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跟单岗位的订单型经济定位

跟单岗位的订单型经济定位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牌手表诉说的经济模式变迁改编第一财经周刊。上海手表厂从1955年成立到1994年,上海手表共卖出1.2亿只手表,上缴税收超过52亿元,是年年获得表彰的模范单位。

【案例导入】上海牌手表诉说的经济模式变迁改编第一财经周刊。

上海手表厂从1955年成立到1994年,上海手表共卖出1.2亿只手表,上缴税收超过52亿元,是年年获得表彰的模范单位。在最火的那几年,平均每四个佩戴手表的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戴的是上海牌。

1998年,上海手表厂是全国38家手表厂中毫不特殊的一家:库存积压、产品面临恶性竞价、曾经120元的手表卖十几元一只也未必有人领情。这是日本石英表冲击市场的结果,这也可以归咎为计划经济的生产模式弊端。

1999年,上海手表厂宣布破产,随后股份制改制成为上海表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成立的还有新世纪表业有限公司,负责处理库存、退休职工医保等留守事宜。要知道,停产后的手表成品库存按照当年销售量来估算还能连续卖30多年!

2000年上海手表厂经历了破产改制之后,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收缩了成表的生产,转而主攻表芯的设计和生产,销售渠道也从内销转为出口。因为机芯40%~50%的利润率远远高于成表,并且无需太大投入,不占用现金流,还款周期也比成表短。

人们节衣缩食所追求的目标

到2003年,企业不但扭亏为盈,而且利润额已经增加到2600万元。目前,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每年生产100万个机芯,客户遍及60多个国际品牌,销售额和利润率在全国制表企业中都名列前茅,即使在金融风暴的日子里,这家把机芯产品做精做强的企业也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此时此刻,脱去“廉价、低端、代工”的标签,重新打造钟表界的民族品牌,这才是上海牌手表的梦想。今天中国手表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却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利润不过占全球表业的10%。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整个中国一年制造11亿只手表,总产值是10.6亿美元,平均一只手表1美元还不到;瑞士一年生产2700多万只手表,但总产值是62亿美元,平均每只手表约224美元……中国表业的困惑仍与希望同存。

2005年底,为了庆祝上海手表问世50周年,上海表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民广场举办了一次大型活动,推出50只闪闪发光的陀飞轮纪念金表,很快便被预订掉十几只。《上海手表也能卖世界名表价》,这是当时《解放日报》为之撰写的标题。

然后是2009年9月,一场名为“上海牌腕表展览会”的活动在香港中环举行。数位穿着黑色露肩小礼服的模特手戴价值10万元的陀飞轮金表缓缓迈步于全场。嘉宾们举着香槟,尝着鱼子酱。他们身边闪闪发亮的玻璃柜里还陈列着19款古董表,其中包括周恩来曾佩戴过的A581。

思考路径:上海牌手表的故事里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模式变迁?订单主导的生产模式下,工作岗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任务训练

实训:区分计划经济与订单经济的生产模式

【活动目的】

通过互联网搜索、图书馆资料查询、家人长辈访谈收集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生产故事,区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在贸易活动中浓缩表征为合同或者订单,以下以订单经济代称市场经济)的区别,理解外贸跟单员岗位的产生背景。

【活动内容与要求】

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总结,选派发言人谈谈计划经济与订单经济的特点与区别,教师总结并提升。

【结果与检测】

交流时是否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计划经济与订单经济的生产特点;是否明确计划经济的生产模式是按计划生产,计划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封闭作业,容易产销脱节;是否明确订单经济模式下先有订单再有生产,所有部门需要围绕订单要求协同作业,共同完成订单。

通过此次实训,我学到了

【延伸思考】

怎样才能有效地让各个部门围绕订单协同作业呢?如果采用项目负责制,有专人负责协调订单执行会更有效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