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成交量进行分析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庄家行为”以及目前股市中股东的构成体系,只有明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白成交量背后的真实交易者是何人。
什么叫股票庄家?什么是庄家建仓、庄家控盘?
庄家是一个历史的产物,现在很少提及,但是涉及“庄家”这一概念的很多内容对以下的关于主力的研究有借鉴意义。对于历史我们应批判地吸收与继承。
庄家和散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中国股票历史中,“庄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这一历史产物一方面是由中国股市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散户更关注于庄家而不是股票本身这一散户的人性特点决定的。国内股市与国外股市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国内大股东往往持有大量的非流通上市股,这就使得股票二级市场中的数量明显地减少,这样便给炒作二级市场的股票带来方便,某个人或某些人,也有可能是投资者等,只需用为数不多的资金就可以吸收某只股票二级市场中60%~70%,甚至是90%以上的流通股,手中拥有这么多的筹码就等于操控了这只股票的二级市场走势。庄家坐庄有两个要点:一是庄家要在股市中直接参与买卖,而且是低买高卖,中国的股市不允许做空,也只有在低位买进然后再高位卖出才能够获利;建仓的方法因庄家的手法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快速集中大量地买卖可以使股价迅速涨跌,而缓慢地买卖即使量已经很大,对股价的影响仍然很小。二是庄家还得有办法控制局面的发展,让自己获利出局,这样才能算是成功的庄家。因此,庄家要把资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资金用于建仓,这部分资金买进的股票筹码可以称之为底仓,是庄家等炒高了股价进行抛售获利的那部分筹码。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控制股价。控盘是有成本的,所以,要坐庄必须进行成本核算,看控盘所投入的成本和建仓资金的获利相比如何。这一部分资金也可以称之为拉抬股价吸引散户跟风盘的资金,在庄家炒作完毕打算全身而退的时候,这部分资金获利很少甚至可能会出现亏损。如果这不影响总体获利,就可算得上成功的坐庄过程。
庄家之所以能坐庄成功,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大量对行情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盲目操作的股民,这些股民的最大特点就是股价上涨时情绪狂热,下跌或持续横盘时会恐惧或缺少耐心等等。只要市场的这种性质继续存在下去,庄家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获利。随着股民总体素质的提高,坐庄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但坐庄仍然是赢面很大的,因为庄家掌握着主动权,市场大众在信息上永远处于劣势,所以在对行情的分析判断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导致其群体表现被动的客观原因。这个客观因素永远存在,因此,也可以被庄家频繁利用。
可以说,由于庄家专业水准高,他们更敏感地发现大市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什么特点,更敏感地意识到各种技术关口位的作用及调整的时间等。也由于庄家的资金量特别大,影响力不同寻常,因此,他们的操作只要符合大市发展规律,就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决定大市发展的主导力量。
中国的股市目前是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无庄时代?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未来两年内中国的股票市场将逐步进入全流通时代。目前大机构、基金、券商、私募基金、游资等可以说是股市二级市场中的主导力量,它们紧跟政策导向、经济形势,可以说是顺势而为,它们的操作手法少了庄家控盘的操纵股价这一特点,却多了一种紧随大势的理智。最近一两年内,股票市场因为门槛低、操作简单,吸引了一大批的新开户者,这种开户数的持续增长,是否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即一个由机构主导大行情由散户推波助澜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加快,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外国股市对国内股市的影响力也正逐渐加强。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在买卖股票时是否变得更理智了,不再盲目追涨杀跌了呢?随着证券法的完善,证监会对坐庄行为的大力打击,庄家是否不敢再操纵股价了呢?原来的“庄家”这个历史产物是否消失了,还是改头换面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了大众投资者面前?让我们对以上几点逐一分析,看一看目前的市场是否还有“庄家”存在的必要,或者目前的市场是否还能容许“庄家”的存在?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虽然会使二级市场的流通股显著增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的某些游资、大户、投资公司等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购买大量流通股从而充当庄家的角色。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小盘股、题材股、概念股,股票的暴利因素足以促使资金入主坐庄,渔翁得利。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机构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4%,如果加上未能列入统计的私募基金,则还将大大突破这个比例。数字表明,机构手中持有大量的筹码。虽然,政府、大众投资者都对机构寄予稳定市场的厚望和期待,但这并不代表机构为了自身利益或相关人的利益而采取“庄家行为”,机构在这种行动中虽然没有像以前庄家那样明目张胆地对股价进行操纵,但在仔细分析之后,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某些机构存在的部分坐庄行为。散户开户数的增长只是增加了一些股票的股东总户数,并不足以影响到实质性的筹码集中度。在大多数股票的交易中,散户仍然扮演着迟到一步、在拉抬股价中出力的轿夫,而真正左右股价走势的主力仍然是那些控制大量筹码者。所以说,机构(主要是基金、券商)持股集中度的提高以及开户数的持续增长不能误认作“无庄时代”的标志。
外国股市的冷暖的确会影响到国内的股市,但这种影响力时间跨度长,并无碍某些手控筹码的“庄家”操纵股价。
《证券法》的完善,证监会对坐庄行为的打击,让庄家行为有所收敛,并不意味着庄家能彻底消亡,手持大资金者,仍能通过各种方法,买进大量流通股票,从而操纵股价。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目前的中国股市虽然大背景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并非进入了一个“无庄时代”,这并不影响某些大资金对股票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纵获利。虽然这种操纵较为隐蔽,但如果懂得方法仍可以抓住线索,按图索骥,看出庄家行为,把握“庄家”意图(注:庄家一词加引号表明当前的庄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庄家)。
目前我们通常把那些具有部分庄家行为的操纵股价者(如某些机构、券商、基金、民间游资等)称之为“主力”,主力这个概念是一个比较适合当前市场的用语。
目前,股票的价格走势不是处于无序状态,市场仍有大资金在部分操纵着股价的走势。对于这种有部分庄家行为,然而又同以往的庄家有所不同的介入者,我们将其称为“主力”。即股市中的主要力量,对大盘或个股的涨跌起主导作用的力量。
大盘与个股的主力有很大不同,主力与庄家的概念也不相同,本书所述主力一般均指个股主力。主力是持股数较多的机构或大户,每只股都存在主力,但不一定都是庄家,庄家可以操控一只股票的价格,而主力只能短期影响股价波动。主力更注重大势、更讲究顺势而为;而庄家则往往对外界不闻不问、入庄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计划行事。主力与庄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手握大量筹码,对股价的走势能够产生部分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他们获利动机是相同的,只是操作过程中会有所不同。
投资者如果研究过跟庄技巧,仍可将其部分应用到现在的市场中,因为主力和庄家的操盘手法基本是一样的,但也应记住主力毕竟无法完全主导个股走势、随心所欲,个股走势还取决于市场环境及大众情绪,了解了这些,投资者才能从容应变。
本书讲解成交量是从“主力”这个概念出发的,因为首先对一般散户而言,面对盘面信息、成交量情况等是无法区分出股票背后的主导力量究竟是“主力”还是“庄家”;其次,随着《证券法》对坐庄行为的打击,以前那种吸筹达70%~90%的“庄家”已经很少见了,个股背后的主导力量一般都是吸筹在50%以下的“主力”。
分析成交量包括了两个要点,一是分析主力意图;二是分析市场情绪(这一点在随后章节中介绍)。下面让我们具体地看一看主力有哪些特点。
一、手中掌握大量资金
如果想完全或者部分控制一只股票的走势,手中没有足够的流通筹码是不行的,一般意义上的大户不会有超量资金,而散户资金则相对来讲更少。前面我们讲过,主力在运作股票的过程中,会将资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仓;另一部分则是控制股价或拉升股价。这两部分资金比例是成反比的,即用于建仓的资金越多,控制的股票筹码也越多,维护股价或拉升股价时所使用的资金就会减少。而建仓资金如果较少,市场仍有大量的“浮筹”存在,这些浮筹会对主力后期控制股价起到不小的阻碍作用,因而主力拉升与维护股价所用到的资金便会增多。
二、具备较为灵通的信息,往往能够先行一步于市场
为什么一只股票在发布重大利好的前期,总能够将股价收于涨停板之上呢?这一定是市场的大资金对利好消息的先知先觉,在利好来到之前先将股价打上一个台阶,随着利好的发布,或选择借利好出货或选择继续将股价往上做。比如2008年9月19日政府发布调低印花税的前一天股票市场出现的情况(如图2-1所示)。在9月18日之前,整个股票市场一片悲观失望,图左边是9月18日之前的K线走势图,右边是9月18日当天的分时图,在分时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当天下午的走势异动情况。在大盘暴跌了近8%的情况下,是谁在逆市而为,快速地将大盘托起,其目的又是为何?事后,我们才明白,原来9月19日,政府发布了重大利好消息:调低印花税。能在大盘暴跌达8%的情况下,来个惊天大反转,这无疑是许多大机构的合力才能形成的效果,从9月19日发布的公告“汇金增持三大行股票”、“中石油集团昨增持6000万股中石油”的消息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在这里,充当主力的可以说是超大机构,它们先于一般投资者得知了消息。
图2-1 2008年9月19日政府发布调低印花税前一天股票市场情况
三、主力在建仓时,有可能会开设大量的交易账号,从而隐蔽自身的建仓踪迹
自从上交所开通了LEVEL-2服务后,查阅交易账户可以一目了然。这种服务一方面方便了对于目前股东进出情况的查找,另一方面也可以察觉主力的买卖痕迹。主力若是通过各种关系与渠道开通大量的交易账号,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通过频繁更换股票账户把自己每天的交易信息同其他人的交易信息混成一片,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二是可以保证自己不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这一公告内。这就出现了大量的交易账号背后的控制者只有一个——意图控制股价走势的“主力”。很多私募基金或民间游资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控制股票的。这虽然有违规造假之嫌,但它们的踪迹却也很难查清。
四、主力深谙大众投资者的炒股心理,并且常常通过老练的操盘手法制造盘面假象用以迷惑大众投资者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主力对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有深刻的认识,大众投资者有哪些习惯呢?这可以从众多的股评讲解及普通散户的炒股心态窥知一二。例如,为了达到快速建仓的目的,主力经常会利用大盘的跌势顺势打压,通过挂出大压单、进行虚拟的买卖申报等形式制造恐慌的效果,以此达到让更多散户在恐惧中交出自己手中的筹码。股评专家在讲解一只股票的后期走势时往往都会将成交量及股价走势结合起来,由此可见,一般的量价关系理论(也可以说是经典的量价关系)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般股民选股的一个重要条件。经典的量价关系理论基于人的天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在股市中的共通心态,正是这种共通的心态才产生出了“量价配合”等外部现象,大众投资者并不了解量价理论背后的实质,这也为主力利用“大众对于量价理论的肤浅认识”创造了机会,为达目的常常制造虚假的成交量。在这里,主力利用了“大众的习惯思维”。
由此可见,主力在参与个股的时候,其依凭的武器有资金、筹码、信息、宣传、组织协调等,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既了解了自身的实力,又了解了大众的心理,还具备灵活的信息渠道,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主力除非对大势的研判出现严重的错误,或发生资金链断裂等意外情况,否则,是不会失败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众投资者处在一个相对不利的地位,知识贫乏、信息滞后、经验不足等。
在主力的种种特征中,我们最为关心的就是主力如何利用大众投资者的习惯制造虚假的成交量从而达到操盘目的。当然,不同股票背后的主力不同,如果是基金、券商或是大金融机构来做主力,那它们很可能是随大势起伏,不会制造虚假的成交量;而如果是民间游资、私募基金等个人色彩较重的资金做主力,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一些投资者常常认为主力持仓成本是非变数的。这种看法的前提条件是:除底部建仓与高位派发外,主力在整个股价拉升过程中不能参与任何交易(对敲也得缴纳手续费与印花税)。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力的持仓成本也是个完全动态的概念。有些个股所谓主力“被套”只是在表面迷惑了散户。生意人都明白,对同样一件商品,如果能使进货成本远低于其他竞争者,就能确保在买卖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实战中,许多主力也深谙这个道理——在吸足预定做盘筹码后,为了使自己掌握今后市场变化中的主动权,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如何让股价“一步登天”,而是在底部或上升途中高抛低吸来有效摊低持仓成本。这样,即使股价跌穿了建仓时的价位,也不至于亏损。以一只5000万流通盘的股票为例,主力建仓成本在10元附近,共买3000万筹码,动用资金3亿元。设想主力若用1000万筹码在10~13元在一年时间里反复做5次差价,那么共获利1.5亿元。很显然,一年后主力的平均持仓成本将降低至5元左右。如果某天这只股票跌到了6元钱,你能说庄家“被套”了吗?
什么是暴炒庄股的“零成本”?一只强庄股,若从5元涨到了30元(上涨幅度600%),那么只要庄家在高位抛售其中1/6的筹码来套现,就能把底部建仓的成本全部收回。换句话说,主力在高位赚到的是剩下的5/6“零成本”的筹码,若上市公司有大比例送股,那么除权后要拉抬股价则完全可通过手中这些“零成本”筹码的隐蔽对敲来完成。
就我国目前股市的二级市场中的主力情况来看,大规模的资金主要来自基金、券商、企业、机构、QFII、私募、大户或它们形成的联盟等,随着全流通时代的逐步到来,又加入了一个新的主力,即大小非。下面我们看一下不同的主力在股市中的行为特点,这有助于我们以后分析具体股票。
一、偏股型基金(公募基金)
公募型股票基金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买卖行为是围绕着基民的申购与赎回,当基民申购多时则加大持股力度,反之则进行减仓应付基民的赎回。持股方式是大部分时间的被动持股不动(少数会在开盘、收盘时推波助澜)。在行情好的时候可能会部分地追逐市场热点,在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一些重仓股维护股价,并也会对一些基本面有利好消息的股票抱团取暖。在目前情况下,基金重仓股的走势多数时间可能会被动地跟随大势,但波动幅度一般会小于大势,节奏上落后于大势一个节拍。
二、QFII(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进入中国股市意图并非短炒,多是真正价值投资。他们虽然资金雄厚,但并不主导个股行情,若QFII进入或退出一只个股,大众投资者更应该关心的是这只股的基本面问题,而不是技术指标。如在2006年上半年,QFII连续大幅增仓A股,其持股特点是:持续持有优质品种、所持股票业绩增长稳定。这时QFII的介入并非盲目,他们根据技术分析,得出中国经济走势向好及股票相对估值过低的结论。事实证明,2007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同时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而2007年,QFII持续卖出A股的主因也是相对估值过高,而非技术因素。
三、券商
券商在股市中的行为特点与基金基本相似,即多数时间是被动持股,少数时间会随大势推波助澜。
四、大小非
人们对大小非的认识有一定的偏见,多数人只看见了大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压力。其实,在现实操作中,有一些大非演变成为了股价的坐市商,当股价比较高时大非减持股票,而股价比较低时维护股价。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的时间段,有一些大非的减持并不一定是真的,而是倒换了持股账号,这样的技术性处理有利于后面的灵活操作。在目前点位,有一些大非机构对股价有一定的维护作用。
五、民间游资(或私募基金)
民间游资(或私募基金)是沪深股市的热点制造者和热点的推波助澜者,在弱势市场中民间游资的盈利模式是做超跌反弹,在市场处于均衡时它们喜欢与其他的操作机构并肩作战。如果权重股稳定,民间游资可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小盘袖珍股上,同时它们也会适当地注意最新上市的定位合理的新股和一些题材股,分析民间游资或私募基金的动向是短线爱好者的重点功课。
我们常会看到在同一个板块或同一种题材的概念股中,在没有重大利好的前提下,仅仅凭着一些市场猜测,有些业绩一般,流通市值相对较低的股票却能在短时间内飙升,成为同板块或同题材中的“黑马”或“龙头”。如果翻看一下它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一般少有公募基金或券商,这正体现了公募基金与游资的风格不同。
一只股票的涨跌是由于买卖盘的不均衡造成的,一部分人看多,一部分人看空,主力也是在做股票,其买卖流程同散户无异,无论买卖都只能在二级市场中进行。但是由于主力资金规模大,想要控制更多的二级市场流通筹码,如果在股价本已很低的情况下,散户不愿抛售,主力无法大量买进,怎么办?当一只股票股价已经炒到很高,即使不懂股票的人一看K线图也知道这只股票存在风险,似乎很难有人接盘,主力只有抛出筹码才能算是真正的获利,这时又该如何操作?如果把股票的买卖力量简单地一分为二,即主力和散户,那股票市场就是一个主力与散户相互博弈、斗智斗勇的竞技场。主力建仓、吸筹时希望散户做空抛出股票,主力出货时又希望散户做多买进。主力一次次地针对大众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制造假象、迷惑散户,主力借机成功出逃,散户则被套在高位。散户常被主力利用的方面是:
一、放量要涨
“放量要涨”,是散户最固有的思维习惯。似乎一只股票在启动前都会给散户一个提示“放量了,快跟进吧”。正常市场规律,上涨和下跌的确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是散户在没弄清为何放量、何种形态的放量、在股价哪个位置上放量、当前市场情绪如何等因素之前就贸然跟进,恐怕凶多吉少。
二、上有大压单,股价很难涨;下有大托单,股价至少不会跌
主力为了制造场内恐慌或狂热的气氛,常常进行一些虚假的买卖申报,体现在盘面上就是,大单压顶与大单托底。如果结合股价的位置来理性判断,散户很容易就能识别这一伎俩,然而,大压单或大托单给人的视觉冲击太明显了,对大众的心态会造成不可小视的影响,散户往往会由于一时“冲动”做出错误决定。
三、有量有行情,无量无行情
成交量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主力的持筹较多,完全可以无量拉升或放量打压。所以,在分析股票行情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以拘泥于成交量理论的条条框框。
四、散户急功近利,具有“跟风”心理
散户的这一特点体现在操作上就是盲目地追涨杀跌。主力正是利用大众投资者的这种心态,从而往往能够在低位建仓、高位出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