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屈清丽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或必将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势在必行。
“绿色金融”对于银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银行业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为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但推行“绿色金融”又存在很大的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绿色金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优良环境。环保部门须提高环保评价的技术水平,建立参考性强、实用性强的环保评价信息;银行监管部门须将环保评价信息纳入企业征信信息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银行业须逐步完善和优化“绿色信贷”授信程序,创新金融产品。
【关键词】机遇;挑战;信息库;优化审批;金融创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从长远来看,必将影响到未来经济的运行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环保,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和谐发展正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系统核心组成部分,金融行业以“绿色信贷”为主题的改革与创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绿色信贷”的含义
“绿色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在信贷发放过程中以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作为依据,注重对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把关,并将环境审核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原则,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项目贷款支持并实施优惠性低利率政策,而对污染企业投资新建项目和流动资金授信进行限制,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政策的产业进行信贷控制,从而实现信贷资金的绿色配置,推进金融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并进的金融信贷政策。“绿色信贷”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绿色信贷”的时代背景
未来十年我国将面临着巨大的节能环保投资要求,迫切需要金融体系的融资需求,这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绿色信贷”在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得信贷支持的项目符合国家的节能环保标准,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优化银行的信贷结构,实现银行的健康发展。银行业应该牢牢把握这一契机,积极投入研究开发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
同时,“绿色信贷”对我国银行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挑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绿色信贷的国际标准,有一部分是高于中国国家的标准。对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保护,很难大幅度地缩减这些行业的信贷规模。二是,在技术上有难度。许多中小企业、污染企业采用民间融资、自筹资金的方式,银行信贷无法对他们产生鼓励或者激励的作用;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信息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也有严重的滞后性等等。不解决这些问题也很难推行绿色信贷的建设。
三、“绿色信贷”战略的制定
(一)制定业务发展总目标和总原则
商业银行须建立绿色信贷建设的总体目标,努力建设成为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强、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领先、具有良好声誉的绿色信贷银行。在合法性、可持续、安全性、效益性的总体原则下发展绿色贷款。合法性原则是基础,银行办理信贷业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监管规定中有关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及对项目融资的特别要求,确保合法合规。可持续原则是保障,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持续创造股东价值、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安全性原则是前提,通过将环境风险管理作为绿色信贷建设的基础,在信贷流程中贯彻环境风险管理要求,以有效规避潜在的信贷及声誉损失。效益性原则是目标,银行在积极拓展新兴绿色信贷市场、保持信贷业务可持续稳健增长的过程中,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统一,创新盈利模式并不断提高盈利能力。
(二)制定业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为开拓绿色金融市场,促进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站在总行层面上建立专职绿色信贷业务研发团队,深入研究绿色信贷所涉及的行业、地域、客户、金融产品、风险评估、考核机制、审批流程优化等,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营销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产品营销指引》《绿色金融产品指引》《绿色金融政策指引》等相关指导性文件,为全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指明方向,为业务操作提供指导。通过对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项目、国家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和市场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节能减排企业,在综合考虑信贷风险评估、成本补偿机制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有重点地提供银行贷款、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支持,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来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提升银行整体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
(三)建立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在明确全行绿色金融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的、容易量化的绿色金融业务考核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考核权重及分配激励措施,通过与机构和个人利益挂钩、提高对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激励和引导全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利用贷款规模、贷款限额、风险权重、经济资本占用比例、定价指标等手段,对绿色金融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和各地区分行资源分布状况设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目标和发展指标,包括新增绿色金融客户数、绿色金融信贷规模(包括存量和增量)、绿色金融信贷占比、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利润(存量和增量)等,不断促进绿色环保贷款规模和占比提升以及非环保贷款规模和比重的压缩。
(四)对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
加强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行业、项目、客户的名单制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制定并下发钢铁、造船、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风电设备等“两高一剩”行业准入指导名单,对名单内客户,按正常流程申报审批;介入名单外客户,提高审批权限,报高一级审批人核准;对调出名单的存量客户,原则要求制定压缩措施,逐步实现退出。对经预警、贷后检查、审计、自查发现的“两高一剩”行业高风险客户,列入压缩退出名单进行台账监控;对行业内先进客户,在信贷政策和营销指引中以名单方式列出,在审批流程、信贷规模、业务定价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先支持和优惠支持。
(五) 逐步完善和优化绿色信贷授信程序
完善和优化绿色信贷政策、程序、标准,制定包括环境风险在内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战略,提高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从客户准入、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强化对绿色信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绿色信贷政策的要求,不增加对未通过环保评价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新项目的授信支持,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已建项目的流动资金贷款申请严格控制。
(六)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
加强产品创新,建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贷款,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两高”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支持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提供灵活多样的绿色信贷融资模式,在贷款规模、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门槛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给予环保企业更灵活的选择。
(七)建立绿色信贷报告制度
建立绿色信贷报告制度,对辖内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事件,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分析原因以及可能对银行授信产生的影响,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同时及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确保银行资产安全。对拒贷环境风险较高的客户和项目或主动压缩退出高环境风险的典型案例、因环境风险问题导致贷款劣变的案例以及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或绿色信贷项目的典型案例等,可以专项形式逐级报送总行。同时还可以定期报告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情况,绿色信贷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定期将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下发,对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通报。
四、“绿色信贷”建议措施
(1)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层面,相关部门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和跟踪。
(2)金融监管部门做好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将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和维护环保信息的共享平台。
(3)环保部门建立更加透明的环保信息披露渠道,制定更加完善的企业环保评价标准,建立参考性强、评价可行性强的环保信息。
(4)金融部门根据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与政府节能减排、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并逐步建立对项目投资建设、生产、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全程跟踪的环境数据档案库,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环境信息,为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打通信息渠道。
作者单位:河北省招商银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