法:battered banks,Profits Puzzle,工整严谨,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具有音韵上的美感,惜乎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中译文中未能将原文的音韵之美完全体现。不过在第二例中译者尝试以中文的对仗格式予以弥补,添加了一引题“经济摆脱夏季病态股市仍居全球最糟”,体现了中文对仗工整的语言之美,也算是异曲同工之妙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