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从经常项目顺差入手
我国贸易顺差增大,表面上是贸易问题,是流通领域中的问题,实质上却是生产领域的问题在贸易和流通中的表现。既然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从根本上是在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外商投资迅速增加、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主要从流通领域入手就无法根本扭转贸易严重失衡。
为此,一方面要看到我国对美国、欧盟等货物贸易顺差的长期性,看到对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逆差的长期性,只要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下去,美、欧制造能力继续向我国转移,或我国继续保持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我国上述贸易失衡现象就很难根本改变;另一方面,要缓解我国贸易顺差扩大的趋势,就必须从生产领域入手,从外商投资入手。
从生产领域和外商投资的角度入手缓解贸易顺差扩大,既不能以牺牲我国根本的经济利益为代价,又要遵守WTO的国民待遇原则。简单排斥外商投资流入,排斥外商投资于加工贸易,当然可以根本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但这会使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打击,也会使我国本来就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攀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代价。可以适当提高一般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成本作为主要的选择手段。
1.严格禁止各地在对外招商引资中攀比、让渡优惠政策
在履行中国入世承诺、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放弃简单追求吸收外商投资数量的目标,注重提升外商投资质量和优化投资结构,禁止地方政府擅自对外商投资让渡优惠政策,清理地方政府各种不规范的外资优惠政策。
2.提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环境成本,严格执行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禁止高污染产业外商投资,限制资源高消耗型的外商投资
为了提高外商投资质量,可以考虑将企业经营中造成环境污染和治理污染的社会成本内部化,由企业承担治理污染的费用。在放弃按照所有制性质设定差别政策待遇的同时,转而实施产业倾斜政策和区域倾斜政策。按照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对不同产业和区域分别实行差别性的投资管理办法和财税、金融等政策待遇。提高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技术门槛和环境门槛,控制资源损耗大、污染程度比较高、技术水平较低的外商投资进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
3.适当提高包括内外资企业在内的劳工标准,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虽然学术界的实证分析对于提高劳工标准是否会减少一国外商投资流入存在分歧,但对于成本寻求型外商投资存在影响却基本达成共识。目前,在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同工不同酬以及福利待遇悬殊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在国际上的形象。为此,应该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消除外资企业中劳动待遇的歧视性做法,坚决贯彻和有效实施劳动法,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工待遇监管。并随着中国社会发展,提高完善劳工标准,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者福利待遇标准等,严格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鼓励内外资企业参加SA8000等国际认证体系。这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能够起到调节外商投资企业成本、调节外商投资结构和规模的作用。
4.限制国内产能过剩产业的外商投资
目前,我国钢铁、水泥、铁合金、汽车、纺织等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过度消耗资源,而且存在加剧市场恶性竞争趋势,在扩大出口中导致外贸顺差进一步扩大,形成正反馈的循环体系,加剧我国贸易失衡。为此,需要采取“限制和淘汰落后”与“鼓励先进”相结合的方式,在“有保有压”中,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严格限制外商投资市场准入。(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