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职业生涯中难忘的记忆

金融职业生涯中难忘的记忆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采访人 王秋研姓     名 李双凤政 治 面 貌 中共党员离休前任职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职     务 工会主席李双凤自1947年2月从事金融工作至1989年11月离开工作岗位,42年中亲身经历了中央银行从吉林省银行、东北银行到人民银行的创立完善和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变迁。

采访人 王秋研

姓     名 李双凤

政 治 面 貌 中共党员

离休前任职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

职     务 工会主席

李双凤自1947年2月从事金融工作至1989年11月离开工作岗位,42年中亲身经历了中央银行从吉林省银行、东北银行到人民银行的创立完善和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变迁。虽然那些成功的喜悦、十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的磨难等,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而淡化遗忘,但还有一些事件始终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一、勇拦惊马护给养

1947年春天,他被分配到位于吉林省延吉市图们镇的省银行担任总务管理员职务,具体负责职工食堂、营房管理、养猪种菜、粮草被服、纺线织布、安全保卫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当时吉东地区虽已是解放区,但还常有土匪骚扰、敌特破坏等事件发生。因此,银行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生活一律实行供给制,每月固定到位于图们郊外曲水屯的省政府仓库领取一次粮草备品。记得那是4月上旬的一天,他带领车老板赶马车到曲水库领取粮食和备服,顺利装车返回行至嗄呀河时,一列火车迎面急驶而来,火车刺耳的鸣笛声将马惊毛了,惊惶失措之中人、车、马扑腾一声掉进了涛涛的河水之中。当时河水正借“桃花水”(东北方言,指雪水融化后的水流)发威,人和马在河水中挣扎着只露出个头顶。如果马车一旦翻倒,车上全行人员一个月的粮食和备品被河水卷走,大伙就会断炊缺物,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甚至危及全行人员的生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地死死抱住马头不放,刺骨(东北此时白天气温只有零上5℃—8℃)的冰水瞬间冻僵了他的全身,他咬紧牙关一动不动,直到火车过后马平稳下来他才松了一口气。他在车老板的配合下,一人牵马、一人推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马车弄到公路上。当他们胡子、眉毛上挂着冰碴儿、浑身上下滴着水珠,但物资却完好无损地返回行里时,行领导和同志们知道实情后都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后怕并充满了敬意。由于这次突出表现,行里给他立功一次(行史有记载)。

二、克难求进属职责

1948年3月,吉林市全境解放,吉林省银行随着军区司令部搬回吉林市(当时吉林省省会在吉林市),他也奉命回到省行工作。1950年下半年,省行营业科改组为省行营业部,吉林市支行改组为东关办事处,下设私人业务股,由他任股长,负责全市的私营企业银行业务。解放初期吉林市的工商企业主要是私人工商业,人民生活需要也靠私人工商业,私人工商业恢复发展了,市场自然也就活跃了。当时银行对私企业务是个空白,无章可循,举步维艰。他克服困难,逐户走访私人企业问需求,登门向在私人钱庄做过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求指教。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吉林省银行东关办事处对私企贷款发放办法》、《供销社贷款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了金融秩序,促进了私企发展,得到了省行肯定并转发全省执行,如市金华火柴厂由于资金困难缺乏原材料,处于停产状态,而火柴又是百性急需物品,他依据上述《办法》积极建议向该厂先后发放贷款2.3亿元,帮助他们恢复了生产,解决了市场上火柴奇缺的问题,稳定了社会生活秩序。

1953年10月,省政府决定:省行营业部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支行,领导全市各办事处的工作。支行作为直属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及时参加全市召开的对私企改造各种会议,与工商业主联系更加密切。根据业务需求,支行设立了私人业务科,他被任命为首任科长。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充分运用国家金融管理的职能条件,在行领导的支持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私人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中。他带领全科同志白天走访业主,晚上整理资料,对全市工商业进行了摸底排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支行对私企贷款暂行办法》,并依据《办法》对有利于国计民生并服从政府领导的工业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尤其是对国家加工订货,走向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的重点工业,如金华火柴厂、裕华织染厂、忠信纺织厂、巨盛铁工厂、裕华砖厂、丹凤鞋厂、吉太水暖器材厂、西源隆造纸厂等重点企业,都通过加大贷款力度与额度,帮助企业解决了因扩大生产购买设备、原材料等遇到的资金困难。记得西源隆造纸厂“五反”后因缺乏资金,无力购进原材料,企业被迫停产,200多名工人也失去了饭碗。他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资金规模,仅1953年和1954年两年就给予该厂贷款1亿多元,使其不但迅速恢复了生产,完成了国家加工订货任务,而且也解决了工人的生计问题。工人们感慨地说:“还是共产党好,我们工人生活又有了保障。”

在做好对私企贷款工作的同时,他还主动与市工商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动员和组织私人工商业在银行存款,以扩大银行资金来源,使他们的资金活动纳入银行轨道,繁荣金融市场。尤其是国家加工订货的各种预付款和加工费,如市粮食公司的粮米加工费、市器材公司对铁木业和水暖器材的加工订货款、市百货公司对织染业、革业等加工订货款,他都与市有关部门联系协调,通过银行转账拨付,进入加工企业存款账户,并监督使用。同时还要求加工订货企业户主一切收支活动都通过银行结算。这就使银行与委托加工订货的单位联合起来,监督加工户的生产情况、产品质量和交货进度以及资金活动规律,对于促进企业按质按时完成国家加工订货任务,起到了重要的督促作用。

三、不计得失展风采

从1978年春天一直到离休,他始终名义上是在工会工作岗位,而实际上却是在做一些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并且一干就是10年。首先是负责盖宿舍。“五七”战士落实政策返行后,急需安排住所,当时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年代,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建筑材料十分匮乏,钢材、木材、水泥、瓷砖都需要批件才能买到,而搞批件则需要指标。困难面前他没有低头,白天到老领导、老熟人的办公室里磨,晚上厚着脸皮到人家家里说小话,硬是一吨、一米地凑齐了材料,用两年功夫在哈达湾盖起了一栋宿舍楼。二是负责搞维护。大楼盖起来了,行里又任命他为房产维修队总支部书记,他带领工人们精打细算,圆满地完成了办公楼和宿舍楼的维修维护任务。三是筹建国外业务科。根据经济发展形势需要,省行交办吉林市筹建国外业务科(后改为外汇科)的任务,具体负责外汇兑换外币业务。他在“三无” (无办公场所、无工作人员、无操作流程)的情况下受命担此重任。他白天忙着选办公地点、装修营业场所,抽空到市内各办事处挑选工作人员,晚上挑灯夜战,反复学习领会国家和总行、省行关于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精神,起草修订外汇兑换外币业务操作流程。经市行批准后他又加班加点,利用业余时间对所有人员进行强化业务培训,使外汇兑换外币业务很快就走上了正轨,受到了吉化公司的德国专家、糖厂的波兰专家和五七○四厂、巴基斯坦实习生等外宾的一致好评。四是恢复金融工会。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破坏,金融工会原有的基础资料全部流失,金融工会的工作又是一张白纸。困难面前他依旧没有气馁,学习文件、领会精神从头做起,起草章程、制定制度一丝不苟,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金融工会的正常运转。五是做劳服工作。1985年1月,市行任命他为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他从组建公司领导班子入手,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向行领导提出了筹建江城金店、城市信用社,妥善安排职工子女就业,解除职工后顾之忧的建议,得到了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职工们的热烈拥护。他不辞辛苦,带领营销人员先后到北京、天津、唐山、沈阳、营口、大连、哈尔滨、深圳、珠海、长春等地找熟人跑货源,饿了就吃一碗面条。随行人员十分不解地说:“为公家办事还这么抠门”,但他仍坚持“面条原则”,从不乱花公家一分钱。后来大家送他雅号“老面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先后解决了35名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为7名在编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还为行里职工福利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回顾40多年的金融职业生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了心力,尽到了责任,组织上也给了他很多的荣誉。1947年立过功;在县支行工作时被评为劳动模范;在市行工作时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并先后被评为“五好干部”、学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优秀党员、优秀工会干部、先进工作者等,这一切都归功于组织的培养,职工的信任,他表示这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分内之事。(采访人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