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 王 冠
姓 名 李云岗
政 治 面 貌 中共党员
退休前任职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朝阳市中心支行
职 务 行务助理
王:李老,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在基层央行奉献了几十年,现在退休了,还关心央行事业和金融发展吗?
李:太关心了!我今年71岁,退休有10年了。虽说现在老了,知识水平跟不上了,但心情没有变,有的新闻术语不太懂,但看新闻、读报纸什么的还是关心咱们金融事业。
王:看到您写的自撰回忆是1964年的,离我们好遥远,您跟我们说说那时的人民银行是什么样?办公条件怎么样?
李:1964年还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呢,咱们的银行在北街,很小,是日本鬼子建的,两层建筑,没有自来水和暖气。最早我在营业室,就靠两个炉子。那时候每天早上都要来生炉子,先把炉子里的灰用土篮子挑出去,再拎四土篮子煤,做完这些满屋子都是灰尘,桌子至少还要擦三遍。最后再把两个大缸装上水。这些活大家轮流干,但基本不让女同志干,因为这套全下来至少要两个小时,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王:你看那时候的条件那么艰苦,为什么您的工作还那么有奔头?
李:那时候的想法就是一个字:干,别的不想。领导让干啥咱就干啥。因为那个时候的条件都那样,所以没有对比,人的想法也单纯。
王:李老,您在人民银行的这些年,人民银行几经重大变革,业务和功能都发生重大变化,给您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些变动呢?
李:人民银行机构的变化太大了。1999年,行长让我写过一篇人民银行50年的变化,机构、人员、业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只可惜这篇文章现在找不到了。我退休后很多新鲜事物融入进来,这些年的发展也是巨大的。
王:1984年,工行从人民银行分出去,那时的思想观念可能会随社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那次选择您主要考虑的是什么?
李:整个工作过程中,其实就是一句话,领导让干啥咱就干啥,从来没有过二话。当时我在燕都支行当营业部主任,然后行长让人事科科长找我谈话,想让我去人民银行,我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就这么简单。到了人民银行,我担任外汇科长,从前咱们没有外汇业务,是改革开放之初才有的新业务,我也是从零开始学习,把整个朝阳地区的外汇业务都接过来了。这样干了八年,正干得红红火火得心应手的时候,1993年人民银行成立了人民城市信用社,行长让我过去组建这个,我又一次绝对服从。
王:您什么都没计较,放下原来得心应手的工作,去面对新的挑战了?
李:是的。虽然我当时也很留恋原来的工作,但是新的任务需要我担,毫不犹豫地去了。组建队伍,培训学员,干了一年多,把城市信用社建起来了。这项工作完成后,行里告诉我,证券公司的经理离休了,让我过去顶替,就这样,我又被派去了证券公司。后来,证券公司归省证券公司,我又听从安排回到了行里。
王:在证券公司提拔的机会应该是很多的吧。
李:这是自然的,证券公司当时是新生事物,如果工作干得好,甚至有可能调到省里去,但当时不寻思那些。对行里工作的安排,我从来都是无条件服从的,并且尽全力做好。我回到人民银行,心里很坦荡,也很骄傲,现在退休了,不也是很好吗,我很知足。
王:几次变革后,您面临大量新的业务,是不是感到很困难?您是怎么克服的?
李:我当时不像你们,我高中毕业,知识储备很有限。全靠前辈的带领和自己的摸索,遇到不清楚的,就一点一点地抠,直到弄懂为止。记得那时刚设外汇科,领导派我到沈阳培训学习,那时候虽然有实践,但理论确实是搞不通,那真是头疼,但我想领导既然派我来了我就得学会,不然回去我没脸向领导交待,就这样我下了决心,一定得学会。别人都休息了,我打着手电学到半夜两三点钟,早晨起来洗脸,鼻子血流不止,就那样我也没有放弃,最后毕业我平均分是62分,虽然分不高,但回来这些知识都用上了。我说这个是想告诉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没有一股子“钻”劲不行,“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嘛,是不是?
王:就是佩服您的刻苦钻研精神,您觉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李:那太重要了!有句老话: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咱们各个金融机构,随时要按照党的领导和要求去做。可以这样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一切。
王:如今金融发展日新月异,您对中国的金融事业有什么期盼呢?
李:中国的金融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要把人民币变成世界货币,我期待能够早日实现,希望咱们伟大的祖国能更加强大。
王:和往常一样,这次重阳节朝阳中支还会采取多种形式来表达对您这些老前辈的敬意。组织的关怀,领导的惦念,您觉得幸福吗?
李:太幸福了!说实话吧,真就没能想到能有今天,真是太好了,我跟我老伴说,这可真得好好活,这日子多舒心啊,不好好活对得起谁啊!
王:李老,最后感谢您为朝阳金融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重阳节又要来临,我们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采访人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朝阳市中心支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