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业是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主要表现。美国经济金融化发展与美国逐渐失去工业竞争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美国经济靠金融服务在全球化中增加GDP,因此鼓励金融的发展必然是他们的政府政策。

金融业是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主要表现。金融本身是高风险的行业,冒险是金融行业的应有之义。脱离实体经济高度发达的金融业,资本的残酷和贪婪将更加明显。充分的资本去追逐容易得到高回报的投资,必将对预期回报低的人力投资、技术投资、实业投资不感兴趣。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从有形经济为主过渡到货币主导的金融经济为主,金融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了制造业的比重。2004年,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达到20%~21%,而制造业所占的比例下降到12%~13%[1]

美国经济金融化发展与美国逐渐失去工业竞争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1.制造业失去优势

美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全球性强国,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在世界经济领域一枝独秀,独霸世界经济领域。战后初期的美国首先确立了在金融领域的霸权,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在工业产值、粮食、贸易各方面在世界上都占有绝对优势。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54.6%,对外贸易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32.5%,粮食生产约占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74.6%。

美国逐渐失去工业竞争力,首先是从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崛起拉开序幕的。当时日本崛起对众多欧美工业化国家造成了剧烈冲击,比如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稳坐世界头把交椅的德国照相机产业,从1965年到1975年10年间被日本竞争者完全打垮。同样,在1965年前还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美国家电和机械设备制造商也被日本企业逐出了市场[2]。20世纪70—80年代,人们认为21世纪是日本的世纪,那时日本第一的书籍风靡一时,商学院都在讲授日本管理技巧。很多人相信,不久的将来日本必定超越美国。

而一些美国人喜欢用一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缺陷,他们说日本人常常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他们的目标,日本在购买美国,政治家则通过抨击日本赢得选票。

日本人忙于解释为什么日本能超越美国,说美国人忘记了物质生产,通过金钱游戏、兼并之类的方法靠倒腾资金发财,而不在生产中倾注智慧。

美国应对日本竞争的策略开始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做法,比如通过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以此加强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几番的贸易保护和较量,美国还是采取了现实的态度,放宽了进口市场。因为放开进口市场,进口廉价国外产品可以降低本国公众的生活成本。与此同时,政府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信息产业和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实际上这种反应是美国经济在全球化压力下转型的过程。这种转变经过大概20年的时间,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业以及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中重新找回了自信。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经济的衰退,国际经济学界认为日本取代美国的预言破产。随着美国经济以金融业、信息产业全面发展为基础,经济优势再度出现。1996年,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量中,1/3来自于信息工业相关的产业,英特尔、微软、网景等新企业成为美国工业的拳头,主导全球信息产业革命。伴随美国信息产业、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二者相互融合产生的巨大科技泡沫,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独大的局面再次出现。

美国经济重新找回自信与其信息产业、新技术,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及其占据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美国制造业向外转移,致使制造业优势全面丧失。

2.美国产业升级——发展优势产业

20世纪80年代,关于未来世界发展的理论广泛被人们接受。未来世界的大趋势理论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产业既不是农业,也不是工业,而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可以用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衡量,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社会越进步。第三产业占主导的社会,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会占越来越小的比例,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时,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会大幅降低,但农业的产量却大幅提高,这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带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较少的农业工人就可以创造更大的产值,被解放的农业工人转向了更高效率、更高薪水的制造业,从而使得社会财富剧增。按照相同的逻辑,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带来工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和制造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下降,但工业品数量增加。劳动者大量从事第三产业,所谓的白领从业者占了主导地位。

美国目前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占70%多。白领工人即办公室从业者确实已经占主导,但是制造业比例下降的同时,其产量并没有理想地增长,不像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那样,农业比例虽然下降但可以供给美国人民丰富的粮食,而制造业比例下降的同时,也使得整个行业衰落,优势丧失,大量的工业品从国外进口,造成巨额贸易赤字。

3.金融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筹码

目前美国在物质生产领域全面丧失比较优势后,转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金融业和金融产品。贝尔斯登公司虽然自己仅拥有800亿美元的资产,却操控1340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这一金额等于美国一个国家的收入,大约占全球GDP的1/4。全球金融衍生品价值516万亿美元,而全球GDP仅为50万亿美元,全球金融衍生品是实体经济的10倍。此外,全球证券的80%出自美国。美国经济靠金融服务在全球化中增加GDP,因此鼓励金融的发展必然是他们的政府政策。

人们认为,虽然美国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官方的决策,而在事实上直接选择金融业作为这个国家未来的经济筹码。美国经济学家凯文·菲利普斯说,“金融战略”即使在名义上不存在,但在实践中却真实地存在着[3]

4.资本主题转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金融产品,放松金融管制,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美国“在物质生产领域全面丧失比较优势,除了部分高端产品,产业资本全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的主题则转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金融产品生产。用金融产品与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相交换,从物质产品输出转变成金融产品输出,产业资本转移导致了不断拉大的贸易逆差。金融产品输出所形成的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入则成为弥补贸易逆差的来源”[4]。这就是美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巨额贸易逆差和资本项下大量资金流入,净债权国变成净债务国。由于产业以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为主导,因而为了支持金融产业发展,必须不断放松金融管制。

首先,银行业已经是高度受保护的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人们看到政府对金融业的支持和救助不断升级,凯文·菲利普斯称之为信用风险的社会主义化和金融重商主义。如1984年的美国伊利诺伊大陆国民银行案,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给予40亿美元的一揽子救助计划;20世纪80年代末美联储提供贷款给350家即将倒闭的银行;1989—1992年,美国政府提供2500亿美元救助金融破产清算的储蓄贷款机构;1994—1995年,美国财政部支持墨西哥比索,以保护美国投资者持有的高收益的墨西哥债务,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政府对金融业的大规模救助等等[5]。人们称:“华盛顿是暴跌保护小组”,“美联储是最大的不动产拥有者”,“金融中心已经不在华尔街而在华盛顿”,救助政策为“华尔街社会主义”。

其次,美国政府针对金融业实施大规模去规则化政策。为了顺应国际金融产业日益融合的趋势,提高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了金融管制放松的进程,其金融机构逐步拓宽经营范围,打通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的“防火墙”。1999年1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法律上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各个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上的边界,允许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形式从事包括证券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实行混业经营,终结了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关于金融银行与证券市场分业经营与监管制度。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金融机构创新步伐加快,主要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建立了衍生产品部,大力拓展结构化产品业务。在结构化产品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却没有一个监管机构宣称对这些产品的运行、风险揭示、投资者保护和海外运作负有监管责任。

对既有的规则和监管的放松,和对新的金融创新缺乏监管,在这样的环境下,银行业飞速发展,它们大到无法倒闭,大到有足够的资金搞政治捐助并组成院外活动集团游说国会议员。

金融业的过度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华尔街的贪婪、CEO的天价高薪、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借贷度日的负债文化盛行等等。

在新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从物质产品过剩转变成金融产品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从生产过剩的危机转变成资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金融危机。这就是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