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资源配置的时空演变与空间效应研究

金融资源配置的时空演变与空间效应研究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相关文献综述首先是关于金融资源配置的成因研究。可利用ESDA方法研究区域金融资源集疏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其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利用地理制图技术描述金融资源集疏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解释不同区域金融资源集疏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机制。

一、相关文献综述

首先是关于金融资源配置的成因研究。诸多学者(Thrift,1994;Corbridge等,1994;Porteous,1995,1999;Martin等,1999)从信息流的角度对金融集聚的成因进行了解释,认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业可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Porteous(1995)强调塑造和发展金融中心的背后力量,主要有“信息外在性”“信息腹地”“国际依附性”“路径依赖”和“不对称信息”等,这些背后力量是金融中心地位兴衰的决定因素。Park(1999)将规模经济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业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成因的分析上,认为银行之间的协作、金融机构之间基础设施的共享、信息的交流均存在规模经济。Tschoegl(2000)从规模经济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外部规模经济具有自我强化效应,规模经济使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选择一个特定的地区定位,当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一个地区内定位,那么这些地区对于其他金融参与者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即外部规模经济吸引金融资源在该特定区位集聚。Simon(2004)从理论和实证方面阐述了中国高质量金融服务区位中心的选择,证实了中国区域金融服务存在高密度的空间地理集聚现象。Juan等(2007)运用1993—2001年的数据分析了欧洲各国金融发展不均衡现象,他认为不同国家金融系统之间的竞争加剧了金融发展不均衡,研究区域金融差异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差异的原因,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内学者张凤超(2003,2005)提出了金融地域运动的概念,认为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非均质性和不连续性特点,因而引发金融地域运动,其中中心城市是金融地域运动的节点,金融资源在这里集聚成金融产业,而金融产业成长水平的不同导致各种新城市金融职能分工差异,中心城市逐次递进为金融支点、金融增长极和金融中心等城市类别。连建辉等(2005)研究了金融企业集群,认为金融企业集群是复合型金融产品生产与交易的中间网络组织,金融活动之所以采用中间网络组织形式进行,根本原因在于现代金融产品复合型趋势的强化。黄解宇等(2006)认为,金融集聚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集聚;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不对称信息和默示信息所要求的金融主体空间临近能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任英华等(2010)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创新和经济基础对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外开放对金融集聚也有显著的正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

其次是关于金融资源集聚的区域效应研究。刘军等(2007)的研究认为,金融集聚通过金融集聚效应、金融扩散效应以及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金融集聚效应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网络效应、创新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自我强化效应等影响经济增长;金融扩散效应通过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促进经济活动;金融集聚通过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信息揭示功能、公司治理功能、储蓄集聚功能和便利交换功能等影响和促进经济增长。陈文峰等(2008)对上海市1990—2006年金融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丁艺等(2010)和李林等(2011)的实证研究均证实了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周凯等(2013)验证了金融资源集聚对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存在动态溢出效应,他们的另一篇论文证实了金融资源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综上所述,关于金融资源集聚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献,但同时也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1)金融资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很多文献在考察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水平时,通常只考虑金融资源的某个方面,比如存贷款、上市公司等,没有对其进行综合考察;(2)对金融资源集聚的研究只是简单地考察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的高低,这只能反映金融资源绝对数量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切反映某个区域的金融资源是一个聚集过程还是一个疏散过程。

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1.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的评价和集疏度的衡量

(1)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的评价。在评价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水平时,学者们对指标的选取往往局限于FIR、M2/GDP等经典指标,这些指标很典型但并不全面,不能全面反映区域金融发展状况。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科学性、独立性、可行性、系统性、代表性、合理性、可比性等原则,并可从金融发展经济基础、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广度与深度和金融发展效益四个方面,综合设计金融资源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搜集数据对金融资源配置水平进行评价。

(2)金融资源集疏度的衡量。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的增减变化,侧重反映某一个区域金融资源绝对数量的变化情况,而不能确切反映该区域金融资源相对于湖南省平均金融资源变化是一个聚集过程还是一个疏散过程。因此,可用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同期全国平均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的比值,来表示某一时间点该区域金融资源的集聚度,用相邻时间段金融资源集聚度的变化幅度即金融资源集疏度变化来表征金融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入(集聚)或流出(疏散)过程。

2.金融资源集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1)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可利用ESDA(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方法研究区域金融资源集疏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其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利用地理制图技术描述金融资源集疏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解释不同区域金融资源集疏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机制。这里的ESDA分析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域空间自相关两种方法的运用。

(2)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从经济发展基础、区域政策、产业集聚、人才技术等方面探讨金融资源集疏的时空演变驱动机制。

3.湖南武陵山片区金融资源集疏的区域效应研究

(1)模型构建。以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金融资源集疏度为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包括上一期人均GDP、教育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就业、政府消费、对外贸易等,建立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来检验金融资源集疏的区域效应。

(2)实证研究。搜集相关变量数据,利用GMM计量经济方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考察金融资源集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方向及程度。

4.区域金融发展政策研究

(1)政策创新。从金融网点、金融服务的技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普及教育等方面来创新区域金融发展政策,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

(2)保障措施。从金融发展的运作机制、技术保障、风险控制、激励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来保障区域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