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金流量表的演变和作用

现金流量表的演变和作用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的演变和作用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以及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现金流量表在信息披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编制现金流量表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的演变和作用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以及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现金流量表在信息披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金流量表从诞生到成为必须提供的财务报表之一,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一、现金流量表的演变过程

在西方国家,对于现金流量表的运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现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资金表”逐步演变而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公司已开始将资金表列为独立报表或作为财务报表的附表而加以列报,但当时的资金表属于自愿性报告,不存在统一的报告格式和内容。资金表的不统一性引起会计职业界的关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62年公布了由佩里·梅森(P.Mason)主笔的第3号会计研究报告《现金流动分析和资金表》,其中建议财务报告中应当增加一张资金表。196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根据佩里·梅森起草的报告发布了《第3号意见书》,向企业推荐“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作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补充信息。随后,由于美国会计学会和其他一些会计职业组织都极力赞成这一报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1年发布了《第19号意见书》取代了《第3号意见书》。《第19号意见书》将这一时期的“资金来源与运用表”统一改为“财务状况变动表”,规定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可以以现金为基础,也可以以营运资金为基础,还可以以全部财务资源为基础。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自1973年9月30日起,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张基本财务报表,正式在美国的会计实务中得到全面应用。1977年10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将该表列为《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状况变动表》,认为它是企业对外公开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外的“第三张报表”。然而,财务状况变动表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争议,根源在于“资金”概念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在格式、内容、列报的重心等方面相当混乱。同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基础有许多的局限性,限制了报表使用者对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使用和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公司内部的管理者以及外部投资者、债权人都开始关注与决策相关的现金流量信息,会计的主要目的也随后转向为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合理的决策、评估及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及不确定性提供信息。因此,强调对“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表的目标就应运而生。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中正式指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形成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但由于未来的现金流量无法确切地预计,提供个别的(而非通用的)报表基于成本—效益考虑也是不可行的。因此,典型替代方法是提供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现金流量信息,以历史现金流量信息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这样使得企业提供历史现金流量报表成为必然。为了顺应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广泛研究和讨论,于1987年11月正式公布了《第95号财务会计报告——现金流量表》,取代会计原则委员会的《第19号意见书》,要求所有企业从1988年7月15日以后的会计年度起,必须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种正式对外的基本财务报表。

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第7号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取代1977年公布的《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状况变动表》。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第7号现金流量表准则做了修订,并于1994年1月1日生效。此外,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于1991年9月发布了《第1号财务报告准则——现金流量表》,并于1996年做了修订。1991年12月,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1026号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我国财政部在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之后于1998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明确规定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财政部于2006年又对原有准则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由此可见,编制现金流量表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金流量信息有利于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客观评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但要想方设法把自身的产品销售出去,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地收回销货款,才可使以后的经营活动顺利开展。除了经营活动外,企业所从事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同样影响着现金流量,从而影响财务状况,如果企业进行投资而没能取得相应的现金回报,就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流动性、偿债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使用者通过现金流量表,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企业的经营周转是否顺畅,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从而对其支付股利的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情况做出较为可靠的评价。

(二)现金流量信息有利于客观理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但是并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利润表虽然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但只能反映利润的构成,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了多少现金,而且利润表不能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全部事项。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获得多少现金,企业获得的这些现金是如何运用的,能够说明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动的原因,从而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三)现金流量表有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

如果现金流量表中各部分现金流量结构合理,现金流入流出无重大异常波动,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另一方面,企业最常见的失败原因、症状也可在现金流量表中得到反映,例如,从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和筹资活动流出的现金(主要是利息支出)中,可以分析企业是否过度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比较当期净利润和当期净现金流量,可以评价企业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的高低,揭示营业活动的净利润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原因,并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