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国际货物买卖相关的法律与惯例

与国际货物买卖相关的法律与惯例

时间:2023-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际货物贸易中有关的法律、国际公约与贸易惯例有:一、国内法国内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在本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生效的法律。

第三节 与国际货物买卖相关的法律与惯例

国际货物买卖是卖方将货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买方,买方为此支付价款的经济活动。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同所有其他经济合同一样,体现了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经济权利和义务,需要运用法律来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可见,进出口贸易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体现货物买卖双方的利益关系,还是一种法律行为,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因此国际货物买卖双方的行为,不仅要符合当事人所在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要求,而且必须符合当事人所在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并受到当事人所在国家认可的国际公约以及当事人所认可的国际惯例的约束。目前,国际货物贸易中有关的法律、国际公约与贸易惯例有:

一、国内法

国内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在本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生效的法律。1999年10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外贸人员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所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国内法。但是买卖双方当事人分别处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难免产生法律冲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合同法》126条中规定,涉外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的,使用与合同最为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据此,我国当事人只要与外国当事人取得协议,就可以在合同中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例如,可以选择按我国法律、也可以选择按对方所在国家的法律,或双方同意的第三国法律,或有关国际条约来处理涉及合同的争议。如果当事人未在合同中做出选择,则当争议发生时,由受理合同争议的法院或仲裁机构依照法院或仲裁机构视交易具体情况认定的“与合同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进行处理。

二、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长期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并经过有关国际组织编撰成文的,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的有一定的确定性和指导意义的通则、准则和规则。主要有:

1.国际贸易术语惯例,见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

2.国际贸易结算惯例与规则,主要包括:《托收统一规则(URC522)》、《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和《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ISP98)》等。

3.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惯例,主要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保险条款》、《英国伦敦保险货物协会保险条款》和《约克—安特卫普规则》等;

4.国际商事仲裁惯例与规则,主要包括:《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仲裁规则》等。

三、国际公约

国际公约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之一,国际贸易公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缔结的公约、协定或议定书等。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同我国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主要有: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主要包括《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980年),《国际货物买卖时效期限公约》(1974年),《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1964年);

2.国际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主要包括《海牙规则》(全称为“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1924年)、《维斯比规则》(全称为“布鲁塞尔议定书”,1968年)、《汉堡规则》(全称为“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1978年)、《鹿特丹规则》(全称为“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国际货协》(“全称为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华沙公约》(全称为“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协议的公约”,1929年)和《海运单统一规则》等。

3.有关国际票据关系的公约,主要有:《联合国汇票和本票公约》(1987年),《解决支票若干法律冲突的日内瓦公约》(1931年)等。

4.有关仲裁的国际公约,有《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等。

知识链接

《公约》是调整和规范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关系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之一,也是迄今最成功的国际贸易统一法之一,于1980年在联合国维也纳外交会议上获得正式通过,198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我国于1986年12月11日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对《公约》的核准书。

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不适用于以下的销售:

(a)购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除非卖方在订立合同前任何时候或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而且没有理由知道这些货物是供任何这种使用;

(b)经由拍卖的销售;

(c)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

(d)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

(e)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

(f)电力的销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