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总是以极端的方式给世界以教训。金融危机的爆发颠覆了一些经济理论和观念。其中之一就是刺激消费的透支消费,或称之为负债消费。负债消费曾经被认为是治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良药,然而金融危机祸起负债消费的次贷危机。人们纷纷谴责美国过度透支未来。负债消费从“良药”变成“毒药”,西方国家从积累变为负债,从发展变为危机。
无节制的负债消费必然会导致危机的爆发。事实上,对于历史上的多次经济危机,都能从中找到社会储蓄与社会消费失衡的身影。
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导致资源价格全面上涨、全球变暖、生态失衡,它关乎人类生死。据科学家预测:地球温度升高一度,海平面会升高7m。毫无节制的消费,甚至是透支未来的消费,不仅会导致危机,而且事关人类的存亡。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格说美国人消耗地球上的一切却从不储蓄。美国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世界1/3的资源,消耗世界石油总量的1/4,人均消耗石油3.1吨,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6]。美国人目前一年消费近9万亿美元,比欧洲高20%,是日本的3倍,是中国的9倍。与普通发展中国家公民相比,一个普通美国人消耗22倍的能源,产生18倍的垃圾。从储蓄总量看,中国储蓄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而美国的储蓄额仅相当于其国民收入的13%。如果只看个人储蓄,两国之间的落差更为明显。据汇丰人寿2010年3月份发布的《汇丰保险亚洲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将每月收入的45%用于储蓄,而美国为负储蓄。
与此相伴,美国是极其浪费资源的国家,他们对垃圾并不分类,超市塑料袋随便供给,餐厅到处是免费的一次性餐具:刀、叉、杯子、餐巾纸等,上面虽写着保护环境,但人们并无此意识。冬天暖气热到可以穿裙子,夏天空调凉到可以穿西服,办公大楼彻夜灯火通明。只要他们稍稍节约,就可以帮助世界,也可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危机。在世界资源紧张、消耗过度、生态失衡的今天,他们更需要学习中国人的节俭美德。
在挽救全球金融危机的努力中,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在危机后,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对世界经济的拉动力从未像现在这么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抵抗危机能力令世界瞩目。巴西圣保罗州工业联合会2009年9月24日发表的一份公报认为,中国是全球“抵抗危机指数”最高的国家。这份报告涵盖了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90%的43个国家[7]。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抗危机”能力,首先在于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和为日后储蓄的传统美德。2010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20多万亿元,从储蓄总量看,储蓄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经济学家樊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会发言时评价道:“大家好像在批判储蓄,消费低不好,我想说说消费低、储蓄高的好处。亚洲国家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增长,中国在增长,得益于我们的储蓄,我们的东西建得这么快,这么快的增长和储蓄都是有关的,有些发达国家建不起基础设施,而这些就是问题。”[8]
金融危机后欧洲、美国吸取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教训,从政府到百姓都在进行艰难的调整。欧洲各国开始削减福利,美国百姓开始增加储蓄,减少借贷。
有着勤劳节俭和艰苦奋斗精神的中国人一定是世界未来的榜样。节俭、艰苦奋斗的道德伦理,在当今生态失衡的环境下,长远来讲,一定会形成国际共识,构建成人类的消费伦理。当今时代的全球变暖、生态失衡需要节俭文化。全球变暖、生态失衡是关乎人类生死攸关的全球问题。在哥本哈根全球会议上,有海岛国家的代表含泪说:“我们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你们手里。”毫无节制的消费,甚至是透支未来的消费,必然使人类未来发展不可持续。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过:如果10多亿中国人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但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这些发达国家不改变毫无限制地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并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对象,那才是人类的灾难。放任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而不加节制,只能获得一时的舒适,而长远看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有着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活动在百姓中有着广阔的基础和肥沃的土壤,中国人的勤俭持家、量入为出观念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奠定了基础。
尽管人们认为储蓄过多不是什么好事,对宏观经济意味着需求的不足,难以维持经济增长,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个曾经资本极其缺乏的国家,面对改革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能保持30多年经济两位数字的增长,靠的是中国人的勤劳和居民的高储蓄,使社会有充足的资本,企业用较低的利息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赢得世界市场。
储蓄是为未来劳动,未雨绸缪,永远可以应付不测风云。这是中国未来的优势。这种优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显露无疑。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开始提出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但政府财政已经是巨额赤字,拿不出钱来救市,必须再次发行国债,美国百姓也是透支消费,没有钱买国债,谁能购买?欧洲各国自身难保,唯有中国能够购买。中国力量成为挽救金融危机的重要筹码。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的国内刺激经济计划,并多次参与挽救金融危机的国际经济协调会议。2009年年底的冬季举办达沃斯论坛,此时金融危机已经历时一年多,会议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各国政要一方面强调本国经济已经好转,另一方面又都在呼吁别国不能轻易退出刺激政策,大家在捂紧自己钱袋子的同时都在呼吁别人多花钱,以利于自己的经济复苏。毕竟西方许多国家已经被赤字拖得精疲力竭,已经很难为应付这场世界范围的金融瘟疫出谋划策。会议出现了“捧”中国的现象,有人评价说,“去了那里,我们慢慢也知道什么叫捧杀了——送你好话,你来担责”[9]。尽管这种“捧”有明显的目的,但确实反映了中国应付危机能力的强大和中国节俭、储蓄在目前世界的优势。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和曾经杰出的经济成就相对应的是人的价值观念中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和对自由、舒适的过度追求。
西方经济学以个人为中心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是个人的事,消费的目的是获得最大满足,只要确保消费者个人自由,就可以实现消费者满足程度的最大化。从整个社会看,只要每个消费者都实现了满足程度的最大化,社会福利也就实现了最大化,就是最理想的社会。但事实上,个人的消费会影响社会,例如某些过度消费有时会引起环境污染,使自然资源受到永久破坏,或导致社会风尚败坏(如色情消费和奢侈浪费)。过度消费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尤其世界发展到今天,对于一些消费要加以引导和限制。尊重消费者消费自由的同时,也要维护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的利益。世界越来越无法满足西方文化中所谓“自由的需求”,比如对于自由消耗能源购买大排量汽车,无论你能否负担得起都不得人心。据报道,美国电影明星,现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有16辆耗油极高的悍马汽车,在人们的抗议声中不得不卖掉。
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全球变暖、生态失衡,都告诉我们:世界需要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一味贪图享乐就能促进经济增长、奢侈浪费有功的经济理念已经过时,并且已证明会产生严重的危机。中国的勤劳、节俭文化必定在未来社会成为世界文化的最珍贵品质,成为世界文化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追求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经济发展能够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实现幸福的可能,然而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幸福感并不完全取决于占有的物质财富。在革命和战争年代,人们拥有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即便物质极其匮乏也是幸福的。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人们追求幸福可以是一致的,而不是矛盾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反对物质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更多关注人的幸福,而不是将主要精力用在物质消费上。透支未来既不是经济增长的永恒发动机,也不是人类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
【注释】
[1][苏]阿尼金.科学的青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229页.
[2][苏]阿尼金.科学的青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140-141页.
[3]李正信.美国消费结构性变化前因后果.经济日报,2007年9月19日.
[4]广天响石.直击华尔街风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2月,第81页.
[5]张茉楠.三大导火索引爆欧洲“债务炸弹”.中国证券报,2010年2月12日.
[6]广天响石.直击华尔街风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2月,第82页.
[7]巴西经济机构:中国是抗危机能力最高的国家,中国新闻网,2009年9月25日.
[8]消费——亚洲经济的软肋论坛.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00410/17167725419.sHTml.
[9]侯宁博客.事实证明:刺激政策是个无底洞.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69d5a80100Gl12.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