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务管理假设

财务管理假设

时间:2023-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 总 论学习目标:掌握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和基本框架。理解财务管理假设的构成及其与高级财务管理内容的关系。财务管理实务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但财务管理理论的出现则相对较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务管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须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以求能使今后的财务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以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标:

(1)掌握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和基本框架。

(2)理解财务管理假设的构成及其与高级财务管理内容的关系。

(3)掌握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

(4)了解设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不同思路。

(5)掌握高级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财务管理实务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但财务管理理论的出现则相对较晚。根据现有的资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学,是20世纪40年代由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吉亚琴科教授倡导与创建的。在西方,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理论。中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问题,始终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务管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须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以求能使今后的财务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一)财务管理理论

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对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非常密切并相辅相成的。它们互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每一方都有助于纠正对方的缺陷,使它变得更加完善。理论的职能是扩大经验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凡属科学的理论,必须能完整地、准确地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②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根据上述理论的含义,结合财务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财务管理理论定义为: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二)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的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的“部分的秩”,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一般而言,讲到结构,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①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②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即使系统的构成要素或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其联结方式不同,也会引起系统或物质发生变化,人们谈到结构,一定包括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借用结构的基本定义,可以将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定义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是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

(1)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展示其整体框架,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

(2)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

(3)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

(4)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从何处着手、以什么作为逻辑推演的出发点,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理论范畴,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因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择定逻辑起点。

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理论界开始财务理论研究以来,形成了多种起点理论,大体上有以下五种,现作简要的介绍。

(一)财务本质起点论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以“财务的本质”为起点的。从这一起点出发,逐渐阐述财务的概念、财务管理的对象、财务管理的原则、财务管理的任务、财务管理的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我国著名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认为,这种观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对财务的存废问题存在很大争议,财务管理理论工作者在形成财务独立论的过程中,从财务的本质研究出发,奠定了财务理论的基石。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证,指出财务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财务的种种独特形态,乃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来看,对财务的本质进行科学的定义是必要的,但以财务的本质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只能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能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因此,以财务的本质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会阻碍财务管理应用理论的发展,不利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假设起点论

这种观点是近年来人们在借鉴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并指出:“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但以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①财务管理假设不是凭空捏造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根据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概括出来的,显然,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②即使是过去一直以假设为理论起点的会计学,进入20世纪70年代,也逐渐放弃了这种观点,改用其他范畴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可见,并不是任何学科、任何时候都以假设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

(三)本金起点论

郭复初教授近年提出一种观点:“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并进一步指出:“经济组织的本金,按其构成可以分为实收资本、内部积累和负债等几大组成部分。”同时强调,本金起点理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弥补了其他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财务理论概念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从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但以本金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本金起点论却未能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目标起点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看法。这种观点认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应该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出发点。同时认为,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观点突出了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作用,有利于财务管理理论对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①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理论的研究起点都应是其原本点(即原始出发点),显然财务管理目标并不具备这一特点,因为财务管理目标受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理财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②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本身来看,如果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起点,则很难安排财务管理假设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地位,因为假设是根据环境概括出来的,而不是根据目标概括的。

(五)财务管理环境论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我国著名财务管理专家王化成教授认为: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相应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实际上,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在任何时候,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只有以客观环境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才有价值。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确地认识企业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可以不断推动财务理论的研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体系。

20世纪是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一个世纪,在这100年的时间里,财务管理经历了五次飞跃性的发展阶段。

1.筹资管理理财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预测企业资金的需要量和筹集企业所需要的资金。20世纪初,由于西方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各类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筹集扩大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问题。那时,市场竞争不是十分激烈,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只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然而,当时的资金市场还不甚成熟,金融机构也不十分发达,因而,如何筹集资金便成为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在这一阶段,筹资理论和方法得到迅速发展,为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2.资产管理理财阶段

筹资阶段的财务管理只着重研究资金筹集,却忽视了企业日常的资金周转和内部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西方财务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在残酷的竞争中要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筹集资金,更在于有效的内部控制,管好用好资金。在此阶段,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引起财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在这一时期,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被认为是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而与资金筹集有关的事项已退居第二位。各种计量模型逐渐应用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项目,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控制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3.投资管理理财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资金运用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使投资风险不断加大,投资管理受到空前重视,主要表现在:①确定了比较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②建立了科学的投资决策指标。③建立了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④创立了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4.通货膨胀理财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伴随石油价格的上涨,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便成为主要矛盾。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使企业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货币资金不断贬值、资金成本不断升高、成本虚降、利润虚增,资金周转困难。为此,西方财务管理提出了许多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日常调度决策、股利分配决策都根据通货膨胀的状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5.国际经营理财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很快,国际企业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虽然一国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也适用于国际企业,但是,由于国际企业涉及多个国家,要在不同制度、不同环境下作出决策,就会有一些特殊问题需要解决,如外汇风险问题、多国融资问题、跨国资本预算问题、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问题、内部转移价格问题等都与一国财务管理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高潮。

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将财务管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本书所建立的是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以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建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的系统性概括。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选择出发,可以设立如下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基本框架:

(一)财务管理的起点理论

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假设以及财务管理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财务管理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务管理中的一切理论问题都是由此展开的,并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形成合理的逻辑层次关系。

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提。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一般来说,某种理论体系的建立,多数要通过假设、推理、实证等过程来实现。因此,要形成理论,需要先根据特定环境和特定学科的规律性提出假设。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导向。它是在认真研究财务管理环境和已经确立的财务管理假设的基础上确定的,既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原则、财务管理的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起导向作用,也对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和特殊业务理论起导向作用。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必然产生不同的理论构成要素和不同的理论逻辑层次关系。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根据财务管理环境确立的,同时又会对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产生影响。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是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构成的概念体系。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企业财务活动,而财务活动又分为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日常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因此,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和企业分配管理四个方面。

财务管理原则是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从财务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体现财务活动规律的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也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是根据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但它又对财务管理方法体系的建立起指导作用。财务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与财务管理方法之间就没有联结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就显得残缺不全。

财务管理方法是指财务管理人员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完成财务管理任务,在进行理财活动时所采取的各种技术和手段。财务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落脚点,没有这一基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就变得虚无缥缈,就无法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因此,财务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三)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

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是指各类企业都有的财务管理业务。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中我们知道,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和企业分配管理。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更多的是操作方法问题,理论方面的内容不多,故在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中,可以只研究企业筹资管理理论、企业投资管理理论和企业分配理论。这三个方面的理论,都受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都以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为前提,都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导向。

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外财务管理学家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但随着广义财务管理理论的提出,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四)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理论

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是指只有在特定的企业或某一企业的特定时期才有的财务管理业务。如企业破产清算的财务管理、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小企业财务管理、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都属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特殊业务。这些业务往往都是在特定情况下或在特定的企业中发生的,往往会对原有的财务管理假设产生一定冲击,财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通常要提出新的假设,有时甚至提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如企业破产的财务管理、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就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研究此类问题时,就不能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而应当提出非持续经营假设;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会对理财主体假设提出新的挑战,因为出现了理财主体的多元化问题;小企业财务管理会对理性理财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提出挑战,因为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极有可能出现非理性理财行为,而且即使存在一个有效市场,由于受规模限制,小企业也无法充分利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则会对资金增值假设提出挑战,因为此种企业理财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资金的增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

第二节 财务管理假设

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通过假设、推理、实证等过程实现。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需要先提出一定的假设。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前提。财务管理假设包括理财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资金增值假设、理性理财假设。

一、理财主体假设

理财主体是指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通常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漫无边际的,而应限制在每一个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理财主体假设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同另外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相区分。在现代的公司制企业中,客观上要求将公司的财务活动与股东的财务活动划分清楚。如果将成千上万的股东和企业混在一起,就无法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使用理财主体假设,将公司与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等主体分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理财主体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理财主体必须有独立的经济利益。②理财主体必须有独立的经营权和财权。③理财主体一定是法律实体,但法律实体并不一定是理财主体。与会计上的会计主体相比,理财主体的要求更严格。例如,某个主体虽然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但不是法律实体,则该主体只是会计主体,而不是理财主体,如一个企业的分厂。如果某主体虽然是法律实体,但没有独立的经营权和财权,则其也不是理财主体。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管理上的要求,会人为地确定一些理财主体。例如,对一个分厂实行承包经营,赋予它比较大的财权,这个分厂也就具有了理财主体的性质。因此,理财主体可以区分为完整意义上的理财主体(或称真正的理财主体、自然的理财主体)和相对意义上的理财主体(或称相对的理财主体、人为的理财主体)。一个真正的理财主体,必须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一个相对的理财主体,条件可适当放宽,可以根据实际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权、责、利的大小,确定特定层次的理财主体。不过,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所说的理财主体,一般都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主体。由理财主体假设可以派生出自主理财假设。从上述理财主体的概念中可知,凡是成为理财主体的单位,都有财务管理上的自主权,即可以自主地从事筹资、投资和分配活动。当然,自主理财并不是说财权完全集中在财务人员手中,在现代企业制度情况下,财权是在所有者、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分割的。两权分离的推行,使财权回归企业,经营者有权独立地进行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和分配等重要决策。“经理革命”的出现,进一步为企业成为理财主体奠定了基础(所谓经理革命是指领取薪水的经理人员在高层管理中逐渐取代传统的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支配地位,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正如汤谷良教授所说:因为“经理革命”的完成,牢固地确立企业经理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原始出资人难以再染指企业财务决策,企业的法人产权越来越由经理阶层全权支配和处置,法人财产日渐脱离原始产权不断独立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更显示出理财主体假设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新的股份制企业中,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理财主体。

理财主体假设从会计上限定了财务管理要素的具体范围,使财务主体、财务客体、财务管理目标、信息、方法具有了空间归宿,为科学划分权责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它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理财主体持续存在且能够执行预计的经济活动,即除非有相反的证明,否则,每一个理财主体都会无限期地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范围。

在设定企业作为理财主体以后,就面临一个问题:这个企业能存在多久?企业可能是持续经营的,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变更甚至终止营业。在不同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管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由于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持续经营下去,破产、清算的毕竟是少数,即使可能发生破产,也难以预计发生的时间。在财务管理上,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破产、关闭,否则,都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持续经营下去。

持续经营虽然是一种假设,但在正常情况下,却是财务管理人员唯一的选择。该假设为财务管理人员广泛接受,成为一项公认的假设。因为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的前景只有两种可能,即持续经营和停业清算。在正常情况下,当企业进行筹资、投资和分配时,假定企业持续经营是完全合理的,推测企业破产反而有悖情理。因为只有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在未来产生效益才有意义,企业才会根据其财务状况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业务发展的要求安排其借款的期限,如果没有持续经营假设,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事实上,无论一家企业规模大小,它总是一个“有限生命”的经济组织。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一个企业往往不能永远经营下去。在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下,一旦有迹象表明企业经营欠佳,财务状况恶化,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持续经营假设就失去了支持其存在的事实基础。进而,以这项假设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原则和方法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用。这时,财务管理中必须放弃此项假设,而改为在清算假设下进行工作。例如,在企业破产清算中,一年期的债务和三年期的债务、未到期的债务和已到期的债务是没有区别的,而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它们却有实质性的差异。

持续经营假设可以派生出理财分期假设。按照理财分期假设,可以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为数个期间,以便分阶段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企业自创立之日起到解散停业时止,其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一直持续不断。为了分阶段地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必须将持续经营的企业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期间,这就是理财分期假设的现实基础。

持续经营假设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前提。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在确定筹资方式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关系;在进行投资时,要合理确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要正确处理各个利益集团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这些财务活动都是建立在此项假设基础之上的。

三、有效市场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是指财务管理所依据的资金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只有在有效市场上,财务管理才能正常进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才能建立。最初提出有效市场假设的是美国财务管理学者法马(Fa Ma)。法马在1965年和1970年各发表一篇文章,将有效市场划分为三类:①弱式有效市场。即当前的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了已蕴涵在证券历史价格中的全部信息。其含义是,任何投资者仅仅根据历史的信息进行交易,均不会获得额外盈利。②次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可用信息。这样,根据一切公开的信息,如公司的年度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董事会公告等,都不能获得额外的盈利。③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一切公开的和非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即使掌握内幕信息也无法获得额外盈利。实证研究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均已达到次强式有效市场。我国有些学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已达到弱式有效,但尚未实现次强式有效。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也不是在所有的时间和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有效的,个别情况会出现例外,所以称为假设。

法马的有效市场假设是建立在美国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和股份制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理财环境基础之上的,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理财环境和中国企业的特点来看,有效市场应具备以下特点:当企业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价格在资金市场上筹集到所需资金;当企业有闲置的资金时,能在市场上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式;企业理财上的任何成功和失误,都能在资金市场上得到反映。

有效市场假设的派生假设是市场公平假设。它是指理财主体在资金市场筹资和投资时完全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交易状态。市场不会抹杀某一理财主体的优点,也不会无视某一理财主体的缺点。理财主体的成功和失败,都会公平地在资金市场上得到反映。因此,每一个理财主体都会自觉地规范其理财行为,以便在资金市场上受到好评,以利于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市场公平假设还暗含着另外一个假设,即市场是由众多的理财主体在公平竞争中形成的,单一的理财主体,无论其实力多强,都无法控制市场。

有效市场假设是确立财务管理原则,决定筹资方式、投资方式,安排资金结构,确定筹资组合的理论基础。如果市场无效,很多理财方法和财务管理理论都无法建立。

四、资金增值假设

资金增值假设是指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营运,企业资金的价值可以不断增加。这一假设实际上指明了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意义。因为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如果在资金运筹过程中不能实现资金的增值,财务管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运筹资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资金增值、资金减值和资金价值不变三种情况。财务管理存在的意义在于使资金增值。只有通过资金的合理营运才能产生价值的增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从整个社会来看,资金的增值是一种规律,而且这种增值只能来源于生产过程。但从个别企业来考察,资金的增值并不是一种规律,资金的增值也不一定来源于生产过程。例如,一家企业将其资金投资于股票,一年以后卖出,可能实现资金的增值,也可能会出现亏损。因此,对企业来说,资金增值只能是一种假设,而不是一种规律。

资金增值假设的派生假设是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此项假设是指风险越高,获得的报酬也越高。资金的运筹方式不同,获得的报酬就不一样。例如,国库券基本是无风险投资,而股票是风险很大的投资,那为什么还有人将巨额资金投向股市呢?这是因为他们假设股票投资取得的报酬要远远高于购买国库券得到的报酬。同样,有人将资金投向食品行业,他们也同样是根据风险与报酬同增这一假设来进行决策的。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实际上暗含着另外一项假设,即风险可计量。因为如果风险无法计量,财务管理人员不知道哪项投资风险大、哪项投资风险小,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也就无从谈起。

资金增值假设说明了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意义,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又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盲目地追求资金的增值,因为过高的报酬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此两项假设为科学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合理安排资金结构、不断调整资金投向奠定了理论基础。风险报酬原理、利息率的预测原理、投资组合原理也都是依据此项假设展开论述的。

五、理性理财假设

理性理财假设是指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都是理性的理财人员,他们会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分为两类:理性的和盲目的。但不管是理性的还是盲目的理财人员,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都认为自己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否则他们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尽管我们承认存在一部分盲目的理财人员,但从财务管理研究来看,只能假设所有的理财行为都是理性的,因为盲目的理财行为是没有规律的,而没有规律的东西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这一假设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为企业的目标而服务。

理性理财的第一个表现是理财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即企业的理财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当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理财环境中,人们对理性理财行为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的职位、职工的个人利益,均视产值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定,这时的理财决策无疑是为了实现产值的最大化。今天看来,这种行为不是理性的,因为它造成了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潜等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有害的理财行为。但在当时人们认为这种理财行为是正确的、理性的。可见理性理财假设的理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具体理财环境而言的。无论事后证明这种理财行为正确与否,其行为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都是理性的。

理性理财的第二个表现是理财人员会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即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比较、判断、分析等手段,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有利于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最佳方案。

理性理财的第三个表现是当理财人员发现正在执行的方案错误时,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使损失降至最低。

理性理财的第四个表现是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吸取以往工作的教训,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合理应用新的方法,使理财行为由不理性变为理性,由理性变得更加理性。

理性理财假设可派生出资金再投资假设。这一假设是指当企业有了闲置的资金或产生了资金的增值,都会用于再投资。换句话说,企业的资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大量闲置。因为理财行为是理性的,因此,企业必然会为闲置的资金寻找投资途径。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的计算等,都是建立在此项假设基础之上的。

理性理财行为是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建立财务管理原则,优化财务管理方法的理论前提。例如,财务管理的优化原则,财务管理的决策、计划和控制方法等都与此项假设有直接联系。

第三节 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学术界常探讨的热点。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形成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等主要观点。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是:①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指标来衡量。②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③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以下缺陷: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比如,今年100万元的利润和10年以后同等数量的利润其实际价值是不一样的,10年间还会有时间价值的增加,而且这一数值会随着贴现率的不同而不同。

(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风险,同等利润值在不同行业中的意义也不相同。比如,风险比较高的高科技企业和风险相对较小的制造企业无法简单比较。

(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4)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利润指标通常按年计算,因此,企业决策也往往会服务于年度指标的完成或实现。

利润最大化,只是对经济效益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主要优点是:

(1)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通常股价会对风险作出较敏感的反应。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以下缺点:

(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因为非上市公司无法像上市公司一样随时准确获得公司股价。

(2)股票价格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票价格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比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但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机会,其股票市价可能还在走高。

(3)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未来现金流量这一概念,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两个方面的因素。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包含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

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通过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优点:

(1)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增加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4)用价值代替价格,克服了过多受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的价值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尽管对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票价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的价值。

(2)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四、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

在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的前提下,要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就要考虑哪些利益关系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理财主体更加细化和多元化。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具有最大的权利、义务、风险和报酬,但是债权人、员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比如:

(1)随着举债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举债比例和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得债权人的风险大大增加。

(2)在社会分工细化的今天,由于简单劳动越来越少,复杂劳动越来越多,使得职工的再就业风险不断增加。

(3)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理人受所有者委托,作为代理人管理和经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代理人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风险也随之加大。

(4)由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与客户以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更多的情况下是长期的伙伴关系,处于一条供应链上,并共同参与同其他供应链的竞争,因而也与企业共同承担一部分风险。

(5)政府无论是作为出资人,还是监管机构,都与企业各方的利益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因此,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

相关利益者最大化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并强调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

(3)强调对代理人即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便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4)关心本企业普通职工的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合理恰当的福利待遇,使职工长期努力为企业工作。

(5)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关系,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

(6)关心客户的长期利益,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7)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并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遵守承诺,讲究信誉。

(8)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

以相关利益者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这一目标注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在追求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进行投资研究,避免了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投资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兼顾了企业、股东、政府、客户等的利益,企业就不仅是一个单纯谋利的组织,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寻求其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由于客户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就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自觉维护和确实保障国家、集体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3)这一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这一目标可使企业各利益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在使企业利益、股东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化。

(4)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比如,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有其一套评价指标,如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股东的评价指标可以使用股票市价;债权人可以寻求风险最小、利息最大;工人可以确保工资福利;政府可考虑社会效益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指标,只要合理合法、互利互惠、相互协调,就可以实现所有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

因此,本书认为,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的目标。

第四节 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和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概述

支撑一个专业的基础是课程,系统且科学地设置课程,不仅涉及人才的素质,而且涉及专业素质。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已走过百年历史,但是作为一个专业在我国的历史还比较短。我国著名财务管理学家王化成教授认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安排,一要考虑培育目标的界定;二要考虑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三要照顾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四要符合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因此,专业必修课所占学分不应很多,但要体现专业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同时,还要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的设置,目前争议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按财务管理的内容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设置为:财务管理原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这种设置的优点是通过课程体系反映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貌,便于非专业人士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专业及其人才的知识结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其不足之处是割裂了财务管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同时给教学安排带来难度。

(二)按财务管理的环节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设置为:财务管理原理、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计划与控制、财务评价与考核、财务管理专题等。这种设置的优点是将财务活动融合在财务管理各环节中,便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财务管理的环节和方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更具优越性,但其不足之处是肢解了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会有重复。

(三)按财务管理的主体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设置为:初级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公司理财)、部门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这种设置的优点是将财务管理从一般意义上的微观层次扩展到中观和宏观层次,既研究微观层次的财务问题,也研究中观和宏观层次的财务问题,使培养对象接受的知识面更宽、视野更加开阔;其不足之处是相关课程的内容重复问题难以解决。除此之外,课程的设置与现行的淡化专业界限、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矛盾。

(四)按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设置为: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初级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财务管理入门课程,主要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中级财务管理主要阐述财务管理的常规业务,或者说是不超出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高级财务管理讲授的都是突破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是一些专门性的问题。

这种设置的优点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同时也符合现有的管理课程设置原则,方便教师教、学生学。但其不足之处是各课程的内容很难严格划分,因为“初级”、“中级”、“高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

上述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各有利弊。相对而言,按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设置课程利大于弊,本书倾向以此模式为主来设置专业必修课。

二、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

关于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设置,一直以来存在不同的观点,本书基本是按照层次设置课程的设计思路来编写的,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章 总论。讲述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和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 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涉及理财主体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的突破,即企业并购涉及理财主体的变更和理财主体的消亡。本章介绍并购的概念与种类、并购的动机等,在此基础上,着重讲述并购中对目标公司估价的基本方法。最后,系统介绍并购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企业并购筹资渠道与支付方式、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及并购整合等。

第三章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要涉及理财主体假设,在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中,理财主体的地位已经部分消失,因为许多财权掌握在母公司手中。本章主要讲述企业集团的概念、企业集团的特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集团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包括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等。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主要是突破资金增值假设,因为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并非是组织而是提供社会服务。本章主要讲述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特征与主要内容,非营利组织预算编制的方法,非营利组织筹资管理及风险分析等。

第五章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涉及有效市场假设和理性市场假设。本章讲述有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内容包括中小企业的类型与财务管理的特征、中小企业的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内容。

第六章 特许经营财务管理。特许经营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理财主体假设和市场效率假设。本章讲述特许经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介绍了特许经营的概念、特点;讲述了受许人对特许费的筹划、筹资方式及对自己的管理;论述了特许人的收入来源及管理。

第七章 企业破产、重整与清算。企业破产重整与清算将突破理财主体的假设,会出现理财主体的变更和消亡。本章主要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讲述企业破产预警管理、重整与和解财务管理、破产清算财务管理等。

第八章 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主要涉及理财主体假设,由于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设有子公司和分公司,是同一理财主体,因为遍及世界各地,受多国理财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情况复杂。本章讲述国际财务管理问题,内容涉及国际财务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国际企业筹资管理、国际企业投资管理、国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国际企业税收管理、外汇风险管理。

案例研究与分析:中远集团SAP全球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一、案例背景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以航运和物流为主业的多元化经营的高速发展中的全球第二大航运集团。中远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1993年2月16日组建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经过中远人40余年的艰苦创业,中远集团已由成立之初的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单一型航运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5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3亿吨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作为以航运、物流为核心主业的全球性企业集团,中远在全球拥有近千家成员单位、8万余名员工。在中国本土,中远集团分布在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中国香港等地,公司经营管理着集装箱、散装、特种运输和油轮等各类型远洋运输船队;在海外,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南非和西亚八大区域为辐射点,以船舶航线为纽带,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的跨国经营网络。标有“COSCO”醒目标志的船舶和集装箱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往来穿梭。

作为国家国资委直接管辖下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之一,中远集团年利润连续4年超过百亿元规模。2008年度《财富》公布的全球500强排名中,中远集团以208.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405位,比上一年提升了83位。

2008年10月,国资委公布了对中央企业2007年度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中远集团、中国联通、国家电网等10家央企被评为信息化A级。其中,中远集团名列前茅。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研究与咨询部主任张启杰曾参与中远集团SAP财务系统评测、中远集运IRIS2的评测,他表示,中远这次获得A级其实并无悬念,中远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与其信息化密不可分。

对中远集团来说,财务信息化就像中远伸向对手的一只拳头,过去它是分散的,注定没有力度,现在这个拳头是紧紧握在一起的,它凝聚了中远上下所有企业的冲击力。

1.财务信息化A级的前因

1961年4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从此这个中国航运业和物流业的“航母”开始了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行。在这个过程中,中远也经历了管理上的多元并进到以航运、物流为主业的重大调整。

从早期的以各分公司“多利润中心”引发的码头抢货,到若干年后各分公司“各霸一方”,代表着中远集团在SAP财务系统上线之前的管理混乱。早期中远旗下1000多家子公司产权关系不明,经常出现系统的资金显示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出现严重的现金流短缺问题。这段时间中远分公司财务权力大大扩大,逐渐变成集团的利润中心,各自为战,甚至在一些码头出现了分公司之间“抢单”、“跑单”现象,更可怕的是中远集团财务出现了亏损。

1998年,中远集团内部经历了一次“地震式”的变革。总裁魏家福上任后,针对集团内部“多元化”日益混乱,主次业务严重不分的现状,制定了新战略,“我们的思路是‘有限相关多元化’,非相关的、缺乏长远前景的业务要逐步退出。而对于核心业务一定要牢牢把握,中远的优势仍在航运”。

在此背景下,中远集团对于其核心业务又进行了一次重组,中远集运被搬到了国际三大航运中心之一的上海,实行经营总部和管理总部分离的管理,旨在加强业务部门的自主能力。

经过变革,中远集团从亏损到2007年实现利润320亿元。在财务实现好转的过程中信息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魏家福在企业亏损最严重的情况下顶着很大的压力花10多亿元买了IRIS2系统,他并不十分了解信息技术,但是他非常清楚信息化的目的是帮助做好生意,这个决策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后面所有的一切只是在他的指挥棒下开展。

在IRIS2系统上马之后,中远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

2.统一财务信息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一直都在使用在成立的时候开发的一套财务系统。

1988年,广州远洋公司的财务部门主动提出开发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很快得到了总公司的同意。在中远集团财务人员和IT人员的努力下,中远集团很快开发出了一套通用财务系统。这套通用财务系统开发出来以后,开始在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五大远洋公司推广。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整个航运行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使中国远洋集团在财务管理上受到了影响。不仅总体规模、从业人员、固定资产等方面大大增加了;而且还涉足了房地产、旅游、国际劳务输出等许多新的产业,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新的公司应运而生。这些新的公司基本都用自己的财务软件系统,品牌也不一样,有的是用友公司的、有的是金蝶公司的。

原来的通用财务系统是以各个公司本身为核心,不同公司系统之间缺乏信息交流。财务系统与其他功能系统间的沟通更是难上加难。这样在中远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各分公司分别向总公司汇报财务数据,不仅各种财务报表格式、统计方式等不统一,而且信息主要分散在各分公司,集团总公司无法快速、充分地取得宏观决策依据,相对于总公司来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每到年底,财务部门总要加班加点进行各种财务数据的汇报、分析,全公司的年度结算要到第二年的4月份才能够完成。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反复比较,中远集团决定采用德国SAP公司的软件框架结构。

3.向管理型财务转变

中远集团原有的财务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以下属企业为核心,能满足企业简单核算的要求,但无法适应中远集团复杂的组织结构以及跨国家、跨行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集团公司对每个分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业务透明度的需求。中远集团首先要实现全集团范围内的财务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集团资金的统一管理、预算的统一管理、统一的财务报表等,由此来强化整个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从2002年开始,中远集团以信息系统建设为手段,实施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建立了中远集团财务信息系统。

中远集团财务信息系统就是在SAP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应用开发之后的产品。SAP软件对会计制度多样化的适应能力,是中远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中远集团在全球拥有1500家成员单位,旗下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远集团的财务管理必须达到国际化的要求,要能够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支持多币种结算。SAP软件保障了中远集团上市公司满足不同上市地区的监管需求,对加强上市企业风险管理具有关键作用。中远集团2007年申请在境内全部企业采用国家制定的新会计准则,其保障就是SAP软件财务的理念基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GAAP)。

中远集团SAP全球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对航运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全球管控能力上具有非常高的示范价值,对中国大型、特大型企业向跨国公司演变过程中保证全球高标准管控水平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二、案例分析

中远集团是最早面向全球竞争的大型国企之一,航运业也是中国加入WTO后实质上最早全面开放并受到最大冲击的行业之一,与一些发达国家以税收优惠、技术壁垒等间接手段保护本国航运业相比,中远集团处于不公平的全球竞争环境中;加上全球石油价格持续高涨,运营成本大幅提高,会在航运低谷期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影响企业发展;而国内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也与中远摆开强有力的竞争态势,可以说中远集团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全面竞争。中远集团总资产超过150亿美元,各分公司同时进行的流动资金经常会达到万亿元的规模,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在企业高速发展和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中远通过建设SAP财务信息系统(截止到二期二阶段SAP财务系统上线运行的公司为359家),致力于改善财务管理,提高全球管控水平,创建了一个透明、灵活、可控的企业。

随着SAP的建设,中远集团管理工作转向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的转变和不断优化。SAP系统的建设给中远集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举例如下:

(1)集装箱运输业务引进了全新的成本核算模型,彻底改变了集装箱业务中“成本”的概念,有力推动了企业业务决策的优化。

(2)在集团总部,可实时查看SAP上线单位的经营成果,每日更新数据。

(3)系统有效解决了决策层面临的财务信息滞后问题,如以前集团快报要20天以上,现在集团快报每月5日就能完成,而且准确性非常高。

(4)在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中:

日均集中的资金规模提高到原来的10倍;

纳入资金集中管理体制的成员单位增加到原来的11倍以上;

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中年流入和流出的结算量发展到2700多亿元人民币,扩大了20倍以上;

与2004年相比,2005年集团内部放贷资金增加了10多亿元,即少借贷款10多亿元,节约了大量资金成本。

(5)现金流量报表以前每月生成1次,现在每天生成1次。

(6)不必要的流动贷款是一直困扰中远集团的问题,在SAP财务信息系统的支持下,2005年底,中远集团第一次实现了流动贷款余额接近为0。

(7)自2005年以来,随着SAP应用的深入,中远集团经济活动分析的周期由每3个月1次的季度分析变为每1个月1次的月度分析。

(8)以前是半年或者一年做一次集团资金计划,自2005年起可以每个月都对资金计划做1次滚动调整。

(9)在一些下属散货运输企业,SAP上线前出月报需要7天或更长时间,现在仅需1天。

(10)在部分上线企业,以前是每月只做“表结”,实际的经营效果要半年乃至1年后才知道,现在能够做到每月“账结”,能够知道当月的实际经营效果。

(11)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例如,中远集运一年的箱运量达400多万标准箱,过去财务人员尽其力也只能做到“毛估计”的程度。现在成本、收益等财务数据就会自动生成,航线利润、单船利润甚至单箱利润都可了如指掌,财务人员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而且主要精力转向了管理会计。

(12)使中远集团所属企业结账周期普遍缩短至1~7天,合并报表编制周期由半年时间普遍缩短至1~3个月。

(13)合并报表的水平得以根本提升。2005年第一次出具了经审计的境内外合并报表。

SAP系统上线以后给中远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每一笔业务活动都对应着一个财务指标,由财务来制约业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财务指标来控制业务活动。

三、案例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中远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理财环境决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内容。作为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中远集团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全面竞争。原有的财务系统既无法适应中远复杂的组织结构以及跨国家、跨行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集团公司对每个分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业务透明度的需求。理财环境的变化,迫使中远集团采用一套更先进的财务系统,以实现“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的转变和不断优化,强化整个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中远集团财务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使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根本性提升。规范统一了数据口径,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集团和子公司之间财务信息得到共享和应用,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向集中结算、集中核算的根本转变。最关键的是整个系统适应了中远集团的变化风格,它有力支撑了管理重心的转变,直接推动了管理转型。随着以SAP为核心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远财务体系的工作重心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以前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全面转向管理性工作,实现了“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的转变和优化。

中远集团现在已经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企业,它既有传统的船舶制造、运输,也有类似证券性质的指数经营,同时兼顾了服务业、制造业和金融业。由于SAP系统的顺利实施,各分公司和总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变得统一,从而形成一股集团内部的合力。目前中远集团散货全球排名第一,中远集团集装箱也位列前三。即使从世界范围内来讲,中远集团也是一家非常领先的企业。

本章小结:

(1)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是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

(2)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特定环境和已有知识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财务管理假设包括理财主体假设、有效市场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资金增值假设和理性理财假设。

(3)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是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4)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按知识层次可以分为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主要研究突破了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一些专门性问题,如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等。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对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A.财务本质    B.财务资金

C.财务管理目标  D.财务管理环境

2.20世纪是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一个世纪,财务管理经历了五次飞跃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在资产管理理财阶段,(  )被认为是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

A.如何筹资              B.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

C.在通胀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   D.外汇风险问题

3.下列关于理财主体假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理财主体假设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范围

B.理财主体必须有独立经营权和财权

C.理财主体一定是法律实体,即法律实体一定是理财主体

D.理财主体假设可以派生出自主理财假设

4.在确定筹资方式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关系,这是建立在(  )假设基础之上的。

A.理财主体   B.持续经营

C.有效市场   D.资金增值

5.按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设置专业必修课,凡是对财务管理假设有突破的内容,都放入(  )中。

A.初级财务管理   B.中级财务管理

C.高级财务管理   D.成本管理

6.由理财主体假设可以派生出(  )。

A.自主理财假设   B.理财分期假设

C.市场公平假设   D.资金再投资假设

7.由持续经营假设可以派生出(  )。

A.自主理财假设   B.理财分期假设

C.市场公平假设   D.资金再投资假设

8.由有效市场假设可以派生出(  )。

A.自主理财假设   B.理财分期假设

C.市场公平假设   D.资金再投资假设

9.由资金增值假设可以派生出(  )。

A.自主理财假设     B.理财分期假设

C.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  D.资金再投资假设

10.由理性理财假设可以派生出(  )。

A.自主理财假设     B.理财分期假设

C.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  D.资金再投资假设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财务管理假设的作用不同,财务管理假设可以分为(  )几种。

A.财务管理基本假设   B.财务管理派生假设

C.财务管理具体假设   D.财务依据假设

2.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我国主要有以下观点(  )。

A.财务本质起点论     B.财务管理假设起点论

C.财务管理环境起点论   D.财务管理目标起点论

3.持续经营假设是财务管理上一个重要的基础前提,(  )都是建立在此项假设基础上的。

A.在确定筹资方式时,要合理安排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的关系

B.在进行投资时,要合理确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

C.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要正确处理各个利益集团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

D.风险报酬原理

4.财务管理中的(  ),都是建立在资金再投资假设基础上的。

A.资金时间价值原理   B.净现值的计算

C.内部报酬率的计算   D.投资组合原理

5.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以下缺点(  )。

A.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

B.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C.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D.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

6.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地考虑了风险因素

B.比较容易量化

C.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D.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

7.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价值最大化强调企业价值的增加,是以企业各种利益主体共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B.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

C.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

D.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