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和资源需求

中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和资源需求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和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实行的是严格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即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制造业,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内向型的发展战略。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加剧了对世界资源的消耗,甚至抬高了某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引起了世界的恐慌。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和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实行的是严格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即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制造业,实现对进口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内向型的发展战略。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外贸易战略也随之调整为“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即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中国依靠自己的比较成本优势,尤其是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刘静、向颖佳,2007)。

根据WTO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提供了世界上20%的纺织品和28%的服装。如果发达国家解除对纺织品贸易的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可达50%。除了劳动密集型产品之外,中国还是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美国电子消费品协会的市场调查表明,世界上50%的DVD、数码相机、DVD光盘驱动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25%的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汽车音响系统是由中国生产的。这些制成品流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仅销往发达国家,而且销往发展中国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关于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讨论,大体是由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而引发的。当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什么是“世界工厂”、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中国何时能成为“世界工厂”几个问题上。学术界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议。如黄蕾(2005)认为中国目前还不能称为“世界工厂”,而只能称为“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严格意义上讲是指制造业中的跨国公司。“世界工厂”是全球配置资源的主体,而“世界加工厂”则是“世界工厂”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世界加工厂”受制于“世界工厂”,听命于“世界工厂”。“世界加工厂”是对外贸易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是国际货物贸易方式中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的一种形象说法。因此,中国现在还只是听从于外国资本的“世界加工厂”,需要进行质的飞跃才能从“世界加工厂”向“世界工厂”转变。

但不管是“世界加工厂”也好,“世界工厂”也好,我们都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中国的制造业是外向型的,确实存在着“中国制造,国外消费”的现象。一些国家甚至在圣诞节购买礼物时都很难买到非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制造的商品充斥世界的各个角落,但背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这些年为了充当“世界工厂”,同时确保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进口原材料,特别是金属和能源。据统计,2003年中国石油、钢铁、铜、铝和镍的消费分别占据了全球消费的7%、25%、20%、19%和21%。中国对这些原料需求的增长占了全球需求增长的主要份额。2003年全球68%的原油需求增长、73%的镍需求增长、82%的钢铁需求增长以及100%的铜和铝的需求增长都来自中国。此外2003年中国消费了全球50%的水泥,30%的煤炭。中国对钢铁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和日本需求的总和,而中国对铜、镍、锌、铁矿砂和水泥的需求也都超过了美国。中国对原料的饥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增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不断依赖。1993年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的估计,到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由2002年的34%增加到74%,届时中国每天需要进口的石油量将由2002年的520万桶增加到1330万桶(孔博,2005)。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加剧了对世界资源的消耗,甚至抬高了某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引起了世界的恐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