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芝麻嫁给盐
节约储蓄创造我们美好生活
微小的幸福常在身旁,容易满足就是天堂。掂量一个时代的美好记忆,往往源自对幸福细节的找寻,能让我们的瞳孔停留更长久的,总归是那些“芝麻嫁给盐”的细碎琐事。赏读宣传画,就有这种奇妙的体验萦绕心田。
瞧,这幸福一家子——此幅储蓄宣传画,为我们呈现了约莫五六十年前普通家庭的热闹场面。老人抽着烟袋乐呵呵,爸爸打着节拍笑盈盈,“光荣妈妈”怀里抱着幼童,底下还有六个小孩敲锣打鼓扭秧歌,嘿嘿,不多不少,刚好凑成一部“葫芦兄弟”。两边的宣传标语拨云见日,直达要义:“节约储蓄投入大规模国家建设,节约储蓄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原来,人心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毛泽东思想像太阳,照得咱心里暖洋洋。伟大领袖的宝像,无一例外地摆在了厅堂的中心位置,也成为过去岁月每家每户的精神图腾。记得孩提时,我的兄长拿了父母给的一毛钱,不买甜的咸的,不买红的绿的,径直奔到新华书店,恭恭敬敬“请”回了一张毛主席画像,一时传为弄堂里的佳谈。
从这户人家墙面上的陈列来看,平凡之中见不凡。一边的“劳动模范”奖状,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1950年,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赞扬劳动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事业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那时的劳动模范,灼灼光芒,至高无上,几乎可以获得眼下“追星”般的关注度,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的业绩“改造了世界,变也么变了样”。毛主席他老人家71岁生日时,摆了三桌酒,不喊家眷好友,请来的却是陈永贵、王进喜、钱学森、邢燕子、董加耕等人,都是当年名声赫赫的劳动模范,您说这份荣耀多么了得!
而另一边的“储蓄模范”锦旗,则表明这户人家不仅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还善于勤俭持家,将节省下来的钞票存入银行,支援国家建设,精神和物质确乎“两手硬”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查阅六十年前的《中国金融》杂志,不惜篇幅,对“储蓄模范”的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早些年,我还曾在地摊上觅得一枚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制作的“储蓄模范”奖章,图案里的齿轮、麦穗、五星挤挤插插,交相辉映,正中的储蓄罐胖乎乎、圆鼓鼓、实墩墩,其间蕴涵的寓意,显而易见。
储蓄模范纪念章
或许余钱都存了银行,画面里的家用物件并不算多。我眼尖,桌上摆放的座钟一下子扯住了我的视线。听我家姆妈讲,这样的座钟,不论款式,不论品牌,上世纪60年代全国统一售价52元。不过,最受老百姓青睐的,还数公私合营上海钟表厂生产的“三五牌”座钟,木质外壳,铜制机芯,两枚黑色的镂空指针固定在中央,因其上足一次发条,就能滴滴答答地走上15天,故称“三五牌”,那可是全中国响当当的牌子哦。念小学时,我在同学家里见识了“三五牌”座钟,看同学爸爸小心翼翼地打开座钟的玻璃罩,用上弦的钥匙转动钟弦,座钟的指针就欢快地走动起来。正看得出神,突然“当”的一声响,把我吓了一大跳。同学爸爸说,这是报时,半小时响一声,到了几点还会响几声呢。从宣传画里的座钟造型看,显然不是“三五牌”,毕竟是紧俏物资,也非家家户户都能拥有,更何况此画的印制单位,系远离上海的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分行。
光阴如梭。笨笨沉沉的座钟,记载了已经流逝的懵懂岁月,而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版别,则见证了一段风起云涌的财富变迁。这一幅《生活富裕更节俭》,让我对妇女手头的那一厚叠两元票面的人民币充满了感怀,估摸有一百来张,数目不小,看来这位女储户当年的收成相当不错,可喜可贺。而且,这枚如今被收藏圈内称为“车工”的两元纸币并不普通,乃第三套人民币中的潜力股,其中带有五星水印的票面,眼下在钱币市场已炒到1 500元一枚,而带有布币水印的则一路狂飙至2 500元一枚,真是日新月异、高歌猛进啊。如果妇女同志不存银行搞集藏,这叠“车工”放到现在,恐怕是盆满钵满的买卖了。惜乎,收藏圈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宣传画渲染的气氛,已经探出了过年的苗头。窗外瑞雪纷飞,储蓄所内热气腾腾,暖意融融,储户纷至沓来,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女储户的军绿色挎包鼓鼓囊囊的,只是年货之类一律隐形起来,依稀可见一本露出书脊的《毛泽东选集》;掩藏不住的是一卷刚买的年画,不猜也晓得,里头不是画着八只样板戏,就是描绘勤俭持家的幸福图景……过新年,最开心的是孩子,那位小朋友怀揣鞭炮或文具,等妈妈办好储蓄,回家贴年画、做年饭、放鞭炮,欢欢喜喜过个年。
生活富裕更节俭
背景墙上的“社员存款增长表”,一目了然,妥妥的,杠杠的,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大力开展农村社员存款,当是聚集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那时每家每户的存款底细,也是要“晒”出来“比学赶帮超”的。比,就是同先进比,找出差距,差距就是矛盾;赶,就是消灭差距,达到先进水平;超,就是超过先进,跨越新的差距;而消灭差距的方法,一个是学,一个是帮。这样,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出现,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这样永远不停地向前发展,达到更高的境界。呵呵,有首歌曲这样唱道:“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儿越甜,藤儿越壮瓜儿越大,公社的青藤连万家,齐心合力种庄稼,手勤庄稼好,心齐力量大,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心里乐开花……”歌词唱得挺欢,但心里却留疑惑:莫非“社员存款增长表”的排行,就是“顺藤摸瓜”的产物?
请注意,画面左上方,有只红五星木盒子,那便是一度流行的大众传媒——拉线广播。听拉线广播,是非常时期革命群众接受运动信息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就像现下上网络、读微信一样。小时候,我也听过拉线广播。一天,大家被老师喊到操场席地而坐,听拉线广播里的实况转播,什么内容我全记不得了,倒是广播里传来的女声,嗓音尖厉,情绪激昂,像嗑过药似的,听着听着,就很想见见这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偶尔发现,以往不少储蓄宣传画,犹喜在不显眼之处画上一本日历。看着那些厚如字典般的老日历,仿若时光一下子穿越到了从前。是的,钞票,要靠一点一点积起来,日子,总靠一天一天过出来。记起银行博物馆珍藏着一本1937年的日历,为聚诚兴银行编印并赠送储户,饶有特色的是,日历每天都有一句储蓄格言,诸如“求人不如求己,求己唯有储蓄”、“留良田以贻子孙,不如教子孙以储蓄”之类,并配以丰子恺味道的漫画插图,交关好白相。这年头老日历已然不复存在,心里的日历就开始一寸一寸地丈量着财富与生命。
时间真的有脚啊,时光在翻看日历的指尖中悄无声息地滑过,从春到夏,从秋到冬,生活就一遍遍地阅读着岁月的旧颜与新容。又找到一张储蓄宣传画,黑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绘制的,标题跟前一幅大同小异:《勤俭储蓄,生活富裕》,但形势已大相径庭,老百姓真心赶上了好日子。
你看,一家老小,满面红光,宫灯通亮,瓜果飘香,手中有粮,心情欢畅。老人一手拿活期存折,一手持“大团结”呈扇状摊开,桌面上还堆有硬币若干,寓意不错,富足有余嘛。另外有个细节不能不提,老人抽烟的牌子,系红壳子哈尔滨香烟,档次完全不一样了。反观前面两幅宣传画里的老者,抽的却是旱烟袋,曾被《红楼梦》的贾宝玉制成谜语:“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旱烟袋几成一段历史的道具与见证。
高端大气上档次,还看家用大件。上世纪60年代的“三转一响”,所谓永久车,上海表,“蝴蝶”、“红灯”满天照;到了70年代,家具配置时兴沙发、立柜“36条腿”;而80年代的“四大件”,首选即是电视机。
勤俭储蓄,生活富裕
画面中的人家看来是幸运的,那些年想买一台彩色电视机谈何容易,光有钞票远远不够,还得凭票排队走后门。电视机上端坐着天线,两根金属管交叉而立,轻轻一拉,可以变成一米多长,如同哈利波特的魔法棒,令我浮想联翩。这种“伸缩”自如的电视天线,让《加里森敢死队》、《姿三四郎》、《霍元甲》、《上海滩》乃至《春节联欢晚会》走进千家万户,留下一幕幕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不过,这天线有时也不灵验,信号不好时,须用手尝试调节,手一松,又故态复萌。所以,说相声的曾调侃道:切块肉挂在天线上,图像就稳定正常啦!
令人咋舌的是,彩电的边上,还有一排亲切无比的TDK录像带,日产品牌,不卑不亢地站在那里,接受着主人的娱乐巡礼。记得读中学时,我同学家里藏有的录像带,不下两三百盒,看香港电视剧一下子八集十集的,非常过瘾。这些黑乎乎的大盒子,引导我踏进了光怪陆离的影视世界,激起我无数次灵魂的颤动。如今,录像带的说法,早已寿终正寝,却时不时地跳动在电影片名里:《致命录像带》、《性,谎言,录像带》、《北纬31度录像带》、《录像带惊魂》、《谁拿了录像带》……听着就叫人头皮发麻喔。
现代人时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这就有点麻烦了。闲下心来,不妨回看几幅不同年代的储蓄宣传画,把纯真的过往打包珍藏,恰如咀嚼一根岁月舔过的棒棒糖,几多甜蜜和幸福,便在心底绽放出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