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王汝民
政 治 面 貌 中共党员
退休前任职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中心支行
职 务 行长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49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自1964年参加人民银行工作以来,从办事处到机关的工作环境变迁,从记账员、计划员到中心支行行长的岗位职能调整,让我与央行事业结下了深厚情缘。欣闻开展“激情岁月的点滴记忆”征文活动,赋闲七年的我,不禁思绪起伏,往事历历在目。
往事一:同城票据交换清算实现信息化
如今,使用电脑网络处理金融业务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1991年,却是“天方夜谭”。凡涉及外市的资金,省内的要通过直辖联行,省外的要通过全国联行。如有急需,还要编制电汇报单,通过邮局发电报划拨才能完成。同城票据交换虽不通过邮局完成,也要通过市人民银行的交换所进行
当时,阜新市的同城票据交换工作面临很困难的形势。一是点长、面广、业务量大。从地理状况来看,阜新市区东西一百里,南北一条街,是一个狭长地带。参加票据交换的单位有市各级银行的分支机构、城市信用社,还有市郊区和临近的阜新县农村信用社,共有57个金融机构参加交换。业务涉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几千户,每天交换票据近七千笔左右。这么多同城交换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市人民银行进行交换,而且各单位要把提出、提入票据当场轧平,在人民银行按各市进行清算,40分钟完成交换,繁忙场面和复杂程度可想而之。二是票据交换人员若出现差错,原因查找困难。交换人员实际上只起到了“送信员”的作用。三是票据交换时间经常延误。正常情况下,大约4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场交换,一旦出现差错,就要延长交换时间,导致阜新矿务局下拨各厂矿的资金、财政划拨款项、税务部门的入库资金,以及各单位的资金往来都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同城票据交换方式,保证同城票据交换及时、准确、快速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我当时任市人民银行总经济师,分管会计工作。为了改进同城票据交换工作,我们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组织会计、科技部门的相关人员去外地学习考察同城票据交换工作,并结合阜新实际情况,认真进行研究。由会计部门提出同城票据交换亟需使用微机上的需求,科技部门再根据工作需求编制清算程序。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反复进行改进、实地试验,使这套程序更加完善,满足了票据清算核算的要求。二是统一规范在金融机构开户单位的账号。为了便于识别各交换单位的票据,我们采取“三号合一”(开户行的同城交换行号、银行会计科目代号、结算单位的库号)的方式组成单位银行账号,从而使各结算单位账号在全市范围内不重复,为准确划拨资金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筹措资金,购置设备。由于当时各行的经费都很紧张,有的市行参加票据交换单位多,面临很大资金压力。我们召集市各银行联席会,耐心细致讲解同城票据交换使用微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各行克服困难,尽快解决。同时,市人民银行筹集资金购置了大型计算机,满足了同城清算工作需要。各银行也筹集了近五百万资金,购置了57台浪潮计算机,确保每个参加同城交换的金融机构都有专用微机。四是搞好人员培训。当时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的人员,基本上是“一把算盘一支笔”,不会操作计算机。市人民银行分两批组织培训,解决了“人机结合”问题。五是同城票据交换联网。参加票据交换的50个单位以及市各银行、市人民银行都并入同城交换网。由提出票据行把提出的他行票据输入微机,按票据签发行分别制定“提出票据计数据”,再把数据传输给市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主机。交换员提出票据送至交换所进行交换,市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主机根据各行提出的同城票据交换数据进行清分、计数、汇总、轧平后,给各交换行提供“提出、提入票据兑额清单”,各行核对无误后,本场票据交换结束。经过一段试行,成效明显。1991年11月1日,全市57家金融机构实现了以市人民银行为清算中心、各家金融机构参加的同城票据交换微机账务处理、清算。这是阜新市金融系统会计核算工作的一次重大变革。当场平账率由过去的万分之八十二点九,提高到百分之百,清算时间由最快40分钟提高到20分钟,大大加快了资金周转,金融机构服务工农业生产和企事业单位水平显著提高。
往事二:积极审慎处理“存款化股金”
阜新市农业生产占辽宁省农业生产的比重较大,粮食产量57亿斤左右,占全省的十分之一。阜新市辖两县一区有三个县联社,65个农村信用社。在1999年化解金融风险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股金中有高息吸收的存款2565万元。这些存款基本都是按照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支付利息,不承担农村信用社的任何风险。当时,全市农村信用社都亏损,“存款化股金”照付,这些资金占当时的实收资本金的近万分之四十。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对弱不禁风的农村金融机构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时,我任人民银行阜新市中心支行行长,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责任人。我组织计划资金、调查统计、农村信用监管部门进行认真调查,一致认为“存款化股金”不能任其发展,要采取措施,审慎处理。但是,这些“存款化股金”都是三、四月份到期,正值春耕,一年之际在于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生产的资金需求量大集中,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及备件等资金需求扣除农民可用资金外,还需2.5亿元左右。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存款不足一亿元,加之库存现金不足四千万元,支持春耕可用资金大体在1.4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很大。此时处理这些“存款化股金”无疑加大了资金需求的压力。如处理不慎,会引起支付风险,影响地区金融稳定。如不处理,就会掩盖农村信用金融经营中的问题,加大其亏损额度,也违反金融政策。凭着职业的责任和良心,我还是下决心处理这些“存款化的股金”,哪怕是风险再大。
首先,组织计划资金和农管科的人员认真研究,确定了“积极筹资、支持生产、审慎处理、确保稳定”的原则,对每个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化股金”,按照到期日认真排队,分析分类。把这些资金划分为“可转为正常储蓄存款”和“到期后支付”两种情况进行摸底。经过一段工作后,大体摸清了正常转为储蓄存款的在500万到700万元,其余的到期支付。
其次,对支持春耕备耕的资金进行重点安排,及时向沈阳分行资金计划部门汇报了全市支持春耕备实的资金状况,争取到6000万元人民银行支持春耕生产再贷款,专项发行给农村信用社,这样就解决了资金缺口的大头。同时,通过资金市场拆入资金2500万元,期限为6个月。这样,8500万元的资金有了着落。我们考虑到支持农业生产资金投放不是全部同时投放,可以利用支农资金投放的时间差,以及农村乡镇企业回笼资金,再加上支付的“存款化股金”的可用部分,确保了余下的农资缺口得到有效缓冲。
最后,组织两县一区的农村信用社对“存款化股金”按照存款到期日和支付情况,以县区联社为单位,按日提出支付计划,在支付的前一日安排好备付金和现金,保证支付时的现金供应。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支持农耕生产和处理“存款化股金”双重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效果,既保证了支持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又使“存款化股金”得到处理,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做了一点有益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