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信用可以造成虚假的繁荣,信用使买方不用立即付款,因此当生产过剩时,仍会出现对商品的需求,使本来已经过剩的生产继续盲目发展,从而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大企业在信贷消费中双重获利,企业是最大受益者。大企业可以通过信用卡的方式给消费者提供金融信贷,它把钱贷给你,让你用它的钱买它的商品,企业在信贷中获得双重收入,即商品销售收入和信贷利息收入。这种模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就曾被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还不起战争赔款,各战胜国给德国投资,借钱给德国,让德国经济发展起来后再还战争赔款,这些国家不仅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也得到了战争赔款。
但是,从长期看,借贷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是递减的。借贷消费,消费者将10年后能买得起的商品提前10年购买了,加上支付的利息,本来10年收入可以购买的商品,大致花了15年的收入。虽然提前10年享受了,但金融机构赚了消费者大约5年的积蓄。如果这件商品可以使用10年,那么10年后的重新购买不是新增消费,是没有借贷消费也可以存在的社会消费。但是由于消费者透支了未来,10年后的重新购买必需继续透支未来。如果未来前景暗淡,无法透支,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和停滞,因此靠借贷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能量是递减的。
同样重要的是,借贷必须建立在有偿付能力的基础之上。随着借贷的日益便利,尤其是信用卡公司的竞争性推销,致使很多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加入透支消费的大军。信用卡债务在维持消费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使众多的消费者欠下巨额高利息债务。
合理的消费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零储蓄的举债消费带来的只能是虚假的繁荣,而当储蓄与消费间的关系彻底失衡,负债率开始上升时,带来的则是风险的积累和噩梦的开始。
借贷消费的支持者认为:银行存折上多几个零远比不上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来得痛快。但过度的借贷消费往往和物价上涨联系在一起。“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听上去非常诱人,但结果却是人们用明天的钱来制造今天的泡沫。在信贷消费的推动下,银行通过贷款持续不断地创造货币,进而再推动信贷消费,如此循环,致使流动性过剩,最终形成通货膨胀。当今世界人们热议的“流动性过剩”,“全球物价上涨”,透支未来的借贷消费难脱干系。消费者只有付出更高的代价,即更高的价格,才能换来原来的消费和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