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度”李彦宏:适当引进,国际化就是本土化
□李彦宏小档案
籍贯:山西阳泉
出生:1968年
企业: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教育程度: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
财富指数:8☆——在2005胡润IT富豪榜中,名列第3位
□李彦宏大语录
有时候心理因素可能比外界的因素有更大的影响,所以一个人的心态非常重要。很多人总是很不满足,说我为什么不如那个人好,我为什么挣的钱不如那个人多,这样的心态可能会导致自己越来越浮躁,也不会让自己觉得幸福。
“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无论是走进来还是走出去,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本土化生存”的问题。换言之,只有使自己的产品真正地与当地的消费需求相吻合了,才能适应并很好地生存下去。
比如说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李彦宏。
1999年,回国创建了百度;2000年,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公司;2003年第二季度,百度宣布全面赢利;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
1999年底,李彦宏携120万元美金的风险投资回国了。
之所以离开硅谷回到北京,李彦宏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认真考察的:在海外的8年时间里,自己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到松下的实习生,再到道·琼斯子公司的高级顾问以及《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和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的资深工程师,无论是思想认知还是技术经验都有了深厚的积累;此时此刻,中国的互联网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已经到了“环境成熟,适合创业”的绝佳时期……
在北京大学的资源宾馆,李彦宏租了两间房子,连同1个财会人员和5个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徐勇,迈开了创业的步伐。
创业,具体做什么?李彦宏早已经想好了:在美国,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经开始崛起了;那好,我回到中国去也创建一个搜索引擎之类的企业……
创业之初,创业者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寻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李彦宏也不例外,不过不是选择而是直接把美国的硅谷创业模式移植了过来——这种模式在美国已有30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却只有几年。
模仿不要紧,只要巧妙改进最终适合自己就行。尽管此前一直是做科研工作的,但轮到正儿八经创业的时候,李彦宏自然也不会忘记这一点,比如:在给企业起名字的时候,就罗列了三条规则:要代表中国的文化;要跟搜索有关又不能够太直白;要简单,中国人能听懂。几个条件综合起来,李彦宏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辛弃疾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美国不是有Google吗,我就用“百度”好了。
在接下来的创业过程中,深受硅谷文化影响的李彦宏很快就以沉稳和专注的做事风格感染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从而得以在短短的6个月内完成了“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开发工作……
不过,“创业与守业没有哪家公司会一帆风顺”,在“百度”旋风一般狂扫国内门户网站并占领了国内搜索引擎80%的市场之后,立时就有人跳出来给“百度”“挑刺”了——其中最为“气势逼人”的就是一家媒体记者写的《八问百度》的文章,矛头直接指向了“百度”的客户资源和利润增长点。
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挑刺”也绝非是危言耸听——在“迫使”一些客户投靠Google、一些客户自立门户开发搜索之后,“百度”也随即步入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煎熬阶段:在内,120万元启动资金已经花费过半,但“百度”正处于缓慢的“爬坡”时期;在外,国内互联网业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进入了成批成批的网站相继死掉的萧条冬季……
万幸的是,见过无数硅谷商战的李彦宏也在变化中谋求发展,很快就为“百度”找到了另外一条“本土化”的突围之路:在世界所有使用人气质量定律的搜索引擎公司要么遭人收购要么推迟上市的紧急关头,“百度”推出了“竞价排名”。
“竞价排名”是李彦宏总结出的搜索引擎第三条定律——自信心定律。他指出: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可以进行竞价拍卖。谁对自己的网站有信心,为这个排名付钱谁就排在前面。这样开创了真正属于互联网的收费模式,使“百度”的目标群体转身瞄准了中国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网站。
让人欣慰的局面出现了,“百度”开始焕发出迷人的气息。
但李彦宏却没有就此罢手,在推出“竞价排名”之后,紧跟着又实施了一个“闪电计划”,从而完成了对“百度”的第二次技术升级。
这一次,“百度”走得更加稳健了——2003年年中的财务报表显示李彦宏的“赌注”押对了:据美国alexa统计,百度已经升至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更是遥遥领先,名列第一,且近期排名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再加上上千多个联盟伙伴,通过竞价排名,当6800万中国网民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各种信息,80%以上的用户会看到由百度提供的结果……
经历过恶风巨浪之后,“百度”开始一帆风顺了。对此,有人评价“百度”的成功在于: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而且头脑冷静,不跟风,不抢潮。
其实,这一切都是李彦宏的“引进之后及时本土化”的必然结果。比如说,在团队管理上,不是完全照搬照用硅谷文化,而是有选择性地做中国本土继承和发扬,于是就出现了“没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可以自由地发言”场面;比如说,在创业定位上,当找到真正目标客户群之后,就“咬定青山不放松”,直到现在还以搜索网站和竞价排名为主要的业务增长点、以国内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这与当初为拿到风险投资而向投资人递交商业计划书中所写的做门户网站的生意大相径庭;比如说,在发展方向上,即便是已经管理“百度”4年了,但还是如实地承认自己有许多地方需要提升——“我毕竟不是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职业经理人,现在要做职业经理人做的事情。有时候,遇到自己从来没有见到的事情,都要靠学习甚至感觉来做事。”
有人说:互联网是一个浮躁的产业。但从“百度”中却可以看到另外一番景象:以一种另类的平和心态,既不急功近利也不随波逐流,李彦宏在搜索领域中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
如今,在李彦宏的领导下,百度不仅拥有全球最优秀的搜索引擎技术团队,同时也拥有国内最优秀的管理团队、产品设计、开发和维护团队,而且在商业模式方面也同样具有开创性,对中国企业分享互联网成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