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众筹的发展历程

众筹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着平台数量与受众的增加,各个众筹平台之间也逐步在项目规模、投资额以及项目主体上形成差异化。众筹项目从最早、也最容易吸引眼球的文化艺术以及科技主题逐步向一些泛商业化的内容进行拓展,尤其是互联网无边界的社区联结,众筹的低门槛,让所有美好想法与创意能力均有机会成为项目。“众筹”的翻译来自中国作家寒雨(笔名)。国内学者对众筹概念的解读基本类似。

伴随着平台数量与受众的增加,各个众筹平台之间也逐步在项目规模、投资额以及项目主体上形成差异化。众筹项目从最早、也最容易吸引眼球的文化艺术以及科技主题逐步向一些泛商业化的内容进行拓展,尤其是互联网无边界的社区联结,众筹的低门槛,让所有美好想法与创意能力均有机会成为项目。大量有创造力但缺乏资金的项目人与有能力支持且对创意项目与回报感兴趣的投资者因为互联网众筹平台走到一起,遵循一定的众筹规则,预设一定的筹资时间与目标金额,筹资完成后发起人再兑现预先承诺的回报,这种回报可以是某样实物,也可以是某种服务。

专栏5-1

众筹的多种译法

Crowdfunding出现以后,在我国先后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的翻译方法:

1.云募资。“云募资”是最早出现的国内译法,它来源于网易科技频道每日一站栏目。该栏目每天报道一则互联网创新事件。2011年1月11日,栏目发表了一篇名为《Fundry.com:为软件开发者筹集经费》的报道,介绍澳大利亚一个利用Crowdfunding模式帮助软件开发者筹资的网站。其中,编辑飞翔首次使用了“云募资”的译法。

2.众筹。“众筹”的翻译来自中国作家寒雨(笔名)。在2011年2月号的《创业邦》杂志《众筹的力量》一文中,寒雨首次将Entrepreneur杂志文章中的Crowdfunding一词译为“众筹”。

3.密集型筹资。2011年4月7日,腾讯公益频道发表文章《权益密集型筹资——开启“共生型”金融新时代》,文中使用了“密集型筹资”的译法,该文翻译自2011年3月发表于《英国卫报》上题为“Crowdfunding Equity-the New Age of Co-created Finance”的新闻。

此外,还有“密集筹资”“大众集资”等不同翻译,以上各种翻译在国内各类媒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黄健青副教授认为,在众多不失本义的翻译中,“众筹”相对简练、直接,也体现了Crowdfunding方式的最主要特征。“众筹”二字可谓言简意赅,明确了行为主体与行为模式,足以将其与传统融资区分开来。

(二)众筹的含义

2010年2月,《麦克米伦词典》网页版收录了Crowdfunding一词,定义为:“使用网页或其他在线工具获得一群人对某个特定项目的支持。”2011年11月,Crowdfunding作为新型金融术语被收录于《牛津词典》,即“通过互联网向众人筹集小额资金为某个项目或企业融资的做法”。2014年7月,《韦氏词典》对Crowdfunding的最新定义为:“其属于这样一种实践,即主要通过网络社区,从众人手中招揽财务支持。”

国内学者对众筹概念的解读基本类似。有学者认为,众筹是一种“预消费”模式,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公众募集项目资金。众筹利用互联网与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家、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其具体创意,争取公众的关注与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