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本由股东们单独出资设立,但企业成立运营后,实际产生了六个相关利益人,即:国家政府,管理层,原料供应商,成品消费者,普通员工及股东。
既然企业的相关利益人有六个之多,企业的存在实际上产生了六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价值:
①对国家和政府来说的征税价值及招聘员工的吸纳就业价值;
②对已聘普通员工来说的发工资及奖金的价值;
③对管理层来说的实施管理权的荣耀价值和高薪价值;
④对原料供应商来说的原料供应赢利价值;
⑤对产品消费者来说的产品使用价值;
⑥对股东来说的资本投资所有权的回报价值。
下面把企业六种不同类型的价值图示如下:
企业六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价值示意图
这里需要我们注意,企业本来是由股东出钱投资成立的,产生的经济价值虽有六项之多,但涉及股东的价值仅有第六项,前五项价值都不涉及股东利益,只涉及社会利益,因此把企业产生的价值概括为两方面:以前五项价值为内容的企业的社会价值及以第六项价值为内容的股东价值。
这里我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者买了企业的股票后,实际变为了企业的股东。作为投资者,我们考察企业价值时要站在股东的角度和立场,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是企业所能产生的股东价值如何,你说对不对?站错了队,排错了行将对企业的真实价值作出错误的判断,自然你的投资决策就会发生偏移,输钱了还不知自己错在哪儿,冤不冤?巴菲特就曾说过:
“投资者看投资价值不应根据企业对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而要看其创造的股东价值大小。”(摘自1999年巴菲特访谈录)
问题是,企业注册成立运营后,企业的五项社会价值将会以法定的形式无条件得到体现,只要有了经营业务国家和政府就要征税,普通员工必须发工资,管理层行使职权和享受高薪,原料供应商享受原料供应赢利价值,产品消费者享受产品使用价值;但股东回报价值的体现则是有条件的,因为企业是需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即使企业有赢利也需要扣除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本支出后再有剩余才可能成为股东回报价值。
不仅如此,在企业正常经营时,企业的社会价值相对于股东价值来说有优先权,这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①在企业运营赢利时,先满足社会效益,剩余的才可能是股东回报效益;②在企业运营亏损时,还能够满足社会效益,税照收,工资照发,股东不但没有分红,还要亏资本金的本钱;③如果企业倒闭清算时,优先满足社会效益,在剩余资产中优先发工资,补税收,亏的全是股东本钱。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对企业收益权的各相关利益人、政府、管理层及员工有优先享受权,而股东则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运营过程中有三种经营的存在状态:赢利的经营状态,不亏不赢的经营状态和亏损的经营状态。
在赢利的经营状态下,优先满足的是前五项价值,剩余的新增赢利部分才成为股东价值;
在不亏不赢的经营状态下,优先满足的是前五项价值,没有剩余,新增的赢利创造为零,新增的股东价值也为零,也就是说本企业本年度运营的结果是股东价值为零;
在亏损的经营状态下,前五项价值按法定要求必须支付,它们都没有损失,唯一损失的是股东资本金,亏损的只是股东价值。
因此说,无论在哪种经营状态下,股东价值都是最后的选择,其他五种价值有优先权。股东价值只在赢利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体现,并且体现的是在优先满足其他五种价值的基础上剩余的部分,所以,把股东价值说成股东剩余价值最为准确。
说到这,使人们不得不佩服马克思,他可是在100多年前就提出“剩余价值”理论的啊。
剩余价值的概念对理解企业的股东投资价值最重要。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发展人们制造商品除满足自己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生产力的提高中得来的。
那么,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究竟是什么呢?这里你千万不要把剩余价值理解成把废料、废物的回收利用称为利用物品的剩余价值。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概念则是从工人通过劳动生产商品所产生的价值角度来定义的: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可以这样来理解,“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资本家投资了资本变成企业后,工人们利用这个企业生产商品产生价值,但所产生的价值一方面要养活工人自身,如果还有富余时,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解释是,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
在一次分析航空业对资本的吞噬和对投资价值的毁灭的演讲中,巴菲特在提到航空业对资本家的伤害时,也提到卡尔·马克思对资本家的伤害:
“这里有一份美国过去20年破产的航空公司名单,共有19家,而欧洲同期破产的航空公司多达1倍。从开始有民用航空,一直到1992年,所有国家的航空公司创造的利润为零,尽管1992年以后情况有所改善。考虑到这个事实,如果1903年,奥威尔·怀特试飞时,我在凯蒂霍克市,我会把他打下来。因为我有先见之明,并且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当然,我是受到未来的资本家的影响才这么做,我的意思是说,卡尔·马克思给资本家带来的损害都没有奥威尔大。”(摘自巴菲特1999年演讲录)
对航空历史熟悉的读者会清楚,全世界第一架飞机是在1903年美国的凯蒂霍克市由奥威尔和威尔伯·怀特兄弟发明并试飞成功,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飞机航空时代,大大缩小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交往的时间距离,这本来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对投资航空业的资本家来说,按统计结果,只有接连不断的资本投入,而从来没有得到过回报。从投资回报角度来讲,航空业简直就是吞噬资本的“黑洞”,对资本家的伤害确实比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家的伤害还要大。从巴菲特的这段演讲中,我们起码知道,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确实对资本家产生了伤害,并且伤害的程度可以和吞噬资本的“黑洞”的航空业相媲美。
其实,我认为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发明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今天我们的投资仍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原来的资本家本是企业的所有者,他对企业最终的关注点是什么,是工人的工资水平吗?是产品本身的性能吗?是企业的规模大一点或小一点吗?显然都不是,资本家对企业最终的关注点是剩余价值,不产生剩余价值的企业,资本家是不感兴趣的。这时你最应该关心的也是企业所能产生的股东剩余价值大小。所以,我要说,理解股东剩余价值,是理解企业投资价值的钥匙。
应用股东剩余价值理论可以戳穿一些长期不能给股东带来回报企业的画皮。
从股东价值回报的角度可将企业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从长期的企业价值看,只产生“社会效益”价值而不产生“股东效益”价值的企业;第二种类型,在产生“社会效益”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产生“股东效益”价值的企业,无疑,第二种企业类型是我们投资者需要挑选的。
价值投资者一般喜欢选择长寿企业投资,但按股东剩余价值理论,有一类企业可以长寿,只产生前五项价值,就是产生不了股东价值。正因为长寿,它们对投资者的欺骗性反而更大。
目前A股市场投资者股东的不幸是,充斥着很多只产生社会效益价值而不产生股东资本回报效益价值的企业,换句通俗的话是,这种企业是只具备“社会道德”(有社会价值)而缺“资本道德”(无股东价值)的企业,这种企业由于社会的需要政府支持而成为股东不幸。
例如前面巴菲特分析过的航空业,对社会的价值很高,大大提高了社会的交通效率,但赢利不确定,长年来看亏损,毁灭股东价值。
对于那些社会公用事业型的企业,也是典型的社会效益价值大而股东价值低的企业。比如说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家不会允许这些基础产业暴利而损害其他产业的利益,但它们可以是长寿企业,国家也不会让它们亏损破产,它们长期处于盈亏平衡的边缘,保持微利状态。它们的员工很舒服,长期拿着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工资,工作压力小,福利也不错。其他的社会公用事业型的企业如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都类似,员工价值高,股东价值差。
根据我个人的研究发现,股票投资领域确实有一种怪现象,对国民经济实用性贡献较大的企业赢利能力往往小于非实用性精神炫耀型企业,为少数富人服务的企业赢利往往大于为社会大多数人服务的企业。例如,非必需品的黄金企业赢利大于国民经济必需品的钢铁企业,显然钢铁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更大;如造酒企业和粮食企业相比,显然粮食企业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更大,但赢利却是造酒企业多于粮食企业。这些常见现象都可应用于我们的投资选股中去。
巴菲特也发现了这种现象,他在1999年接受《财富》杂志访问时,作了如下的回答:
“对于投资来说,关键的问题不是评价某个行业对社会产生多大影响,或者它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任何一家所选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这种优势的可持续性。寻找那些具有可靠股东价值的企业,最持久最可靠的产品或服务就是那些拥有很强并且可持续的壁垒,并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商业品种。”(摘自巴菲特1999年《财富》杂志访谈)
所以,企业的社会价值并不和其股东价值相同步,巴菲特的秘诀就是找到那些对股东价值最高的企业进行投资。
企业有六个相关利益人和六种价值,那么,企业所进行的不同行为将影响不同的价值类型,对股东价值的影响也不同。请看下表:
分析企业不同行为所产生的价值类型及对股东价值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的价值演变趋势,在投资中掌握主动权。
其实,巴菲特并不是唯利是图的只注重股东价值的企业,他也非常重视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人的价值平衡,下面的一段话就是例证:
“当我们在评断一家公司的企业价值时,我常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假设我有足够的资金与人才时,我愿不愿意和这家公司竞争’,我宁愿和大灰熊摔跤也不愿和布太太家族竞争,他们采购有一套,经营费用低到其竞争对手想都想不到的程度,然后再将所省下的每一分钱回馈给客人,这是一家理想中的企业,建立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转化为对所有者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摘自巴菲特1983年致股东的信)
这是巴菲特在1983年股东信中对著名的由90多岁高龄的布太太经营管理的内布拉斯加家具超市(Nebraska Furniture Mart—NFM)的价值所作的评价。巴菲特控股该店90%股份,是名副其实的大股东,他最应该关心的是该店产生的股东价值,但他也关心消费者的利益和价值,并没有要求布太太提高一点价格为股东多赚一些钱,反而对布太太压低售价让利消费者的行为表示赞赏。这是因为巴菲特很懂利益平衡,消费者感觉便宜将多来该店消费,这正是该店的商业竞争优势所在,最后是客户价值和股东利益双丰收,很高明的经营方法。
巴菲特买下内布拉斯加家具超市正是看重了该店兼顾客户价值和股东价值的商业模式。正是有了布太太的低成本运作和对消费者的让利,才成就了NFM在奥马哈地区家具生意的独霸地位,市场范围持续扩大。所以巴菲特幽默诙谐地赞美布太太:
“1987克里思蒂小姐嫁给一位考古学家,她曾说:‘配偶最理想的职业就是考古学家,因为你越老,他就对你越有兴趣’,事实上应该是商学院而非考古学系的学生,需要多多研究布太太——这位NFM高龄94岁的负责人。50年以前布太太以500块美元创业,到如今NFM已是全美远近驰名的家具量贩店,但是布太太还是一样从早到晚,一个礼拜工作7天,掌管采购、销售与管理,我很确定她现在正蓄势待发,准备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全力冲刺再创高峰,也因此我已说服董事会取消100岁强迫退休的年龄上限(也该是时候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我越相信这个规定是该修改了)。”(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借修改退休年龄的说词来赞赏布太太的老当益壮,创店历史以及她对NFM家具店经营红火独特的贡献。布太太的辛苦劳作没有白费,换来的是股东和消费者的双重价值:
“去年(1987年)NFM的销售额是1.4亿多美元,较前一年度增长8%,这是全美独一无二的一家店,也是全美独一无二的家族,布太太跟她三个儿子拥有天生的生意头脑、品格与冲劲,且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布太太家族的杰出表现,不但让身为股东的我们受益良多,NFM的客户们受惠更大,只要选择NFM的产品,据估计光是1987年就可省下至少3000万美元,换句话说若客户到别处去买可能要贵上这么多钱。”(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一年能为客户节省3000万美元,当然客户都会愿意继续在这里购买产品,也使得NFM的生意销售额在不断增加,增加股东效益。
当然了,消费者都到NFM购货,那竞争对手不就难过了?确实,还真有竞争对手以维护股东利益的名义向巴菲特告布太太的黑状:
“去年我接到一封无名氏所写的相当有趣的信:‘很遗憾看到波克希尔第二季的获利下滑,想要提高贵公司的获利吗?有一个不错的法子,去查查NFM的产品售价,你会发现他们把一、两成的获利空间白白奉送给客户,算算一年1.4亿的营业额,那可是2800万的利润,这个数字实在是相当可观,再看看别家店的家具、地毯或是电器用品的价格,你就会发现把价格调回来是再合理不过了,谢谢。一位竞争同业留’。展望未来NFM在布太太‘价格公道实在’的座右铭(Mrs.B’s maxim:“Sell cheap and tell the truth.”)领导下,必将继续茁壮成长。”(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对NFM家具店来说,巴菲特是股东,布太太是管理层,两人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产品卖价便宜,自然利润就要少一些,有损股东利益。但如果消费者感觉你卖得贵,不来你这儿购物,那又何谈利润呢?所以,这是一个权衡利弊的问题,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单纯考虑一方的利益,这个生意都走不远。
那个向巴菲特告状的竞争对手,肯定碰到了消费者不去他那儿买货的问题,当然巴菲特没有上他的当。
所以,巴菲特是在考虑客户价值的基础上,再考虑股东价值的,这在2003年的股东信中更是表露无遗:
“NFM系由布太太在1937年以500美元所创立,她一直工作到103岁(嗯!这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好主意),她灌输给下一代的一些智能包含,如果你拥有最低的价格,客户自然会在最偏僻的角落找到你,就像我们的新店服务堪萨斯州广大的客户,其坐落地点位于该市人口最稀少的地区,就证明了这一点,虽然我们拥有广达25英亩的停车位,但却依然时时一位难求。”(摘自巴菲特2003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说了个大实话,如果你拥有最低的价格,客户自然会在最偏僻的角落找到你,你的生意自然红火。在生意红火的前提下,如果还能产生较高的利润,这便是一个绝佳的投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