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_国际贸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出现了电子、信息、服务、软件、宇航、生物工程和原子能等新兴产业,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国际分工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并参加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例如,美国波音飞机上的零部件由许多国家生产等。因此,国际分工的广度也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出现了电子、信息、服务、软件、宇航、生物工程和原子能等新兴产业,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国际分工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阶段,随着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国际化的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发展迅速,资本输出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另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并参加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经济一体化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

这个时期,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工业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得比较缓慢,而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得比较迅速,它们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工,形成了以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分工格局。

(二)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战后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致化,原有生产部门又进一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国内市场的有限性已无法容纳无限的生产细分,于是在一国国内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分工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次部门开始走向世界,形成国际间的部门内部分工,这种产业内部国际分工主要有3种形式:

1.产品专业化

这是指各发达国家的相同工业部门,对同一类型,但型号、规格不同的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例如,拖拉机,大体上美国着重发展大功率的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英国发展中型轮式拖拉机;德国生产小功率的轮式拖拉机。

2.零部件专业化

这是指发达国家把某种工业产品的零件、部件或配件,分别配制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把各种零部件集中到某个国家进行总装配,完成最终产品。例如,美国波音飞机上的零部件由许多国家生产等。

3.工艺过程专业化

这种专业化过程不是生产成品而是专门完成某种产品的工艺,即在完成某些工序方面的专业化分工。以化学产品为例,某些工厂专门生产半制成品,然后将其运输到一些国家的化学工厂去制造各种化学制成品。例如,德国的拜耳公司,把它所生产的中间产品提供给世界各地化工厂。

(三)国际分工的领域从以有形货物的生产与贸易为主向服务业发展

二次大战后,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业在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国内就业人数的比重均超过50%;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也在其国民经济内部发展较快。因此,国际分工的广度也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四)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二次大战后,世界性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并存,在世界性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体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现称欧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一般说来,这些经济集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向性和排他性。对内逐步降低和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促进了集团内成员国之间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对外采取歧视性的关税与非关税等排他性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经济集团与非成员国之间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其结果导致了经济集团内成员国之间分工和贸易发展趋势的加强。

(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变化

从国际分工产生到二次大战前,殖民主义宗主国主要从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而殖民地、附属国和落后国家则主要从事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或矿业的生产。战后的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某些工业产品的生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加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扶植民族工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工业部门分工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成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劳动和土地密集型产业国,它们各自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又形成更细致的分工。另一方面,高新尖的复杂加工工业与简单的加工工业(如食品工业、胶合板工业、工艺品工业、农矿原料的初步加工工业等)的分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