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创业板股票的买卖时机
※投资者课堂
●证券的价格是市场对其未来收益的货币折现,而其预期收益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估计。借助投资知识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股票买卖时机。
●创业板市场一般是小盘市场,市场流动性较低,跌涨互相交替往往是小盘市场的重要特征。投资者首先要通过大势型指标来判断未来一段时期市场的整体走势,ADL、ADR、OBOS与股价指数的不同关系可以显示出市场所处的阶段。例如,当OBOS的取值在0附近变化时,市场处于盘整时期;当OBOS达到一定正数值时,大势处于超买阶段,可择机卖出;反之,当OBOS达到一定负数值时,大势超卖,可伺机买进。
●寻找底部、察觉顶部对投资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当在低迷的市场气氛中不断传来利空,股价却不再下跌,成交量呈现价涨量增,价跌量缩的态势,往往就是市场的底部。当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值后,这一价格区域很可能就是中期的底部甚至长期牛市的底部。经过漫长筑底过程形成的宽广的底部形态是最佳买入时机。
●股票从底部回升之后,还需经过整理或洗盘、震荡之后,才能进入快速拉升阶段,形成顶部。顶部形态的最大特征就是巨大的成交量和热烈的市场气氛。顶部形成前的一个高点,成交量往往已经达到了这一波原始行情的最大成交量,在随后的上涨过程中,尽管指数再创新高,但是成交量往往无力再放大了。也就是说,当发现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而成交量却没有创出新高时,就要小心是否大势即将见顶。
●因为创业板的股票波动比较剧烈,波动幅度比较大,因此投资者应该预先设置止损点。即在进场之前,必须很清楚如果股票的运动和预期不合,必须在何点止损离场。不要让贪婪影响我们正常的判断、投资者总是认为自己跑得比别人快,不愿意放过任何的利润。事实上任何事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在买卖创业板的股票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技术分析的基本原则
从股票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股票在任一特定时间的价值完全是由证券交易所场内所反映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技术分析是通过图形方式记录某一股票在市场中的实际交易过程,并从其中推断出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技术分析体系包括三项基本原则。
(1)市场行为包含一切。包含一切的含义是指指数波动反映的是市场所有投资人的心理变化,每一个投资人在决定买卖行为时,已经从他的角度考虑过影响市场价格的各种因素,之后才会进行买卖行为,因而产生价格与成交量的波动。股价的波动最终反映了投资人综合的认识。认为股价要涨的不论是什么原因,都随着他的信心程度买进一定数量的股票,不管这些人士认为是有内幕消息还是认为政治局势稳定,或者从技术分析图表中判断出股价要涨,都会导致投资人的买进;卖出也是同样。所以不论是什么原因,股票指数的升跌变化都反映了所有一切,只要是可以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都已经掺杂反映在股价的波动中,每当买卖双方通过其代理商达成一笔交易时,所有这些因素都已综合反映在其成交的价格上了,这一价格则包含了一切,并最终演变成为一张股价趋势图。
(2)价格波动呈现趋势性变动。趋势是技术分析十分重要的观念,因为只有趋势的变动,股价的波动才有可能被预测,股价的趋势仍然起伏不定,但是最终是朝一个方向发展,这个方向也许是上升也许是下跌,或者是横向发展,呈现盘整格局。因此技术分析者希望利用指标或图形分析,尽早确认目前趋势或及早发现反转信号,以便及早掌握最佳时机获取利润。
(3)历史往往重演。股票的交易最终目的无非是一种获取利润的行为,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最终目的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在这种心态下,人类的行为模式趋于一致,过去股价波动方式,在以后还将不断发生。基于这个假定,我们才能通过研究过去来了解未来,达到我们通过技术分析来预测市场走势的目的。
看大势指标进行买卖
技术指标是技术分析所要用的工具,指标公式可以做成技术指标,相当于技术指标的原理。大多数技术指标都是既可应用于个股,又可应用于大盘指数。而大势型指标主要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多空状况进行描述,它只能用于研判证券市场整体形势,而不能应用于个股。一般来说,描述股市整体状况的指标是综合指数,如道·琼斯指数、上证指数等。但无论哪种指数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下介绍的ADL、ADR和OBOS三个指数从某个角度讲,能够弥补综合指数的不足,提前向投资者发出信号。
1.ADL(Advance/Decline Line,腾落指数)
ADL代表上升下降曲线的意思,是以股票每天上涨或下跌的家数作为观察的对象,通过简单算术加减来比较每日上涨股票和下跌股票家数的累积情况,形成升跌曲线,并与综合指数相互对比,对大势的未来进行预测。
ADL的计算公式:
假设已经知道了上一个交易日的ADL的取值,则今天的ADL值为:今日ADL =昨日ADL + NA-ND
式中:NA为当天所有股票中上涨的家数;ND为当天下跌的股票家数。涨跌的判断标准是以今日收盘价与上一日收盘价相比较(无涨跌者不计)。ADL的初始值可取为0。
ADL的应用法则:
一是ADL的应用重在相对走势,而不看重取值的大小。ADL不能单独使用,要同股价曲线联合使用才能显示出作用。
二是ADL与股价同步上升(下降),创新高(低),则可以验证大势的上升(下降)趋势,短期内反转的可能性不大,这是一致的现象。ADL连续上涨(下跌)了很长时间(一般是3天),而指数却向相反方向下跌(上升)了很长时间,这是买进(卖出)信号,至少有反弹存在。这是背离的一种现象。
三是在指数进入高位(低位)时,ADL并没有同步行动,而是开始走平或下降(上升),这是趋势进入尾声的信号。这也是背离现象。ADL保持上升(下降)趋势,指数却在中途发生转折,但很快又恢复原有的趋势,并创新高(低),这是买进(卖出)信号,是后市多方(空方)力量强盛的标志。
经验证明,ADL对多头市场的应用比对空头市场的应用效果好。
2. ADR(Advance/Decline Ratio,涨跌比指标)
ADR,中文名称为“涨跌比指标”,即上升下降比。ADR是根据股票的上涨家数和下跌家数的比值,推断证券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判断出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
ADR的计算公式:
式中:P1=ΣNA为N日内股票上涨家数之和;P2=ΣND为N日内股票下跌家数之和;N为选择天数,是ADR的参数。
目前,N比较常用的参数为10,ADR的取值不小于0。
ADR的图形以1为中心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取决于参数的选择。参数选择得越小,ADR波动的空间就越大,曲线的起伏就越剧烈;参数选择得越大,ADR波动的幅度就越小,曲线上下起伏越平稳。
ADR的应用法则:
一是从ADR的取值看大势。ADR在0.5~1.5是常态情况,此时多空双方处于均衡状态。在极端特殊的情况下,如出现突发的利多、利空消息引起股市暴涨暴跌时,ADR常态的上限可修正为1.9,下限修正为0.4。超过了ADR常态状况的上下限,就是采取行动的信号,表示上涨或下跌的势头过于强烈,股价将有回头的可能。ADR处于常态时,买进或卖出股票都没有太大的把握。
二是ADR可与综合指数配合使用,其应用法则与ADL相同,也有一致与背离两种情况。
三是从ADR曲线的形态上看大势。ADR从低向高超过0.5,并在0.5上下来回移动几次,是空头进入末期的信号。ADR从高向低下降到0.75之下,是短期反弹的信号。ADR先下降到常态状况的下限,但不久就上升并接近常态状况的上限,则说明多头已具有足够的力量将综合指数拉上一个台阶。
四是在大势短期回档或反弹方面,ADR有先行示警作用。若股价指数与ADR呈背离现象,则大势即将反转。
图9-1
3. OBOS(Over Bought Over Sold,超买超卖指标)
OBOS,中文名称是“超买超卖指标”,也是运用上涨和下跌的股票家数的差距对大势进行分析的技术指标。与ADR相比,其含义更直观,计算更简便。
OBOS的计算公式:
式中,ΣNA、ΣND分别表示N日内每日上涨股票家数的总和与每日下跌股票家数的总和;天数为OBOS的参数,一般选N = 10。
OBOS的多空平衡位置是0,也就是ΣNA =ΣND的时候。当OBOS > 0时,多方占优势;当OBOS < 0时,空方占优势。
OBOS的应用法则:
一是根据OBOS的数值判断行情。当OBOS的取值在0附近变化时,市场处于盘整时期;当OBOS为正数时,市场处于上涨行情;当OBOS为负数时,市场处于下跌行情。当OBOS达到一定正数值时,大势处于超买阶段,可择机卖出;反之,当OBOS达到一定负数值时,大势超卖,可伺机买进。至于OBOS超买超卖的区域划分,受上市股票总的家数、参数选择的直接影响。其中,参数选择可以确定,参数选择得越大,OBOS一般越平稳;但上市股票的总家数则是不能确定的因素。这是OBOS的不足之处。
二是当OBOS的走势与指数背离时,是采取行动的信号,大势可能反转。
三是当OBOS曲线第一次进入发出信号的区域时,应该特别注意是否出现错误。
图9-2
图9-3
OBOS比ADR的计算简单,意义直观易懂,所以使用OBOS的时候较多,使用ADR的时候较少,但放弃ADR是不对的。
短线买卖股票的主要技术指标
短期投资主要通过观察分析一段时间内股价高低价位和收盘价之间的关系,以此来量度股市的超买超卖状态,这些指标在目前的股市投资中被广泛使用,主要包括WMS威廉指标、KDJ随机指标、RSI强弱指标、BIAS乖离率指标等。
1. WMS(威廉指标)
威廉指标最早起源于期货市场,由Larry Williams于1973年首创。WMS指标的含义是当天的收盘价在过去的一段时日全部价格范围内所处的相对位置。
WMS的计算公式:
式中:Ct为当天的收盘价;Hn、Ln为分别为最近n日内(包括当天)出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n为选定的时间参数,一般为14日或20日。
如果WMS的值比较小,则当天的价格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要提防回落;如果WMS的值较大,则说明当天的价格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要注意反弹。WMS的取值范围为0~100。WMS参数n的选择应该至少是循环周期的一半。中国股市的循环周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共识,在应用WMS时,应该多选择几个参数进行尝试。
WMS的应用法则:
一是从WMS的取值方面考虑,当WMS高于80时,处于超卖状态,行情即将见底,应当考虑买进。当WMS低于20时,处于超买状态,行情即将见顶,应当考虑卖出。这里80和20只是一个经验数字,并不是绝对的。
同时,WMS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其他技术指标相配合。在盘整过程中,WMS的准确性较高;而在上升或下降趋势当中,却不能只以WMS超买超卖信号作为行情判断的依据。
二是从WMS的曲线形状考虑。这里介绍背离原则以及撞顶和撞底次数的原则。
在WMS进入低数值区位后(此时为超买),一般要回头。如果这时股价还继续上升,就会产生背离,是卖出的信号。
在WMS进入高数值区位后(此时为超卖),一般要反弹。如果这时股阶还继续下降,就会产生背离,是买进的信号。
WMS连续几次撞顶(底),局部形成双重或多重顶(底),则是卖出(买进)的信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WMS的顶部数值为0,底部数值为100。
2.随机指标(KDJ)
KDJ指标的中文名称是随机指数(Stochastics),由George C.Lane创制。它综合了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用来度量股价脱离价格正常范围的变异程度。KDJ指标考虑的不仅是收盘价,而且有近期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这避免了仅考虑收盘价而忽视真正波动幅度的弱点。
KDJ的计算公式:
产生KD以前,先产生未成熟随机值RSV(Raw Stochastic Value)。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t、Hn、Ln的意义同WMS计算公式,但要注意与WMS计算的不同之处。对RSV进行3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得到K值:
对K值进行3日指数平滑移动平均,得到D值:
今日
式中,是平滑因子,是可以人为选择的,不过目前已经约定俗成,确定为了;初始的K、D值,可以用当日的RSV值或以50代替。
KD是在WM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KD有WMS的一些特性。在反映股市价格变化时,WMS最快,K其次,D最慢。K指标反应敏捷,但容易出错;D指标反应稍慢,但稳重可靠。
J是D加上一个修正值,计算公式为:
KDJ的应用法则:
KDJ指标是三条曲线,在应用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虑:KD的取值的绝对数字、KD曲线的形态、KD指标的交叉、KD指数的背离和J指标的取值大小。
(1)从KD的取值方面考虑。KD的取值范围都是0~100,将其划分为几个区域:80以上为超买区,20以下为超卖区,其余为徘徊区。
当KD超过80时,是卖出信号;低于20时,是买入信号。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划分只是KD指标应用的初步过程,仅仅是信号,完全按这种方法进行操作很容易招致损失。
如图9-4,K值大于80,短期内股价容易向下出现回档;K值小于20,短期内股价容易向上出现反弹;但在极强、极弱行情中K、D指标会在超买、超卖区内徘徊,此时应参考VR、ROC指标以确定走势的强弱。
图9-4
在常态行情中,D值大于80后股价经常向下回跌;D值小于20后股价易于回升,如图9-5。
图9-5
在极端行情中,D值大于90,股价易产生瞬间回档;D值小于15,股价易产生瞬间反弹(见图9-6)。这种瞬间回档或反弹不代表行情已经反转。
图9-6
(2)从KD指标曲线的形态方面考虑。当KD指标在较高或较低的位置形成头肩形和多重顶(底)时,是采取行动的信号。这些形态一定要在较高位置或较低位置出现,位置越高或越低,结论越可靠。
对于KD的曲线,也可以画趋势线,以明确KD的趋势。在KD的曲线图中仍然可以引进支撑和压力的概念。股价在某一价位会有支撑或者阻力,这一防御线又被称为抵抗线。抵抗线可分为上值抵抗线和下值抵抗线,又叫做阻力与支撑。所谓下值抵抗线(支撑线)就是当股价在下跌过程中,跌至某一价位处,即会产生买进力量或者卖出减少,使股价的下跌告一段落,或者反弹或者横向波动。而上值抵抗线(又叫压力线),是指股价上涨至某一价位处,很容易遭遇卖压增大同时买方力量减弱,造成股价反转下跌或者横向发展。当某一条支撑线和压力线被突破,也是采取行动的信号。
(3)从KD指标的交叉方面考虑。K线与D线的关系就如同股价与MA的关系一样,也有死亡交叉和黄金交叉的问题。不过这里交叉的应用较为复杂,还附带很多其他条件。
以K线从下向上与D线交叉为例:K线上穿D线是金叉,为买入信号。但是出现了金叉是否应该买入,还要看别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金叉的位置应该比较低,是在超卖区的位置,越低越好。
第二个条件是与D线相交的次数。有时在低位,K线、D线要来回交叉好几次。交叉的次数以两次为最少,越多越好。
第三个条件是交叉点相对于KD线低点的位置,这就是常说的“右侧相交”原则。K线是在D线已经抬头向上时才同D线相交,比D线还在下降时与之相交要可靠得多。
如图9-7,当白色的K值在50以下的低水平,形成一底比一底高的现象,并且K值由下向上连续两次交叉黄色的D值时,股价会产生较大的涨幅。
如图9-8,当白色的K值在50以上的高水平,形成一顶比一顶低的现象,并且K值由上向下连续两次交叉黄色的D值时,股价会产生较大的跌幅。
如图9-9,白色的K线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D线失败转而向下探底后,K线再次向上交叉D线,两线所夹的空间叫做向上反转风洞。如图9-9所示,当出现向上反转风洞时股价将上涨,反之叫做向下反转风洞。出现向下反转风洞时股价将下跌。
(4)从KD指标的背离方面考虑。当KD处在高位或低位,如果出现与股价走向的背离,则是采取行动的信号。当KD处在高位,并形成两个依次向下的峰,而此时股价还在一个劲地上涨,这叫“顶背离”,是卖出的信号;与之相反,KD处在低位,并形成一底比一底高,而股价还继续下跌,称为“底背离”,是买入信号。
图9-7
图9-8
图9-9
在实际使用中,J值信号不常出现,可是一旦出现,可靠性相当高。J指标常领先于KD值显示曲线的底部和头部。当J值大于100时为超买,股价会形成头部而出现回落;J值小于0时为超卖,股价会形成底部而产生反弹。
另外,随机指数还有一些理论上的转向信号:当K线和D线上升或下跌的速度减弱,出现屈曲,通常表示短期内会转势;K线在上升或下跌一段时期后,突然急速穿越D线,显示市势短期内会转向;K线跌至0时通常会出现反弹至20~50,短期内应回落至0附近,然后市势才开始反弹;如果K线升至100,情况则刚好相反。
3. RSI(相对强弱指标)
RSI指标(Relative Strength Index)是与KDJ指标齐名的常用技术指标。RSI以一特定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并根据股价涨跌幅度显示市场的强弱。
RSI通常采用某一时期(n天)内收盘指数的结果作为计算对象,来反映这一时期内多空力量的强弱对比。RSI将n日内每日收盘价或收盘指数涨数(即当日收盘价或指数高于前日收盘价或指数)的总和作为买方总力量A,而n日内每日收盘价或收盘指数跌数(即当日收盘价或指数低于前日收盘价或指数)的总和作为卖方总力量B。
图9-10
先找出包括当日在内的连续n + 1日的收盘价,用每日的收盘价减去上一日的收盘价,可得到n个数字。这n个数字中有正有负。
RSI的计算公式:
A = n个数字中正数之和
B = n个数字中负数之和×(-1)
式中,A为n日中股价向上波动的大小;B为n日中股价向下波动的大小;A + B为股价总的波动大小。
RSI实际上是表示股价向上波动的幅度占总波动的百分比。如果比例大就是强市,反之就是弱市。RSI的参数是天数n,一般取5日、9日、14日等。RSI的取值范围介于0~100。
RSI的应用法则:
(1)根据RSI取值的大小判断行情。将100分成四个区域,根据RSI的取值落入的区域进行操作。分界线位置的确定与RSI的参数和选择的股票有关。一般而言,参数越大,分界线离50越近;股票越活跃,RSI所能达到的高度越高,分界线离50应该越远。
(2)两条或多条RSI曲线的联合使用。称参数小的RSI为短期RSI,参数大的RSI为长期RSI。两条或多条RSI曲线的联合使用法则与两条均线的使用法则相同。即:短期RSI>长期RSI,应属多头市场;短期RSI<长期RSI,则属空头市场。
(3)从RSI的曲线形状判断行情。当RSI在较高或较低的位置形成头肩形和多重顶(底),是采取行动的信号。这些形态一定要出现在较高位置和较低位置,离50越远,结论越可靠。另外,也可以利用RSI上升和下降的轨迹画趋势线,此时,起支撑线和压力线作用的切线理论同样适用。
(4)从RSI与股价的背离方面判断行情。RSI处于高位,并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两个峰,而此时,股价却对应的是一峰比一峰高。顶背离是比较强烈的卖出信号;与此相反的是底背离。RSI在低位形成两个底部抬高的谷底,而股价还在下降,是可以买入的信号。
4. BIAS(乖离率指标)
BIAS是测算股价与移动平均线偏离程度的指标,其基本原理是:如果股价偏离移动平均线太远,不管是在移动平均线上方或下方,都有向平均线回归的要求。
BIAS的计算公式:
式中:Ct为n日中第t日的收盘价;MA(n)为n日的移动平均数;n为BIAS的参数。
分子为收盘价与移动平均数的距离,可正可负,除以分母后,就是相对距离。一般说来,参数选得越大,允许股价远离MA的程度就越大。换句话说,股价远离MA到了一定程度,就认为该回头了。
BIAS的应用法则:
(1)从BIAS的取值大小和正负考虑。一般来说,正的乖离率愈大,表示短期多头的获利愈大,获利回吐的可能性愈高;负的乖离率愈大,则空头回补的可能性也愈高。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预设一个正数或负数,只要BIAS超过这个正数,就应该感到危险而考虑抛出;只要BIAS低于这个负数,就感到机会可能来了而考虑买入。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这个正数或负数,它是采取行动与静观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三个因素有关,即BIAS参数、所选择股票的性质以及分析时所处的时期。
一般来说,参数越大,股票越活跃,选择的分界线也越大。当乖离率达到何种程度为正确的买入点或卖出点,目前并无统一的标准,投资者可凭经验和对行情强弱的判断得出综合的结论。
据有关人员的经验总结,如果遇到由于突发的利多或利空消息而产生股价暴涨暴跌的情况时,可以参考如下的数据分界线:
对于综合指数来说,BIAS(10)> 30%为抛出时机,BIAS(10)< -10%为买入时机;对于个股,BIAS(10)> 35%为抛出时机,BIAS(10)< -15%为买入时机。
(2)从BIAS的曲线形状方面考虑。形态学和切线理论在BIAS上也可以适用,主要是顶背离和底背离的原理。
(3)从两条BIAS线结合方面考虑。当短期BIAS在高位下穿长期BIAS时,是卖出信号;在低位,短期BIAS上穿长期BIAS时是买入信号。
趋势型技术指标实战技巧
要想真正地了解趋势线的含义,必须首先要了解何谓趋势。所谓趋势简单地说,就是股价波动的方向。投资人如果用心观察股价走势图,很容易可以发现,过去股价的变动并不是毫无规律随意升跌,而是总体沿着一定的方向波动。正如道氏理论所述,只要是上升趋势,每一段涨势都持续不断地向上穿越先前所创高点,中间夹杂的下跌走势,都不会向下跌破前一波跌势的最低点。总之,上升趋势是由高点与低点都不断出现新高价的走势构成。而下降趋势,是指每一段跌势都持续不断地向下跌破先前所创的低点,中间夹杂的反弹走势,都不会向上穿越前一波反弹的高点。总之,下降趋势是由低点与高点都不断出现新低价的一系列价格走势构成。
趋势的产生是投资人心理变化的产物。当一家公司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业绩逐年提高,营业额大增时,在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因对股价后市有信心,在股价较高价位处因获利丰厚才少量卖出,一旦股价下跌回落就停止卖出,造成卖压减轻,下跌缓慢。而高位卖出的投资人因股票业绩较好,就随着股价的下跌开始回补。没有买进的投资人看好后市,担心错过买进良机,每一次股价从高处回落到前一低点之前,担心踏空而及早买入。强烈的买方力量,阻止股价的下跌,使股价还未跌至前一个低点前,就止跌回升。这些实质的购买力,造成了节节升高的上升趋势;相反,也是一样,形成下跌的趋势。简而言之,上升趋势里,投资人都在等待回档时机买进股票;下跌趋势里,投资人都在等待反弹卖出股票。这就是趋势形成的原因。
股价遵循趋势发展,这种趋势有可能上升、或下跌、或横向发展。而它们向一个方向波动的时间有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从时间上划分,分别为原始趋势(长期趋势)、中级修正趋势(中期趋势)和日常趋势(短期趋势)。几个单日股价波动,构成了短期趋势;几次短期趋势,构成了中级趋势;几个中级趋势,构成了原始趋势。当股价受到外来力量影响,长期趋势走到尽头,就发生了反转,朝相反方向运动。
在许多时候,股价波动不但遵循趋势上升下跌,且许多下跌趋势的高点,都止于同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上。而有的时候,上涨趋势的低点,多数都落在同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上。就连持续几年的原始趋势有时也同样如此。换言之,股价的上升波动是由一连串股价波动组成,这些波动的低点相连接,就形成了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下跌波动有时也同样是由一连串的波动组成,这些波动的高点相连接,就形成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有时这一条直线既不向上倾斜,也不向下倾斜,而是横向波动。不论这些直线的波动方向是向下还是向上或者横向,凡是能反映股价波动方向的直线,统称趋势线。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同样因为投资人心理变动而产生。
每一位投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买进时,可以买进最低价,卖出时尽可能地卖到最高价位。因此,他们总是审视股价的波动趋势,希望在上升趋势的回档过程中,以过去的低点作为参照物,在尽量低的价位买进。当他们发现股价在上升过程中,每一波行情总是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创出新高,而低点也一底高过一底时,他们就会不约而同地通过衡量股价波动的角度,在回档到上一个低点之前进场买进,而卖出的投资人也随着股价的下跌,利润开始减少,逐步减少卖出。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条向上倾斜的购买力,买进的欲望越强烈,这条上升的需求线就越陡峭,这就是上升趋势线的形成原因。当股价回落的低点,屡次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止跌上升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加入逢低买进的队伍中,造成支撑的意义更强劲。因此,在很多的时候,制造一条上升趋势对于机构的拉高,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相反会形成下跌趋势线。
趋势线的画法直接影响到研判的准确性。可以概括地说,原始趋势是由几段中级行情组成。由股价的上一波原始上升行情形成的最高价,与现阶段原始下跌行情的第一个中级折反走势的高点相连接,所形成的一条向下倾斜的压力线,被称为原始下跌行情的下跌趋势线。由最近的原始下跌行情产生的最低点,与现在这一波原始上涨行情的第一个中级折反走势的最低点,相连接成的一条向上倾斜的下档支撑线,被称为原始上升行情趋势线。
中级趋势线是由几个短期趋势所组成,因此中期上升趋势线的画法,由股价的最近的中级下跌行情产生的最低点,与现在这一波中级上涨行情的第一个短期折反走势的最低点,相连接成的一条向上倾斜的支撑线,被称之为中级上升行情趋势线。由股价的上一波中级行情形成的最高价,与现阶段中级行情的第一个短期折反走势的最高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向下倾斜的压力线,被称为中级行情的下跌趋势线。
趋势线突破的有效性。股价朝一个方向波动到一定时候,总要改变方向,对于新趋势的开始,必须从突破的有效性加以确认。对于趋势线突破的确认与形态突破的确认基本一致,也是从突破支撑或阻力的幅度与成交量的变化来确认的。
不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突破,当日股价收盘价必须超过趋势线3%以上为有效突破,幅度越大越好。但是从指数的走势图上看,在指数上涨或下跌时,很少有大于3%的幅度,所以指数突破趋势线就不能够以此为依据。只要指数突破幅度在1%以上,并连续三个交易日未跌破趋势线或回升至趋势线以上时,即为有效突破。
股价向上突破下跌趋势线时,成交量必须放大,而且越大越好。充分的换手才是股价持续上涨的保证。但指数的突破仅仅是以指数突破的幅度为依据,而不理会成交量的变化,成交量只能作为参考。向下突破上升趋势时,成交量不用放大就可以视为有效突破。
有很多人认为,当趋势线一旦被股价横盘突破之后,往往预示着股价马上就要反转,是较早形成的买卖信号,应当及早进出。这种看法是不足取的,尽管趋势已经被股价横向突破,趋势的波动方向已经改变,毕竟趋势并没有反转,这时只有等待这一形态形成之后,被明确地向上或向下突破,才真正给出一个明确的买卖信号,而不应该急于进出。
趋势线的运用原则主要包括:
(1)趋势线经过底部或顶部越多,形成的时间越久,这条趋势线就越有参考意义。这是因为越是经过越多的支撑与阻力,发现这一条趋势线的投资人就越多,他们就会加入到高抛低吸的行列,来利用这条趋势线赚取利润,使这条趋势线越来越牢固。但要注意的是底部与底部,顶部与顶部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可太近。
(2)一条过于陡峭的趋势线,通常不具有实质意义,总体来说30~45度的趋势线最有意义。这主要是因为陡峭的上升趋势线,是股票上涨速度较快造成的。这样持有该股的投资大众平均成本较低,随着股价的上涨,获利越来越丰厚,这样越向上抛压力就越大,很容易产生巨大的获利回吐压力造成股价狂跌。而一条陡峭的下跌趋势线,说明大众持仓成本很高,大多已经亏损严重,随着股价的下跌,往往很容易因投资大众的亏损惨重而产生强烈的惜售,改变股价波动的方向。只有经过充分换手的趋势线才是稳定的。所以一条陡峭的趋势线通常不具有实质的参考意义。
(3)在下跌过程中,股价在市场气氛较为热烈的情况下,大幅反弹形成的高点相连接,构成的一条向下倾斜的上档压力线,以及上涨过程中,在悲观的气氛下冲击形成的恐慌性低点,相连接的一条向上倾斜的下档支撑线,是最具意义的趋势线。
投资者要正确认识趋势线的作用,趋势线一旦出现,股价上涨或下跌至趋势线附近时,往往会对股价的波动产生一定的支撑或阻力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买卖的参考。
当趋势线被有效的上涨或下跌所突破时,往往预示行情已经发生逆转,投资人应考虑买进或卖出,以获取利润或减少亏损。
投资人常常因追逐短线价差而造成踏空,趋势线能够帮助认清大势,以免因小失大。
在很多时候,可以看见这样的情况:当一个长期趋势线形成之后,可以明显地发现,每一次指数探底回落的低点,往往是前一个成交密集区域的高点(阻力位),而一个下跌趋势中股价反弹的高点,又往往止于前一个成交密集区域的低点。这种现象说明,每一个形态一旦形成,它的阻力位被突破之后,往往成为一条上升趋势的一个下档支撑,而不会被跌破;每当一个形态的下档支撑被跌破,往往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下跌趋势线的反弹高点(阻力位)均线周期的选择。
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技术指标在大盘或个股的研判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不是万能的。技术指标不能误用。现在很多职业股民都懂得一些技术指标的应用,但很多人在初期应用技术指标时都有认识上的误区。技术指标在研判大盘或个股时,不要采用周期很短的指标。因为周期短的指标,研判的指标只是很短的头部或底部,从而在瞬间消失操作机会而失去意义。
图9-11
此外,不要一见到指标“背离”就陷入恐慌之中,尤其是短期技术指标的刚刚“背离”,很多指标都有“背离”研判功能,如MACD、KDJ、RSI、BIAS等指标,但往往采取太短的分时指标时,短期指标的“背离”并没有改变大盘的行进的方向。比如在2007年的上涨过程中,60分钟线的MACD指标反复背离,并没有使大盘停止上行,大盘在短期指标背离的情况下又上涨了1000点左右;又如在6124点开始的下跌中,日线反复背离,大盘并没有停止下跌而做底,在短期指标背离的情况下,大盘却又下跌了接近50%。实际在大盘或个股刚刚进入指标背离时,往往是大盘或个股刚刚进入上涨或下跌的强势之中。在研判技术指标时,要采取短、中、长指标和其他指标共同观察研判的原则。
寻找底部的技巧
股价经过长期下跌,先前高位买进的投资人都已深深套牢,因此产生坚决不肯卖出的念头,同时开始后悔早先为何不及早脱手,期望有一天股价有所反弹,在较高价位卖出股票,因此随着股价的下跌卖出越来越少。随着卖出压力减少,股价下跌减缓,前期卖出的短线客见股价跌势有所趋缓,开始进场买进股票,希望低吸高抛。同时高位套牢的部分投资人开始回补,希望可以摊低成本早日解套。这些买进的力量因为卖压较弱,因此很容易将股价推高。
随着股价上涨,在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开始获利回吐,同时一部分高位套牢的投资人已经彻底绝望,只等行情有所反弹就要卖出股票,见到股价有所回升就急于卖出,这些卖出压力造成股价回落。随着股价再次下跌,持币观望的短线客就猜测股价会在哪里止跌,以便先人一步买进股票。他们通常会参考前一个止跌回升的价位,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价位有支撑,因此买进。而在较高位没有卖出的投资人,出于怀念先前的高价,也不愿低价求售,抛压再次减少,使股价再一次上升。股价又一次的上涨,许多错过前次高位卖出的投资人开始反省,如果通过高抛低吸打短差的方式,很快就有解套的可能,至少可以减少损失,因此开始逢高卖出。同时还有部分短线客开始逐步获利回吐,再一次造成股价回落。
在整个底部过程中,买进者主要是高位被套牢的摊平成本者和抄底资金。底部投资人的心理变化尽管有差异,但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总之,股价在低位的时间越长久,上下波动的次数越多,打差做短线的投资人就越多,这样底部就越不容易被突破。
在整个底部形成过程中,有的形成时间较短,有的形成时间较长,有的底部是在极度恐慌的市场气氛下形成,有的则是在清淡的气氛下形成。因为条件不同,形成的底部也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形状各异的底部形态,就像后面所介绍的各种底部。可以说每一种底部都是不同市场气氛和投资人不同心理变化的产物。
随着基本面的好转,有实力的机构大户通过全面调研,以及内幕消息得知公司要有较大的变动,公司的财务状况将有所好转。利用市场悲观的气氛和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惧,逐渐拉高股价诱使投资人将股票卖给自己。这时的市场上仍然利空不断,但是在主力机构的介入下,股价却不再下跌,开始缓慢上涨,成交量逐渐开始放大。低价买进的投资人很久没有获利,十分珍惜到手的利润,一有获利就迅速卖出。而高位长期套牢的投资者,害怕再次错过减少亏损的机会而忍痛卖出,希望在低位再次补回。大量的卖单遭遇机构买进表现在图表上,就是股价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突破颈线上涨,标志底部形态的终结。
股价突破颈线上行,由于股票持续上涨,经过了长期下跌的投资者,好不容易略有获利,多抱有落袋为安的念头,急切获利了结改为观望。而此时重仓持有的机构,为摆脱获利丰厚的短线客,趁着投资人信心不稳定,借势打压股价以达到加重散户恐惧的目的。而随着大势的渐渐走低,市场上有关机构出货的传言多如牛毛,市场看空气氛再次浓厚,当股价下跌至前期高点处,就止跌企稳。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是机构大户真正进货的时期,也是精明投资人介入的最佳时机,但中小散户大多两手空空。这一阶段被称为反抽阶段。
一般来讲,底部形态的形成就如同所介绍的一样,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这样个股会在很大程度上与大盘波动一致。但有时机构消息确凿,获利的把握非常大,十分肯定公司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它们就会及早进场大量买进,整个形态都是在机构大户的控制下完成的,表现在图表上就是个股与大势的完全背离,大盘下跌它横盘,大势稍有企稳迹象,个股就开始了上涨。这是因为机构的大量买进,会造成股票脱离大势的影响,所以机构急于吸货的心态,则正好可以从个股与大盘的关系中简单辨别。
从市场气氛来看,底部阶段投资者对行情绝望,市场人士大多持悲观的看法。在这一时期,很少有人提及股票市场,似乎人们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证券公司门可罗雀,中小散户暂时停止买卖,以待股市有所反弹再套现。没有耐心的投资人失望之余,纷纷认赔抛出手中股票,绝望地离开市场另寻出路。
底部被突破之后,未来走势强弱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市场气氛。总体来说市场气氛越恐慌,投资人越看空后市,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底部未来涨幅往往越大。这是因为广大投资人越看空后市,对未来的行情越绝望,高位套牢的投资人往往忍痛割肉,低位的换手较为充分,而持币的投资人又不敢随便进场,机构容易得到大量的筹码。当大量的筹码集中到了机构手中,后市的涨幅就越大。
(2)时间长短。底部形成的时间越久,一旦向上突破涨幅就越大。股市有言:“横着有多长,竖起来就有多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股价自牛市的终结开始,经过长期下跌,大量投资人被高位套牢,很多人甚至亏损过半。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投资人是不肯轻易割肉卖出手中持股的,除非是长期的绝望,用时间来瓦解这些投资人的信心。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时光流逝中,越来越多的持股者忍痛卖出了手中的股票,时间越长,割肉的人就越多,这样股票就在底部进行了大量的换手,机构就比较容易得到大量的筹码,上档的压力也越来越轻,所以说底部越长的股票一旦向上突破上涨的幅度就越大。
底部形成的时间越长,一旦向上突破,出现反抽的概率越小。反抽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底部形成的时间较短,机构在底部吸筹较少,控盘能力较差。同时低位投资人换手不充分,一旦股价上涨,在高位套牢的投资人担心再次错过卖高价的好时机,而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因获利丰厚,而急于兑现,因此很容易产生强大卖压迫使股价走低。而底部形成的时间越久,机构吸货越充足,同时剩下持有股票的投资人对后市都是十分有信心的,因此浮筹就越少,这样筹码稳定不易出现反抽。
在同样长时间形成的底部,振幅相对较大的底部形态一旦向上突破,未来的涨幅通常越大。股票的振幅越大,投资人的市值波动越大,他们往往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产生打短线的念头就越强,以求摊低成本或者获取利润。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在稍高的价位卖出股票,平均持仓成本很快就摊低了,一旦股价突破上行,上档压力通常不会太大。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底部呢?
底部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低迷的市场气氛中,不断传来利空但是股价却不再下跌。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机构大户利用市场气氛做掩护,大量进货造成的。
底部形态形成过程中,成交量呈现价涨量增,价跌量缩的态势。这说明股价的上涨建立在积极换手基础上,而股价稍有下跌,成交量就迅速萎缩,说明投资人的利润一有减少,或者略有损失卖出欲望就迅速降低。表明投资人心态转为稳定,后市会有上涨趋势。
每当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值后,这一价格区域很可能就是中期的底部甚至长期牛市的底部。
股市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一旦股价跌破发行价,就会造成新股申购者的恐惧,最终造成公司发行新股十分困难无法融资,管理层就必然要用利好来刺激股市,以保证股票的发行顺畅。所以说当证券市场上出现新股跌破发行价时,市场十有八九就是一个中期底部。
底部形态通常较为复杂,历时也较长。这是因为底部更有欺骗性,机构故意引导股价的波动,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行动,绞尽脑汁改变图形,使其不像是底部,迷惑投资人。同时悲观的气氛使投资人的心态也很不稳定,时而冲动时而压抑,他们的情绪推动股价的波动忽上忽下,捉摸不定。因此底部形态通常较为复杂。
判断底部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买进股票的时机,经过漫长筑底过程形成的宽广的底部形态是最佳买入时机,这是因为底部过程中在低位盘旋的时间越长,平均持仓成本就越低,一旦向上突破投资人卖出股票的愿望十分强烈,机构很容易吸进大量的股票。一旦向上突破往往说明机构有十足做多的信心与实力,因此后市的涨幅就十分巨大。
在此基础上,要观察成交量的变化,这是研判黑马股的重要手段,突破时成交量越大,越具有意义。它表明投资大众因稍有盈余,或损失稍有减少就急于出局,遭遇机构大户的大量买进形成的,所以越大越好。
相对强度是在底部考虑买进股票的选股方法之一,就是指一只股票与一群股票,或者一只股票与大盘指数之间的走势强弱比率关系,它也可存在于一个板块与大盘指数之间。最早提出相对强度的是罗伯特·雷亚。现在所指的相对强度,是一只股票与大盘指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当大盘上涨10%时,如果某个个股在同一时期上涨幅度小于10%,就说这只股票的相对强度弱于大盘。而另一个个股的涨幅在同一时期大于10%,就说这只个股的相对强度强于大势。当个股强于大盘的程度越大,相对强度就越高。当大盘在下跌的时候,而个股在上涨,更说明相对强度极强。买卖股票的重要判断依据,就是相对强弱。
不论任何时候,绝不能买进任何相对强度较弱的股票。如果大盘持续上涨,个股尽管也在上涨,但是相对强度却较弱,常常可以说明该股的上涨是十分被动的,多是大势上扬带动,表明这只股票上涨将十分有限。选择最佳股票时,前提就是在大势长期下跌的急速下跌期买进股价大幅上涨,伴随极强的相对强度突破阻力位的股票,因为这样的股票走势通常是机构利用悲观的市场气氛,大量买进股票造成的。
在大势接连下跌之后,绝大多数人都被深深套牢了,套牢的恐惧会使人难以忍受,解套愿望强烈。而在这时却有一只股票不跌反涨,持有股票的投资人担心股价回调,因此大多产生强烈落袋为安的念头,急于卖出。而持币的投资人通常会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不敢轻易进场,因为在他们身边有着太多屡作屡挫损失惨重的朋友。即使敢于买进,通常也是试探性买进,或者去买进一些相对强度稍强的股票,这样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而更多的投资人干脆去买跌幅巨大的股票坐等股价反弹。这样相对强度最强的股票很容易大量集中到机构的手中,可以说这种走势的结果就是机构大量吸货的产物。既然它们肯大量买进,往往预示着行情就要大幅拉升了,这样的股票通常会迅速成为市场的龙头品种。
不论任何时候,只要有机构开始大量买进某只股票,就是这个股票大幅上涨的开始,没有绝对的把握,主力是万万不敢大举进场的。因此,只要找到了被机构不顾一切大量买进的股票,就等于找到了未来的龙头。
以上的方法就是为这一目的而设,最佳的投资买点是当以上条件都同时符合时,为最佳买进点位。也就是说,某只股票在大盘长期下跌过程中,它反而形成宽广的底部,最后在市场一片看空中,在极强的相对强度下,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向上突破颈线时,即形成最佳的买进时机。这样形成的买进时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功率极高,因此称之为黄金买点。但是真正完全符合以上条件的投资机会少之又少,有时当符合前面的两个以上条件伴随着股价的突破时,往往也是较好的买进时机,因为它们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但是应该十分慎重对待。
发现顶部的技巧
股票从底部回升之后,还需经过整理或洗盘、震荡之后,才能进入快速拉升阶段,形成顶部。
整理形态,股价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大多数投资人获利丰厚,产生强烈落袋为安的念头。他们开始逢高卖出,产生较强的抛压,股价回落。随着股价下跌,投资人的获利渐渐减少,因此卖出意愿有所减弱,股价逐步企稳。而高位卖出的投资人见股价回落已深,下跌趋于缓和,预计股价有可能再次上涨,开始回补,同时不肯追高买进的投资人屡次错过良机,见股价回落就急于买进。他们的介入变成实质购买力,再次推动股价上扬,当股价回升到前期高点附近或前期高点之前,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就再次获利回吐,前期未即时卖出的投资人也担心再次错过卖出良机,加紧卖出股票,造成股价再次回落。
股价往往在一个价位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反复上下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人的平均持仓成本越来越高,卖出欲望逐步减弱,获利盘和短线客多被清理,卖压越来越轻,剩下都是对后市十分有信心的投资人,股价最终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突破形态上涨。
在整理形态中,主要卖出股票的是获利丰厚的低位买进者。在整个形态形成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均线系统,在均线系统没有靠近形态之前,极少有整理完毕的现象。当发现30日均线一旦开始靠近形态,股价往往随时有可能会突破盘局上涨。
在整个形态形成过程中,每个股票持有者的心态和市场的气氛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形状的整理形态,在卖出压力不是很强的时候往往容易形成矩形整理形态、上升三角形等形态。当市场抛压较大时,容易形成楔形形态、旗形等形态。当市场气氛清淡,股票质地极好时,容易形成圆形整理形态。可以说每一种形态后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市场气氛和投资人的心态。整理形态有时的确是自发形成的,纵然没有人操纵也一样会出现,因为这是多数投资人获利丰厚后卖出造成的。但很多情况下,机构会借势打压股价和传播利空的消息,来达到更加彻底地清理浮筹的目的。在整个整理形态中,机构主要是起到一个诱导的作用。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市场的气氛总体来讲是悲观的,市场上利空不断,到处流传有关主力大户出货和一些不利于基本面的论调,悲观气氛十分活跃。
整理形态术语又叫洗盘,它主要有三个目的:
(1)清理出获利的筹码,提高市场的平均持仓成本。如果机构不进行借势洗盘,高位时它所面对的是大量获利丰厚的投资人,这样在高位一有风吹草动,投资人就蜂拥而出了,机构自己就无法获利派发。因此,必须要他们在高位换手,来摊高平均持仓成本。投资人持仓成本越高,高位卖出欲望就越弱,这是机构顺利出货的前提。
(2)教育投资人不要轻易抛出手中的持股。机构通过打压震仓,将不坚定的投资人赶走,再大幅拉高使抛售股票的投资人后悔万千,深感不该轻易卖出股票。而在洗盘过程中没有卖出股票的投资人,守得云开见日出,赚了大钱,今后再有大幅震荡也不肯轻易卖出该股了。
(3)降低成本。通过洗盘可以在较高价位卖出手中持股,在较低价位购回,摊低平均成本。机构通过洗盘,一边撵走了意志不坚定的投资人,重新在高位引进了另一批看好后市的投资人;一边教育了继续持股的投资人,不要轻易买卖股票,长抱不懈才能挣大钱,并摊低了自己的持仓成本。这样机构才能够在高位从容出逃。
形态完成之后如何挑选最佳的股票?主要从以下几点判断:
(1)整理形态形成与突破时市场气氛悲观,或者投资人越不看好某只股票时,一旦该股上涨涨幅往往惊人。因为越是担心越不看好后市,投资人卖出的愿望就越强烈,而一般散户越不敢轻易买进,敢于买进和继续持有的投资人,通常对后市很有信心,换手也较为充分,所以一旦上涨股价上涨幅度较大。
(2)形态形成时振幅越大,一旦向上突破之后涨幅往往越惊人。股票振幅越大,持有股票的投资人市值波动就越大,他们就越无法忍受死抱股票,产生打差价的心理越强烈,每逢高价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卖出欲望,这样该股的平均成本往往较高。而那些经历振幅较大的波动,还不肯卖出的人通常都是一些死多头,即使股价再高他们也不肯轻易卖出。一旦股价向上突破上行,抛压较小。
随着整理形态的终结,股价又一次选择了向上突破。此时经济已步入繁荣阶段,上市公司盈余大幅增加,市场的浮筹大量减少,机构控制大多筹码。他们利用各种各样利多消息将股价持续拉高,甚至于重复公布利多消息来刺激股价上扬。由于股价不停上涨,此时不论内行外行,只要买进股票便能获取丰厚的利润,看空的投资人已经完全动摇,并逐渐加大买进数量。开户的投资人在资金柜台排起了长龙,市场乐观情绪浓厚。从来不知道股票为何物的外行人,在暴利示范效益的诱惑下,也开始关注市场并买进股票。市场成交量持续大量增加。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加快了上市的步伐,有关大机构进货的传闻随处可见。这一阶段的后期是有心的大户长期操作之后,逐渐获利了结的时期。他们所卖的虽不是最高价,但也获利丰厚。只有中小散户被乐观气氛冲昏头脑,越买越多。
在这一阶段,股价上升的速度十分快,这是因为经过第一阶段的上涨和整理之后,剩下的股票持有者都比较坚定,已经培养起长期持股的信心。而新进场的投资人相对来讲成本比较高,卖出压力相对较小,所以股价上升迅速。
随着股价涨幅越来越大,理性的投资人和一些仔细研究过基本面的投资大户,深知股价已大大超出了实质价值,因此趁着热烈的市场气氛悄悄卖出手中大量股票。他们的大量卖出遭遇散户的热烈买进,形成了巨大的成交量。在机构大户的有组织的卖出后股价开始逐步回落,因为它们手中握有大量筹码,不可能短短的几天时间就倾仓完毕,因此随着股价的下跌停止卖出,培养买气。所以股价稍作回落卖压就迅速减少。
因为市场气氛十分热烈,在高位卖出的投资人随着股价回落,逐步加大买进力度,加上抄底的资金介入,于是股价被轻松地推升至前期高点价位处,或高于前期高点处再次出货。这一时期有的耗时较长,市场气氛激烈往往会形成头肩顶或复合形头肩顶、菱形等。气氛较为缓和就容易形成双顶、圆顶。多数来说顶部形态的形成与股票的业绩也是有关系的,顶部形态波动幅度较小,持续时间久的往往是优绩股和大盘股。垃圾股通常顶部比较尖锐短促,这是由于持股人心态不同所造成的。总之,顶部形态的形成与当时的市场气氛、投资人对股票的看法紧密相连。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构大户逐步出完手中的筹码,市场上的抛压越来越重,股价最终无人维持跌破形态,一个新的下跌趋势开始了。有时当股价脱离顶部下跌时,持有股票的投资人随着股价的下跌而产生观望心理,造成股价卖压减轻,股价容易回升形成反抽。
当股价再次反弹至颈线处又无力向上穿越再次下跌时,就更明确地告知投资人应放弃任何的幻想,抓住最后的时机逃命,而不应再去斤斤计较自己的损失,因为今天的低价就是明日的高价,后天的天价。整个顶部过程中,景气极尽繁荣,人气一片沸腾。不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所有的传媒都不断报道证券市场的利好消息,所有人大都在讨论股票,资金大量涌进市场。新股发行加速,而上涨的股票多为以前少有成交的冷门股,原为热门的绩优股反而开始有步履蹒跚的感觉。这一时期股票暴涨的现象屡屡可见,投资大众大量买进股票,以期待着股价进一步上升,而指数却不再上涨。
投资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研判股市的顶部。
顶部形态的最大特征就是巨大的成交量和热烈的市场气氛。只有趁着热烈的市场气氛,机构大户才能够顺利脱身,如果市场气氛清淡,机构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大量出货,而巨大的成交量是投资大众买进机构大量的出货造成的。
从分时走势图上,可以发现,在顶部区域股价拉高极为迅速,而且成交量往往较小;下跌时速度缓慢,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投资气氛热烈,广大投资人看好后市不愿卖出,持币的投资人积极买进,因此上涨迅速,买多卖少上升时成交量自然就小。而下跌时速度缓慢,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是因为投资人的买进和卖出都有挂单习惯,轻易不敢追逐高价,市场气氛一片大好时,投资人此时多希望买进股票以求获利,因此很多人开始买进,他们大多数在买进时都采取挂单等待的方法。通常股价越低买进的挂单越多,机构则是主动卖出,这样机构越卖价格越低,成交量就越大。一方面下方买盘较大,另一方面机构也故意放慢派发的速度,造成股价下跌时一步三回头的假象,欺骗投资人使他们认为下跌十分艰难,诱使投资人买进股票,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顶部形成前的一个高点,成交量往往已经达到了这一波原始行情的最大成交量,在随后的上涨过程中,尽管指数再创新高,但是成交量往往无力再放大了。换言之,成交量和股价不再继续价涨量增的现象,显得力不从心了。这往往是顶部形成的最早征兆。如上证指数1997年5月8日牛市最顶峰时,市场气氛尽管依然异常热烈,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尽管股价不断攀升,但是成交量已经开始较前一个高点有明显萎缩的趋势,也就是说成交量与股价出现了背离现象,表明后市已经危如累卵。
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大机构借良好的市场气氛,偷偷在某一板块大量出货造成的。回顾所有的历史走势,不难发现,每次大盘见顶前,真正的超级大盘股已经有出货的迹象了。可以看一看马钢股份、上海石化、深宝安这些超级大盘股,它们在1994年9月、1995年5月19日、1997年5月8日这些大盘上涨的最后一段时间,尽管大盘在不断上涨,它们却在大盘离顶部最后一个阶段前,提前形成顶部。
这是因为这些股票的机构吸货较多,要出货必须要趁着最热烈的市场气氛,否则就无法顺利出货。大势上涨是因为大量的新股,以及过去的没有上涨过的股票(多数为垃圾股)上涨所推动的。因此,当发现指数不断创出新高,而成交量却没有创出新高时,就要小心观察大势是否即将见顶。
顶部一旦形成,换手率越大压力越大,这一区域越不容易被突破。这是因为股价跌破顶部之后,上面大量套牢盘会产生强大的卖压。所以选择股票时,就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这样的股票。顶部形态与道氏理论中的熊市第一阶段描写的完全是同一种现象,这一阶段的本质就是大户出货阶段。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轻易地猜测头部,而要让市场自己走出头部再确认。只要能够准确地研判出突破的有效性与否,就完全可以掌握股市先机。不论是底部还是顶部,并不是说一个形态必须完整的形成之后,突破才有意义。很多时候,形态如果受到突发因素的影响,未能顺畅地完成就开始突破,而产生出畸形形态,只要价量配合合理,同样有分析意义。比如说在一个头肩顶的形成过程中,头部与左肩已清晰完成,但因某种因素影响,致使右肩未完成就跌破颈线,这个形态依旧有效,仍然可以视为头肩顶进行操作。
当学会掌握最佳的买进时机进行交易之后,仅仅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如何掌握最佳的卖出时机。市场上最遗憾的不是原本就一无所有,而是在股票刚刚上涨的开始,投资人就纷纷卖出了手中的股票,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它狂涨,或者死死地抱住股票,任它暴涨暴跌体会上上下下的感觉。极少有人可以一直持有到高价区才卖出,为什么会有这么痛苦的遗憾?究其根源,只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一个长远的持股计划,不会捕捉最佳的卖出时机,因此很容易被股价小幅波动所困惑,最终失去了应该到手的巨额利润。如何选择最佳卖点,是获利极重要和困难的一环。
很多人卖出是因为已经获利,而长期持有是因为已经陷入套牢的泥潭,这是完全错误的,好的投资策略恰恰相反,他只会让利润奔跑,而砍掉所有可能使他陷入泥潭的股票。
首先必须要克服错误的态度,大多数时候卖出的愿望取决于得与失,卖出意愿通常随着亏损的加大而减少,随着获利的增加而增加,以及对后市过分的担心。所有的意愿都取决于主观的意志,而不是客观的推断。或者担心公司的业绩下滑造成股价的下跌;或者担心市盈率太高难以支撑股价;或者担心某种宏观因素影响公司的前景,再影响公司股价。各种因素常常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事实上真正影响公司发展前景的因素早已经反映在股票价格上了,走势早已包含了一切。如果希望取得良好的收益,卖出的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股价是否已经跌破重要的支撑,开始进入下跌阶段,而不能以个人得失和主观的认识影响自己的卖出决定。因此首先对自己承诺,除非股票自己走出头部,跌破重要的支撑,否则决不因为任何的原因卖出股票。不论这只股票的价格有多高,有多少的利空传闻,市场气氛有多可怕,或者获利程度有多丰厚。
最佳的卖出点应随着股价的波动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最大化地保证盈利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对风险加以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采用步步为营的策略来控制风险,每当股价上涨一个台阶,一个新的支撑形成,就将卖出点位上移至这一新的支撑价位,用以保护已经到手的利润不被侵蚀,一旦股价跌破支撑位就立即卖出,丝毫不能犹豫。因为一旦股价跌破支撑,下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往往在你还在犹豫的时候已经下跌很多了。尽管运用这种方法不能卖在最高点,但任何事都有得有失,在寻求稳健的同时,就必须有所付出,要想不被小的震荡所吓跑,适当地拿出一点到手的利润作为获取利润同时控制风险的代价,是很正常的,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多数时候,在大势基本向好时一路持有,直至行情反转。
在震荡行情中如何操作
震荡市给投资者提供了较多波段操作机会。做波段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通过股票做波段;二是间接的,通过指数基金。
1.指数基金做波段
(1)我们来看股票。直接通过股票做波段可能是投资者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以股票为工具进行波段操作可能并非是最适合的。个股往往呈现更强的独立行情,有些强势股即便大盘下跌时它还会继续上涨,而有些股票则在大盘上涨时不涨反跌,甚至会连续下跌,买了那样的股票不仅做不成差价,反而是踩到了“地雷”。要去甄别哪些个股是“黑马”,哪些个股是“地雷”,却并非易事,若投资者具备那样的能力,其实已无需进行波段操作了。也许会有投资者想到通过一个股票的组合来进行波段操作,那样就可以较好地规避个股的风险了。但如果股票组合中品种过少,其风险并不能充分化解;如果股票过多,先不说实际操作上很不方便,其效果也已经等同于去买一个指数基金了。
(2)我们来看普通的股票基金。同用个股做波段相比,基金在规避非系统风险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因之一是一个基金的股票组合少则有几十只,多则有上百只,风险已得到了较好的分散;原因之二是基金经理要比普通的投资者更专业,其股票组合中可能已滤掉了一些“地雷”股。但若以普通的股票基金为工具进行波段操作,其实也是不可取的。原因也很简单:其一,基金由于有申购、赎回时间,一般是需要5天资金才能到账,因此它的灵敏度不够,如果行情在一周内已经完成了一次震荡,那么用基金做波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其二,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是适合中长期投资的品种,因为你已经把操作权交给了基金经理。你对市场的判定也未必和基金经理相同,比如在你看好后市而该基金经理看空的情况下,波段操作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其三,基金申购赎回的费用较高,一般在1.5%左右,比股票交易费用高不少,因此做波段的成本也不小。
(3)我们来看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特点是赚了指数就赚钱,指数基金总体而言是很适合用来做波段的,但是普通的指数基金仍会有上述的一些不利面,如申购赎回时间长,费用较高等。那么,在指数基金中有无更适合进行波段操作的品种呢?综合比较下来,ETF基金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ETF基金也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投资者可以像买卖股票那样在证券公司进行交易,如果你看得准指数的涨跌,就可以充分利用ETF这个工具赚钱。在交易费用方面,ETF基金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买卖最高的佣金为0.3%,目前券商通常仅收0.1%,甚至更低,而且由于是基金还可免印花税。此外,ETF基金还有一些高级功能,如利用交易价格和基金净值间的差价进行无风险套利等,但这些功能一般仅适合于机构投资者,因为进行套利交易需要专门的软件,资金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还需要事先买好一篮子ETF的样本股等。
2.直接通过股票做波段
只要股市开盘,股票就会出现上涨或下跌,因此,每一个投资者都在股市里赚过钱,又都赔过钱,但绝大多数是赚的少、赔的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天天在股市里杀进杀出,总想抓住每一只股票的上涨机会,频繁交易、过度投机。在下跌趋势中不停地抢反弹、抓黑马,无异于虎口拔牙,十有八九会被“老虎”吞吃。做短线的人无论技术多么超群,常见的结果是这两次赚了钱,那两次又赔了钱,能保持平手的人都十分罕见。在上涨的过程中做短线的人,往往是卖了就涨、涨了就追、追了就跌、跌了就割肉,行情到了顶,照样是颗粒无收白忙活,最后还有可能被套牢在高位上。所以,短线操作得到的只是瞬间财富,得到与失去的速度一样快,经常是坐着电梯上去,又坐着电梯下来。
短线操作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有处变不乱的良好心态、进退自如的操作技巧、眼观六路的应变能力和善于割肉斩仓的胸襟胆魄,没有这些功夫,想通过短线操作增加财富谈何容易!频繁进出,短线操作绝不是人人都能为的。做短线难,做长线是好方法吗?不要说在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股票市场,一味地追求长线投资,同样也是“坐电梯”。就说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如果指数涨到5000多点的时候,不抛出股票,幻想着长线投资抱更大的金娃娃,到了现在的1000点,金凤凰照样变成了土山鸡。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搜狐不就从100多美元最低跌到了几十美分吗?当然,股市中也有不断上台阶的股票,像现在深市的深中集,沪市的张江高科,但这类股票是凤毛麟角,再者这些股票的“红旗”究竟还能扛多久谁都说不准,四川长虹、深发展难道不是前车之鉴吗?更何况这些一路攀高的股票都只能在事后才能看得明白。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更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
而波段操作则不然,因为波段操作是在股票长期趋势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操作,既稳定又灵活,既不当死多头,又不是死空头,所以这种方法有足够的时间对趋势做出判断,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股票的基本面和技术面,有足够的时间选择和买进股票,有足够的时间卖出股票,一切计划都可以在平静、有序、有目的的环境中完成。所谓波段操作,就是在中长期趋势明朗的情况下,在成交清淡的相对低位买入还没有被恶炒过、成交量极小、在未来几个月里有一定涨升空间的潜力股票,耐心持有3~5个月的时间,在涨幅已高、放出巨量的区域择机卖出这些股票,之后就开始休息,持币观望,耐心地等待股票回档调整,慢慢地窥测新的投资目标。每年做1~2次,每次收益率的目标为50%。波段操作买卖的是一段过程,是一个周期,是把炒一只股票当作一个项目去经营。
股票运行的波浪里有大升浪、中升浪、小升浪。大级别的升浪,周期相对较长,方向性相对稳定,一般为3~5年,其中包含了数个中级别的波浪,在这个周期内,股票有多次幅度可观的涨跌;中级别的升浪,时间多为3~5个月,由于其运行于大级别的升浪之中,底部和顶部相对比较好确认,可预测性必较强;小级别的升浪时间较短,一般为几天或几周,变化较快,难以捕捉。
一次完整的波段操作过程涉及“买”、“卖”两个方面,这里先来分析一下买入技巧。波段操作的买入时机,要参考筑底中心区域。指数上涨过急后会重新跌回中心区,指数下跌过度后也会反弹回来。而真正的底部也是指一个区域,并非是某一特定的拐点或价位,不能把底部区域的买入理解为对某一拐点的买入,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买到最低价的。从概率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从下跌末段买入,还是从启动初期买入,操作的成功概率均远远大于在拐点处的买入。底部区域的买入不必追求买到最低价或拐点位,只要能买到相对低位就是成功的。
在阶段性底部区域买入股票时的主要选择标准:
(1)选择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深幅下调后,价格远离30日平均线、乖离率偏差较大的个股。
(2)个股价格要远远低于历史成交密集区和近期的套牢盘成交密集区。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参考移动成本分布,当移动成本分布中的获利盘小于3时,可将该股定为重点关注对象。一旦大盘和个股止跌企稳后,可以在符合以上选股标准的个股中逢低建仓。
大盘在构筑底部区域时,个股成交量太少或出现地量时,均不是最佳的买入时机,因为这说明该股目前价位对外围资金仍没有吸引力,还不能确认为一定止跌企稳了。即使大盘出现一轮行情,这类个股也会因为缺乏主流资金的入驻而制约上涨空间和上涨速率。因此,在底部区域选股时要选择在前期曾经出现过地量,而随着股价的下跌,目前量能正处于温和放大过程中的个股。
在阶段性底部区域买入时还要巧妙应用相反理论,股评反复强调的底部和大多数投资者都认可的底部往往仅是一处阶段性底部,这时不要完全满仓或重仓介入,而要注意及时获利了结。只有在股评已经不敢轻易言底和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敢抄底时,真正适合于战略性建仓的底部才会来临。
3.震荡介入和补仓
个股脱离了底部,凡是有主力的个股,为了减轻上升浮筹,扰乱主力意图,往往会以震荡的方式洗盘,洗盘结束会再次上升,洗盘结束是介入时机。洗盘结束的征兆是:观察近期正处拉升阶段、离底部已有一定升幅但尚未出现放量急拉的个股以及尚未展开主升浪的个股,将其列为已有主力介入、是重点关注名单并可放入自选股票池。关注这些个股何时出现明显的洗盘震仓动作,未出现前可静观其变。一旦洗盘结束后向上突破,投机者可待股价突破洗盘前的高点时介入。这就是适当的追涨。可见,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能正确判断主力是在洗盘而不是出货。
主力的洗盘手法凶狠吓人,震荡剧烈,否则吓不出浮筹,把握这一点,就不会被浮云迷惑了双眼。主力洗盘总是刻意制造恐怖气氛,往往采取凶狠砸盘、令股票放量下挫等恐怖走势。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洗盘方式:绵绵阴线。指日线图上收一连串阴线,但股价并未大幅下调,每天收盘价都比较接近,往往构筑一个小整理平台,这通常是牛股在中场休息,主力在卖力洗盘子,用绵绵阴跌整理来消蚀散户投资者的持股耐心。如山推股份2009年初从4.5元附近启动,经过一轮拉升,6月份在其股价翻番的位置附近收出成串的阴线,分别是6月2日~9日,6月13日~16日,但股价并未下跌,主力洗盘意图暴露无遗,6月20日放量突破整理区,此时即为很好的买点,随后该股很快展开新一轮行情。长阴砸盘。有些个股在平缓的上升通道上突然拉出难看的长阴线,跌破通道下轨,此种走势多为主力的洗盘震仓行为,逼散户抛股出逃。地震塌方。有些个股在上升通道上突然放量下跌,但很快便收复失地,犹如地面出现塌方,这便是俗称的空头陷阱。主力一旦大肆挖井,表明其已迫不及待,准备快速拉升了。
补仓是被套牢后的一种被动应变策略,它本身不是一个解套的好办法,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最合适的方法。股市中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只要运用得法,它将是反败为胜的利器;如果运用不得法,它也会成为作茧自缚的绳索。因此,在具体应用补仓技巧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要点:
(1)熊市初期不能补仓。这道理炒股的人都懂,但有些投机者无法区分牛熊转折点怎么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股价跌得不深坚决不补仓。如果股票现价比买入价低5%就不用补仓,因为随便一次盘中震荡都可能解套。要是现价比买入价低20%~30%,甚至有的股价被夭斩时,就可以考虑补仓,后市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相对有限。
(2)大盘未企稳不补仓。大盘处于下跌通道中或中继反弹时都不能补仓,因为,股指进一步下跌时会拖累绝大多数个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极少数逆市走强的个股可以例外。补仓的最佳时机是在指数位于相对低位或刚刚向上反转时。这时上涨的潜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补仓较为安全。
(3)弱势股不补。特别是那些大盘涨它不涨,大盘跌它跟着跌的散户股。因为,补仓的目的是希望用后来补仓的股的盈利弥补前面被套股的损失,既然这样大可不必限制自己一定要补原来被套的品种。补仓补什么品种不关键,关键是补仓的品种要取得最大的盈利,这才是要重点考虑的。所以,补仓要补就补强势股,不能补弱势股。
(4)前期暴涨过的超级黑马不补。历史曾经有许多独领风骚的龙头,在发出短暂耀眼的光芒后,从此步入漫漫长夜的黑暗阴跌中。如四川长虹、深发展、中国嘉陵、青岛海尔、济南轻骑等,它们下跌周期长,往往深跌后还能深跌,探底后还有更深的底部。投机者摊平这类股,只会越补越套,而且越套越深,最终将身陷泥潭。把握好补仓的时机,力求一次成功。
(5)千万不能分段补仓、逐级补仓。首先,普通投机者的资金有限,无法经受得起多次摊平操作。其次,补仓是对前一次错误买入行为的弥补,它本身就不应该再成为第二次错误的重复交易。所谓逐级补仓是在为不谨慎的买入行为做辩护,多次补仓,越买越套的结果必将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持有”,可能根据当时的情况股票已经跌到前期搭建的平台处理应获得支撑;或是该股票正从横向整理开始温和上升;或是这个股票正在横向整理。这时我们的意见都可以是“持有”。不过严格地来说是“暂时持有”。因为过了几天,由于大盘环境的原因或个股的基本面发生突然变化,这个股票破位下跌,那就应该立即出局而不是继续持有了。我认为补仓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不是股价跌了就要补仓的。正确的补仓应该是在股价跌势已尽,最好是股价已经开始从低位向上时才考虑补仓。在跌势未尽时的补仓只能使你越陷越深。最后说说“出局”,出局是指下跌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对后市不再看好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出局有三种情况:盈利出局只不过是少赚一点,大家比较容易接受。浅套出局只是割了点皮,大家虽然心存侥幸但也还能理解。要是深套割肉就不同了,这要看具体情况。要是还有希望,就不要出局而就地卧倒。要是出现重大变故,还是要壮士断腕的。
如何设置止损点
因为创业板的股票波动比较剧烈,波动幅度比较大,因此投资者应该预先设置止损点。即在进场之前,必须很清楚如果股票的运动和预期不合,必须在何点止损离场。换句话说,在投资做生意时,不要只想着赚多少钱,首先应该清楚自己能亏得起多少。有些人以10%的数量做止损额,还有其他各种方法。无论什么方法,必须有个止损点,这个止损点不应超出投资额的20%。具体操作应结合买入点、卖出点和趋势而进行。
升势时的操作:
图9-12
见图9-12,假如这是一个正常的升势,A、B点分别是波峰和波谷。一旦股价超过A点,便是好的买入点。假设A=15元,B=13元,则好的买入点是15.10元或15.50元。因为你可以断定这是新一波的开始。假如股价升到16.5元,你便可将卖出价定在15.50元。记住保本。如果继续上升,应该忘掉入场价,专注于股票的运动是否正常。止损点应怎么定呢?有两种方法:第一,A= 15元,把止损点定在14元;第二,B=13元,把止损点定在13元。这看你对风险的承受力。但无论如何,股价跌穿B点必须走人。正常的升势应该一浪高过一浪,如果股价高过A但随即击穿B,表示升势已被暂时否定。你必须在场外观望,重新寻找机会。
阻力线和支撑线的操作:
图9-13是阻力线上的买点及止损点的标示。假设阻力线是15元,一旦股价突破15元,即可考虑入场,把止损点定在14.50元或14元。永远记住只能亏小钱。股票一旦穿越阻力线,正常运动是继续上升,如果又跌穿回头,表示股票运动不正常,早先的穿越是假信号,可能是大户搞鬼。有时股票跌到你的止损点又马上回头,这也不要紧,你可以再入场,再入场的点以上一波的高点所示。这类场合常常碰到,但这是唯一正确的做法。亏的钱等于买了保险,防止了亏大钱的可能。
图9-13
图9-14
图9-14和图9-15是支撑线的买点及止损点的标示。如果股价一碰到支撑线就反弹,你有理由相信此时股价接近谷底。但如果买入的话,你必须在支撑线之下定个止损点。因为股票价格跌穿支撑线,继续下跌的概率就大过上升的概率。
用移动止损点来卖股票:股价在长期低迷的底部徘徊,直到有一天股价从盘局中向上有效突破A点,通过我们前面学到的知识,知道行情已经开始翻转上升,于是我们在A点开始买进。因为A点原是颈线,被突破后就会形成支撑,可以将它作为第一止损点。只要股价未跌破A点就静观其变,一旦股价有效跌破A点就立刻卖出。股价在上涨至B点处开始回落,跌至A点处受到支撑止跌回升,并很快创出最近的新高。直到上涨到C点处才遭遇卖压回落调整,逐步回落到B点价位处再次止跌回升,表明B点处又形成新的支撑,因此我们就把B点作为又一新的卖出点。当股价突破C点处,又一个压力被突破,因而这个点位常常会形成支撑,因此我们再次将卖出价位调高至C点,然后看着股价继续进行它的上涨旅途(见图9-15)。
图9-15
因为有正确的卖出点保护,我们不会为小幅的震荡所吓倒,而可以保持心平气和。就这样,每当股价在上涨过程中受到抛压,回落到一个价位受到有效支撑时,我们就将卖出价位抬高至这一价位处,一旦这一价位被向下突破,就是卖出时机。这样逐步移动卖出点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润就会越来越丰厚了。因为有卖出点的保护,投资者绝不会将到手的利润重新还给行情表,可以镇定自若地冷静观察行情的变化,而不是像大多数的投资人那样陷进深深的恐惧或贪婪之中。
最后股价较长时间在D点和E点之间盘整,股价屡次在E点处受到支撑回升,E点可作为新的卖出点位,最终股价跌破E点向下滑落,预示着长期上涨行情的结束,投资者在这一价位处从容出局。随后股价往往小幅回调至颈线处即行回落,再次证明了牛市行情的终结。
用一句话来讲,支撑一旦形成通常不易被跌穿,除非有强大的卖压出现才能造成股价跌破支撑。因此每一个新的支撑出现之后,一旦被有效向下突破时(所谓有效跌破支撑的确认,同顶部颈线的突破确认相同,都是以收盘价跌破支撑的幅度在3%以上作为有效突破),就是我们的卖出点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股价趋势的反转。
很多人在持有股票过程中,很喜欢给自己一个定位,譬如短线投机、中线持有、长线投资等,而事实上只要止损点位不被向下突破,应一直持有直到趋势的反转,因为止损点位代表着自己的持仓成本和趋势的反转。如果所设的止损位不破,就持续持有,而不论是一个月还是一年。但是,一旦股价向下跌破止损点,应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局。止损点位的突破意味着趋势的反转,表示着它已经在近期内无法再带来利润,因此毫无持有的道理。而股价只要顺着预期成长,就意味着它会源源不断地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不应卖出正在成长的股票,无论持有时间是一个月还是一年。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我们采用步步为营的策略来控制风险,每当股价上涨一个台阶,一个新的支撑形成,我们就将卖出点位上移至这一新的支撑价位,用以保护我们已经到手的利润不被侵蚀,一旦股价跌破支撑位就立即卖出,丝毫不能犹豫。因为一旦股价跌破支撑,下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往往在你还在犹豫的时候已经下跌很多了。
在整个股票持有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来自于投资者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判断,贪婪与恐惧常常让人们偏离正常的、理性的判断。投资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投资完美无瑕,在股价最低的时候买入,在最高的时候卖出,既不放过任何的利润,又认为自己比别人跑得更快,不愿承担一点点风险,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买卖创业板的股票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