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次级债危机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出口的影响。间接影响则是指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需求传导、汇率传导、价格传导、贸易政策传导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王立、李俊,2008)。(1)需求传导。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减少,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悲观态度影响了当前消费。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这是美国经济对中国出口的直接影响,如果考虑到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会进一步下降。(2)汇率传导。与东南亚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次贷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元暴跌,但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并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为应对次贷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这与中国国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矛盾,即美元利率不断降低,人民币利率不断提高,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从而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3)价格传导。鉴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4)贸易政策传导。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以中美巨额贸易顺差为由,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浪潮还未消去的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又必然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因此,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可能会更加频繁出现。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影响较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订单急剧减少,部分大型出口企业的出口比重开始调整,而中小出口企业生存更加艰难,其中有些已经歇业或者倒闭。次贷危机使中国外贸出口企业面临利润下降、流动性不足、失业率不断攀升的挑战。出口增长的放慢有可能意味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卷土重来,价格下行的结果是利润空间的压缩。当前,许多中国出口企业处于挣扎的边缘,加上之前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已经对出口造成巨大压力。许多出口企业在2007年基本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而2008年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加深,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已经不是利润问题,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孙春媛,2008)。
具体而言,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1)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下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其经济的衰退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的外贸出口。数据表明,我国外贸经济正深受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11.2%,比上一年同期回落4.6%;对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地区出口仅增长8.9%,比前一年同比回落12.7%;该年8、9月份对欧盟出口增速也由前7个月累计27.1%,分别回落到22%和20.8%。从产品看,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服装在2008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1.8%,玩具增长3.7%,分别比前一年同期回落21.2%和16.3%。此外,由于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低迷,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各自建立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因此,我国的外贸出口已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2)致使我国外贸企业利润下降。金融危机大大削减了各国的消费能力,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我国外贸企业产能过剩,仓库产品积压过多。企业为了尽快回笼资金,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以低价抛售产品,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3)使出口企业面临财务危机。很多外商购买中国出口商品时采用赊账形式,当这些买家出现资金短缺时,给中国厂商造成的坏账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由于次贷危机,美国的银行开始紧缩银根,使美国的中小贸易商的银行贷款出现问题,一些美国客户开始要求推延订单的交货时间,并通过变相推迟付款以及节约仓储费用等方法来缓解资金压力。随着拖欠货款的时间拉长,导致原本融资就已经相当困难的我国中小企业无法回笼资金,陷入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的困境,致使中国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孙春媛,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