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位老师格雷厄姆和费雪对巴菲特的影响

两位老师格雷厄姆和费雪对巴菲特的影响

时间:2023-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巴菲特综合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这两个投资传奇人物的两种不同的投资哲学,所以巴菲特说,“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费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格雷厄姆被公认为是证券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那么,巴菲特的第一位老师格雷厄姆都给他留下了哪些具体的印象呢?数量过多导致的食物缺乏将逼迫旅鼠种群快速迁徙。

应该说,巴菲特综合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这两个投资传奇人物的两种不同的投资哲学,所以巴菲特说,“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费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两位老师是怎样从不同方向具体影响巴菲特的呢?让我们慢慢考证如下。

格雷厄姆被公认为是证券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他1894年出生于伦敦,后移居纽约。1919年,年仅25岁的他,年薪却高达60万美元,并和人组建了投资合伙公司。1934年与大卫·多德合著完成了第一部专著《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此书系统阐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用基本分析方法来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以此作为投资准则。格雷厄姆重点关心的是公司的股票价格相对于其内在价值是否廉价:

“我们的方法看似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既没有经济周期或大盘走势的预测,也没有选定特别的企业或公司,我们不考虑产业差别,一视同仁地单纯以股票的吸引力作为评估标准。”(摘自1934年《证券分析》)

格雷厄姆强调买入价格与内在价值相比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开创者,为价值投资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该书成为金融市场上有史以来再版最多的畅销书,也成为很多投资人心中的“圣经”。《聪明的投资者》(按英文《The Intelligent Investors》译作《智慧型投资者》可能更好)1949年第一次出版,是格雷厄姆《证券分析》的普及版,专门写给个体投资者,被称为“安全和价值的简单圣经”。

难得的是,格雷厄姆作为投资界的一代宗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证券投资市场一片混乱时,他就能提出科学的证券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后来的投资者。巴菲特曾虔诚地说过:“在投资的罗盘上,格雷厄姆就是到达成功彼岸的唯一指针。”

《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的精要之处在于:正确区分了两种行为——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投资操作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和满意的投资回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操作是投机。”(摘自1934年《证券分析》)

那么,巴菲特都在老师格雷厄姆身上学到了哪些前所未有的投资理念呢?

巴菲特就是《聪明的投资者》最早的受益者之一,他说:

“早在1950年这本书首次出版后不久我就阅读了此书,当时我19岁。那时我就认为这是所有投资方面最好的书。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摘自1987年巴菲特演讲录)

1949年格雷厄姆出的书,巴菲特不是在当年,而是在一年后的1950年才读了此书,当时19岁。实际上,作为一个仅仅19岁的毛头小伙子来说,能够清晰地判断出那是一本投资方面最好的书,已经不容易了。

那么,巴菲特的第一位老师格雷厄姆都给他留下了哪些具体的印象呢?我们看股东信中的具体描述:

“在至今我个人认为最佳的投资教材——由格雷厄姆所写的《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书中最后一段提到的,最佳的投资是以商业角度来看的投资。”(摘自巴菲特1984年致股东的信)

以商业角度来看的投资肯定是首先着眼于企业的经营效果——即企业的价值变化,而不是以市场情绪决定的价格的变化。以商业角度来看的投资其实就是关注企业内在价值变化的投资,体现了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原则,当然应该是最佳的投资。这是巴菲特从老师格雷厄姆处学的第一招。

从企业经营效果的内在价值角度来考虑投资,当然抓住了投资的本质,但投资人都会同样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股票价格时时刻刻在起起伏伏,波动不已,有时甚至是大涨大落,为什么会出现股价涨跌的问题呢?巴菲特说:

“我的老师格雷厄姆40年前曾讲过一个故事说明为何投资人会追逐股票价格的变化:一个老石油开发商蒙上帝宠召,在天堂的门口遇到了上帝耶稣,耶稣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跟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他有资格进入天堂,但坏消息却是天堂里已没有位置可以容纳额外的石油开发商了。老石油开发商想了一下,跟耶稣说只要让他跟现有住户讲一句话就好,耶稣觉得没什么大碍就答应了。只见老石油开发商对内大喊:‘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不一会儿,只见天堂的门打开,所有的石油开发商争先恐后地往地狱奔去。耶稣大开眼界地对老开发商说:‘厉害!厉害!现在你可以进天堂了’,但只见老开发商顿了一下后,说道:‘不!我还是跟他们一起去地狱比较妥当,传言有可能是真的。’”(摘自巴菲特1985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在股东信中摘录格雷厄姆讲的石油开发商的故事,实际是在讽刺那些毫无主见,一窝蜂似地受情绪主导,别人卖出他抢出,别人买进他抢进的盲目跟风似的“旅鼠式”投资人。

谈到旅鼠,到底是个啥东西,为什么人们会把盲目跟风的投资人和它联系起来?原来这里面还有段故事。

据考证,旅鼠与我们熟悉的家鼠生活习性不同,属仓鼠科,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外形可爱,繁殖力极强。在特定的年头,它们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将,突然而至似的,因此爱斯基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而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则直接称之为“天鼠”。数量过多导致的食物缺乏将逼迫旅鼠种群快速迁徙。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小动物能在一天内迁徙10英里。当旅鼠数量达到顶峰,环境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时,为控制种群数量,它们就会自发地集体迁移,奔赴大海自杀,在迁移的过程中,其他的旅鼠看见后都会不自觉地陆续加入迁移队伍,使得迁移的旅鼠规模越来越大,只有少数同类没有从众而留守当地,担当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迪斯尼在1958年拍摄的纪录片《白色荒野》中,就记录了旅鼠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跳海自杀的场面,还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说。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影响深远,使旅鼠不自觉地陆续加入迁移队伍奔赴死亡之约的动人传说在西方家喻户晓,所以后来西方国家习惯把那些在股票市场盲目跟风的投资者说成是旅鼠型投资者。

巴菲特的这段话无非是在告诫我们,这样的投资者不但在散户中存在,即使在那些所谓的由高学历专职人员组成的专业机构也大量存在。正是他们的不理智行为的集合导致股价的大起大落。

应如何看待股价涨跌的问题呢?巴菲特还在其老师格雷厄姆处学到更重要的,将股票市场的波动当作是一位情绪极不稳定的“市场先生”每天给你的报价,这就是著名的“市场先生”理论:

“事实上,真正的投资人喜欢波动都还来不及,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智能型投资人一书的第八章便有所解释,他引用了市场先生理论,市场先生每天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从他那里买进或卖出你的投资,只要他老兄越沮丧,投资人拥有的机会也就越多,这是由于只要市场波动的幅度越大,一些超低的价格就更有机会出现在一些好公司身上,很难想象这种低价的优惠会被投资人视为对其有害,对于投资人来说,你完全可以无视于他的存在或是好好地利用这种愚蠢的行为。”(摘自巴菲特1993年致股东的信)

股价的起起落落虽然给那些心无主见,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带来困惑,但也给那些以企业内在价值为依托,有着正确投资理念的巴氏投资者带来更多赢利的机会——即利用“市场先生”的愚蠢赢利: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要能够免除市场诱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铭记在心。”(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很明显,巴菲特没有被世俗的偏见所蒙蔽,而是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巴菲特不否认投资短期的成功与“市场先生”的投票情绪有关系,但他更为坚信的是,投资的最终成功决定于所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我们平时将精力放在对企业经营前景的研究上,只投资那些经营有着很好前景的企业,必定取得最终的投资成功。

对机构和散户的集体旅鼠行为所导致的股价大起大落,你是无法阻止的,这种情况将反复发生,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呢?对此巴菲特在其老师格雷厄姆处学到的经验是:

“我们具有的优势是态度,我们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成功投资的关键是:买进好公司股票的时机是在其股价相对于其代表的实际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摘自巴菲特1985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学到的经验是正好利用旅鼠型投资者所导致的股价大起大落机会在股价相对于代表的实际价值被低估的时候买进好公司的股票,将本来将要发生的坏事变成了有利于自己的好事,这就是巴菲特的与众不同之处。

“市场先生”的愚蠢所造成的股票不可思议的低价格恰恰是理性投资者买入的机会,与此相仿,不可思议的高价格也正好是理性投资者卖出的机会,这种机会正是巴菲特在老师格雷厄姆处学的第三个绝招——“安全边际”:

“在格雷厄姆《智能型投资人》的最后一章中,很强烈地驳斥了有巨大风险的匕首理论,如果要将稳健的投资浓缩成四字箴言,那就是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自那时的42年后,我仍深深相信这四个字,没能注意到这个简单原则的投资人在1990年开始就会慢慢尝到损失的痛苦。”(摘自巴菲特1990年致股东的信)

由此看来,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把由“市场先生”情绪波动所形成的低价格当成了买入机会的“安全边际”,是真正高明的思维。

巴菲特吸收了老师格雷厄姆这个高明的思维,并把它用于投资实践中:

“对于坊间一般投资人与商业人士相当迷信的政治与经济的预测,我们仍将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30年来,没有人能够正确地预测到越战会持续扩大、工资与价格管制、两次的石油危机、总统的辞职下台以及苏联的解体、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大跌508点或者是国库券利率在2.8%与17.4%之间的巨幅波动。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却从未让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造成丝毫的损伤,也从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良的企业股票看起来有任何的不妥,想象一下,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运用资金的态度,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历史事件发生,悲观气氛到达顶点时,找到最好的进场机会,恐惧虽然是市场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价值投资者的好朋友。”(摘自巴菲特1994年致股东的信)

显而易见,巴菲特并未否定那些投资专业机构的各种预测,而是凭借外部环境极端糟糕因素所造成的恐惧低价格时机变成了自己最好的安全边际买入机会。由此可见,巴菲特确实得到了老师格雷厄姆高明思维的真传。

那么,巴菲特在吸收了老师格雷厄姆的思想精华后便满足了吗?没有。

巴菲特还说过:“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说明单一的投资思想取得不了好成绩,兼收其他价值投资大师的智慧和经验对投资成功来说将非常重要。

上面这段话里巴菲特还提到了“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良企业”的问题。而让巴菲特从“优良企业”的角度考虑投资,则是另一位投资大师,也是巴菲特的第二位重要老师费雪的功劳。

费雪1907年生于旧金山,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在旧金山巴黎国民银行任分析家,1931年开办投资顾问公司。其流传的主要著作有《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以及《怎样选择成长股》。他的投资理念是重视对企业成长特质的了解和掌握。认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获得超额利润:(1)对获利能力在平均潜力以上的优质成长公司投资;(2)和最有能力的管理者合作。

巴菲特在读了费雪《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后,大受启发,直接找到费雪。巴菲特回忆说:

“当我见到他(费雪)时,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费雪很像格雷厄姆,没有一点架子,优雅大度,是一个非凡的人物。”(摘自1987年巴菲特演讲录)

与格雷厄姆不同,费雪强调投资具备经营特色和增长潜力的“真正杰出的公司”。费雪在他的《怎样选择成长股》中写道:

“找到真正杰出的公司,抱牢它们的股票,度过市场的波动起伏,不为所动,也远远比买低卖高的做法赚得多。”(摘自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

由此可见,费雪的投资策略恰好弥补了格雷厄姆较少考虑公司业绩的不足。

巴菲特评价费雪的地方在1979年的股东信中有详细描述:

“费雪(Phil Fisher),一位令人尊敬的投资专家与作者,曾比喻一家公司吸引股东的方式,就好比餐厅招揽客户的方法一样,餐厅可标榜其特色,如便利的快餐店、优雅的西餐厅或特别的东方食物等,以吸引同一爱好的客户群,若服务好、菜色佳、价钱公道,相信客户会一再上门。然而餐厅却不能时常变换其所强调的特色,一会儿是法国美食、一会儿又是外带比萨,最后反而可能导致顾客的愤怒与失望。同样的,一家公司亦不可能同时迎合所有投资大众的口味,有的要高股利报酬、有的要长期资本成长,有的又要短期股价爆炸性成长。”(摘自巴菲特1979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所介绍的费雪主张企业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经营特色,就像餐馆要有自己的菜品特色一样。其实,在经营企业的问题上,特色就是特长,人无我有,正是一个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所在,也正是巴菲特所推崇的:

“所以我们对于一些公司总是希望自家公司的股票保持高周转率感到疑惑不解,感觉这些公司好像希望原有的股东赶快厌倦而琵琶别抱、另结新欢,以使新股东能够抱着新希望、新幻想赶快加入。相反的,我们希望原有股东一直喜欢我们的服务、我们的菜单,而且常常来光顾,我们很难找到比原有股东更好的新股东来加入我们的行列,因此我们期待公司的股份保持极低的周转率,这表示我们的股东了解并认同公司经营的方向与期待的未来。”(摘自巴菲特1979年致股东的信)

显然这段描述的是巴菲特如何吸收费雪的思想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经营模式以吸引有认同感股东的事情。其中提到的企业特色经营问题非常重要,有特色才有专长,有专长方有竞争力,这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人的投资思想重点显然是不同的。对两者思想研究较深的学者指出,格雷厄姆应属投资“数量”分析家,重点强调了那些可以在财务数据上衡量的因素:固定资产、当前利润以及红利等。格雷厄姆的研究范围可能限于公司披露的资料和年度报告,而且没有提到去拜访公司顾客、竞争者或经理人员而掌握实际情况。他的兴趣更多在于能够形成易被普通投资者所接受的便宜状况下的安全投资获利方法。为了减小风险,格雷厄姆提倡资产多元化组合投资。

而费雪的投资方法可视为格雷厄姆的反面对照镜。费雪属投资“质量”分析家,重点强调他认为可以增加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企业的经营要素,发展前景及管理能力。相对于格雷厄姆过多的对便宜股票感兴趣,费雪更感兴趣于那些有能力增加企业长期竞争力和内在价值的股票。费雪强调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调查研究,并偏向于投资集中而不是多元化。

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最大贡献是有关投资的思考基准——安全边际,并且帮助巴菲特学会了控制情绪以便从市场波动中获利。费雪则教给了巴菲特从实际调查中选择优质成长企业的方法,使巴菲特能够判别出优质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而巴菲特的聪慧在于相信这两种不同的教义“在投资世界里是并行的”。他的投资方法综合了费雪所坚持的公司业务及管理的质量方法和格雷厄姆所信奉的理解价格和价值的数量方法。

最终巴菲特将格雷厄姆与费雪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策略:“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

细述起来,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分别吸收了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原则、“市场先生”原则、安全边际原则,以及费雪的竞争优势原则、集中投资原则和长期持有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策略的核心。

当然,在巴菲特的投资道路上,他走得并不一帆风顺,其间也遇到了一些波折,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雪茄烟蒂型投资”曾给“股神”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了解“股神”前期所犯的错误,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巴菲特,也有利于我们避免重蹈覆辙,趋于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