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拆不走的“袖珍”情结

拆不走的“袖珍”情结

时间:2023-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拆不走的“袖珍”情结曾几何时,银行大多不修边幅。因此,“袖珍”的空间,“精简”的客户,依然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踊跃参加储蓄”之热闹场景。我一步踏进银行,实习的去处,便是同宣传画面情景相仿佛的陆家浜路储蓄所。能够和“早乙美”工作在一起,心情总是愉快的。实习结束后,我告别了陆家浜路储蓄所。城市的变迁,使许多银行网点了无踪影,但在储户的心目中,却是永远也拆不走的理财情结。

拆不走的“袖珍”情结

曾几何时,银行大多不修边幅。除了大马路旁开的几家银行,还稍能领略到一点气派,其他的就跟烟杂店差不多。小开间门面,石灰底招牌,水门汀地板,再加上旧旧的小算盘,灰灰的大钢箱,基本构成了银行的全部家当。遇到夏季,没有空调,电风扇只敢吹脚,生怕将桌面上的账页吹散;到了冬天,银行人只好搓着手,跺着脚,写着账本,让人看得心疼。

发扬勤俭风尚,踊跃参加储蓄

宣传画呈现的银行储蓄所,面积应该不大,三位代表不同身份的储户,挤在三尺柜台跟前,将一厚叠5元、10元的票面往柜台里送。尽管画面里看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但从储户会心的笑容里可以推断,工农商学兵对于储蓄所的服务是满意的,他们的存款热情也是由衷的。因此,“袖珍”的空间,“精简”的客户,依然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踊跃参加储蓄”之热闹场景。只是存有一点疑问:储户排队存款这般摩肩接踵,亲密无间,莫非大家都心里不设防,连那条无形的“一米线”也被拆个精光?隐私,在那个年代已然是一种奢侈。

宣传标题的前半句,则传达了储蓄的根本宗旨——“发扬勤俭风尚”。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窗外绿树掩映中的工厂建筑上,一条标语依稀可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定下的一项基本国策。上世纪50年代,老人家发动了“三反”、“五反”和多次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闹革命。1957年2月,他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强调:“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由今天的眼光来打探,这番话,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非常经典,非常管用。

语录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查看那时的储蓄宣传印刷品,无论银行存折还是人民储蓄代办员证书,无论年画年历片还是书签折页,“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口号像标签一样,成了不可或缺的“最高指示”。

储蓄种类介绍

细读储蓄所墙头悬挂的宣传牌,透过字里行间,也能重拾不少残存的记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进银行转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看来看去,只有传统的“老三样”:定期整存整取、定期零存整取、活期储蓄。存不存由你!更为重要的信息是,办理储蓄业务必须遵循的原则也被搬上了墙面:“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这个规定的出台,早在1956年就已经列入共和国的金融大事记里头,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明确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往事并不如烟。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伙子,毕业后懵懵懂懂进了银行,坐在老气横秋的柜台后面为人民服务。每天收收付付,写写算算,重复着简单划一的数字劳动,愉快接受了这座城市的金融启蒙。

我一步踏进银行,实习的去处,便是同宣传画面情景相仿佛的陆家浜路储蓄所。当我穿过弯弯曲曲的弹硌路,闻着煤球炉的气烟,伴着刷马桶的声响,找到了位居上海老城厢的这家储蓄所,也找到了人生之梦开始的地方。

若是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凭借陆家浜路储蓄所的模样,也要硬是称作银行的话,实在是蛮难为情的。门口顶着的招牌,经过风雨的涤荡,有了老电影那种斑驳陆离的感觉;铁栅栏已经生锈,开启时得费很大的力气;里面的柜台还是木质的,被储户磨得锃亮的柜沿,见证着年代的久远与沧桑。储蓄所地盘很局促,六七个储户一站,空气似乎变得沉滞起来。更要命的是,刚刚改造好的简易厕所(据说之前是用马桶的),就同处在逼仄的空间里,大家如厕时都很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动静来,连柜台外的储户都能听得真切,这很尴尬。所以,后来操持银行博物馆,觉得那“克隆”的上世纪80年代银行场景,如果再有一个简易厕所,就跟当时的陆家浜路储蓄所,活脱似像了。

储蓄所人手很紧,才五六个,现在还能记起的有三位:储蓄所主任老沈,整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但挺好接触的,做起生活来巴巴结结,是个典型的银行“老法师”,去的时候听说快要退休了;复核员小倪,冷面滑稽,时有妙语,储蓄所略显沉闷的气氛,被搅得活跃起来,叫人忍俊不禁;接柜的小朱姑娘,长得文文气气的,当时正在热播《姿三四郎》,怎么看都有点像里头的早乙美,我就跟着她学生意。能够和“早乙美”工作在一起,心情总是愉快的。

实习生活既新鲜,也蛮单调,我对银行的初步印象,便是从不断重复的收进和付出起始的。跟在师傅边上看过没两天,我就单手上柜了,好在储蓄所活儿不太忙,我就不紧不慢地做着定期活期,好像也没发生过什么差池。那时我对他们“飞账页”的本事佩服得紧,经办员一笔业务接完,把钱款、存折、账页用夹子夹牢,头也不回,往后一抛,夹子便落在复核员的塑料盒里,不偏不倚,非常精准。当然,我也有绝活。有天下大雨,生意冷落,我手头空着,看见储蓄所的黑板报有几个月没更换了,便自告奋勇,把黑板报搞得有声有色,大家看我三下五除二,解决了他们挠头皮的事情,心存感激。

储蓄所与居民为邻,相互间很密切。闲着没事的话,街坊四邻会来储蓄所转一圈,跟熟悉的储蓄员聊聊家常,哪家讨进个新娘子,或是生了个大胖伲子,也会送来喜糖喜蛋。那日坐在柜台前,一位储户心急火燎地跑来,说是她买的有奖储蓄中了奖,我一对,果然中了三等奖。那储户领了奖金,兴高采烈,又从隔壁烟杂店买了几块简装冰砖,作领导高温慰问状,以示谢意。我们推托不掉,只好分享她的幸运。

实习结束后,我告别了陆家浜路储蓄所。在我离开后的没几年,这里被夷为平地,在她的旧址,跨过了遐迩闻名的南浦大桥。城市的变迁,使许多银行网点了无踪影,但在储户的心目中,却是永远也拆不走的理财情结。

前些时候,银行博物馆接待了一批“老外”来参观。当看到馆内复制的上世纪80年代储蓄所场景时,“老外”还误以为展示的是100年前的中国钱庄,等到弄清原委后,不由得啧啧赞叹30多年来中国金融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其实,不单是“老外”觉得不可思议,就连我这个业内人士,面对越变越“酷”的银行面孔,也要感慨万千了。

工商银行储蓄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