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

构建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廉 凯所谓税收收入质量是指税收收入数据中所体现的税收征管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讲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本文结合经开区税收收入的特点,设定了四大类九项指标,作为构建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框架。

廉 凯

所谓税收收入质量是指税收收入数据中所体现的税收征管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讲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个层面是过程含义,即税收收入数据体现出的税收征管质量,比如税收收入中是否包含了大量非正常一次性因素收入,在组织收入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大量欠税,不正常多缴、缓缴等。第二个层面是结果含义,即税收收入数据体现出的经济发展质量,包括地区龙头企业是否在税收收入中体现出中流砥柱的作用,新兴产业的税收收入是否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税收收入增长是否符合产业结构水平和经济发展特点等。总体而言,税收收入质量是一个综合评定的概念,是税收收入数据所包含的所有经济要素内涵的总括,因此真正能够衡量税收收入质量的指标应该是一个符合地区特点的、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

由于指标测定、数据采集等原因,目前关于税收收入质量的系统研究成果非常少,大多是在探讨税收征管的过程中涉及如何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没有针对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现有的研究大多是描述性分析,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定量分析,缺少系统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应用税收收入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以山东省济南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的税收收入数据为例,通过对税收收入质量评价指标和权重的确定,尝试建立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力图从税收收入质量的角度综合分析评价经开区的税收情况,为促进税收收入增长,乃至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评价指标的确定,税收收入质量评价指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经开区税收收入的特点,设定了四大类九项指标,作为构建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框架。

重点税源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对于一个地区的税收收入具有重要影响。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企业集团形成的直接税收贡献,另一方面是该企业集团对当地经济的带动,进而形成的间接税收贡献。一般而言,重点企业集团的税收贡献率越高,该地区的税收收入质量越高。

1.全国性企业集团的税收贡献率。全国性企业集团是指总部,或者集团内骨干企业在经开区内的企业集团。全国性企业集团应在所属主行业居全国排名前10位。全国性企业集团的税收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2.地区性龙头企业的税收贡献率。地区性龙头企业是指省内的龙头企业,或者是全国性的二线企业,或者是全国性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地区性龙头企业的税收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一次性因素收入主要是指经开区内的非正常税收收入,包括济南市局划拨的预提所得税、市局划拨的免抵调库指标以及省、市稽查局查补入库的税款。一次性因素收入并非该地区税务机关正常征管、评估、检查所得,因此一次性因素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越高,意味着该经开区内的税收收入质量越差。

1.预提所得税收入占比。预提所得税收入属于市局对基层局的政策倾斜,预提所得税收入占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预提所得税收入占比=当年市局划拨的预提所得税收入/该地区当年税收收入总量×100%

2.免抵调库收入占比。免抵调库资源是经开区内企业在出口中产生的,但免抵调库指标是市局申请批准的,因此也属于一次性因素收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免抵调库收入占比=当年市局批准的免抵调库收入/该地区当年税收收入总量×100%

3.稽查查补入库占比。稽查查补入库是指省、市稽查局对经开区内企业稽查查补所得,尽管企业为经开区内企业,但是税收收入的行为来源是省市稽查局,因此也属于一次性因素收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稽查查补入库占比=当年省市稽查局稽查入库收入/该地区当年税收收入总量×100%

在一个地区内,产业结构影响税收结构,产业结构水平通常用第三产业的比重来衡量,因此税收结构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用三产的税收收入占比来衡量。一直以来,人们更关注工业经济的发展,而事实上真正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评价一个地区的税收收入质量,三产占比是一个重要指标。三产实现的税收收入占比越高,该地区的税收结构水平就越高,税收收入质量也就越高。

1.新兴产业收入占比。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国家政策目前大力支持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税收占比是一个地区税收收入结构质量的重要指标,具体公式如下:

新兴产业收入占比=当年新兴产业税收收入/该地区当年税收收入总量×100%

2.传统三产收入占比。传统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房地产、交通运输服务等行业。传统的第三产业同样是经济运行的血液,特别是金融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传统三产收入占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传统三产收入占比=当年传统三产税收收入/该地区当年税收收入总量×100%

会统指标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来衡量一个时期内的税收收入质量,本文选取了欠税占比和多缴税金占比两个指标。一般来讲,欠税越多、多缴税金越多,该地区的税收收入质量就越差。

1.欠税占比。欠税是指统计期内应缴未缴的税金,欠税的存在反映的是国家税款的流失,因此欠税占比越高,税收收入的质量越差。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欠税占比=当年欠税累计/当年全部应征税收×100%

2.多缴税金占比。多缴税金反映的是当期企业多缴的税款,一般来讲,税务机关应该尽可能在当期通过抵、退税款来消化多缴税金,因此期末多缴税金越多,税收收入的质量越差。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多缴税金占比=期末多缴税金累计/当年全部应征税收×100%

税收总量是绝对指标,本文设定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则是相对指标体系。在确定评价指标之后,需要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并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最终得到税收收入质量的评价值。

以影响税收收入质量的重要性为依据,对四大类九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税收收入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表

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中,指标的确立和权重的分配,都考虑了经开区的具体特点。这一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分析对象的范围和特点来增加或者调整评价指标和权重。

指标和权重都确定之后,需要设定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来最终量化税收收入质量,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指标实际值。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九项基础指标都有其计算公式,根据2007~ 2011年经开区的相关数据,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出九项指标的实际值。

第二步,评价指标序数化。税收收入质量是一个相对指标,不能把所有评价指标的值简单相加,因此需要把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序数化,即对五年间的该项指标值进行排名。税收收入质量最高的排名第一,依次是2、3、4、5。

第三步,加权计算得结果。每个指标都有对应的权重,根据序数化后的排名,计算加权结果,具体公式为:

加权计算结果=(10-排名)×权重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九9项指标的评价值,然后汇总相加,最终得到该年度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值。按照上述计算公式,排名越高,得到的质量评价值也就越高,意味着该年度的税收收入质量越高。

确定权重和计算方法之后,税收收入质量的评价体系就初步构建起来了,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图

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直观地评价分析期的税收收入质量。本文以经开区2007~2011年五年的数据为例,应用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比较分析经开区五年间税收收入质量的变化情况。

按照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标准和计算方式,根据经开区的具体情况,各项指标值具体计算如下:

1.重点税源企业贡献率。经开区的重点税源企业相对集中,真正的全国性企业集团只有山水集团一家,符合地区性龙头企业标准的也只有重汽(橡塑件)、佳宝和柴油机三个企业。

(1)全国性企业集团的税收贡献率。山水集团是经开区唯一一个全国性企业集团。山水集团的总部设在经开区内,且旗下的创新水泥、山水重工、山水管道、山水塑编等企业都是经开区的重点税源企业。本文把山水集团旗下的所有企业视为统一的分析对象,2007~2011年间的税收贡献率如表2所示。

表2 2007~2011年全国性企业集团税收贡献率计算结果表

(2)地区性龙头企业的税收贡献率。经开区的地区性龙头企业只有重汽(橡塑件)、佳宝和柴油机三家企业。重汽(橡塑件)是中国重汽集团的子公司,也是经开区最大的增值税税源企业,是经开区内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佳宝属于全国性的奶制品企业,但是从影响力和营业指标上来看,目前只能算是二线品牌,是经开区内食品制造业的龙头。柴油机是上市公司,也是经开区的增值税重点税源企业,是经开区内通用设备制造业的龙头。2007~2011年间的地区性龙头企业税收贡献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07~2011年地区性龙头企业税收贡献率计算结果表

2.一次性因素收入占比。由于经开区的特殊性,历年来市局都会给与一定的收入倾斜,一次性因素收入成为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预提所得税收入占比。2007~2011年间的预提所得税收入占比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2007~2011年预提所得税收入占比计算结果表

(2)免抵调库收入占比。2007~2011年间的免抵调库收入占比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2007~2011年免抵调库收入占比计算结果表

(3)稽查查补入库占比。2007~2011年间的稽查查补入库占比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2007~2011年稽查查补入库占比计算结果表

3.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比。经开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成为衡量地区经济结构,特别是税收结构的重要指标。

(1)新兴产业收入占比。经开区的新兴产业主要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为主,2007~2011年间的新兴产业收入占比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2007~2011年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计算结果表

(2)传统三产收入占比。经开区的传统三产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2007~2011年间的传统三产收入占比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2007~2011年传统三产收入占比计算结果表

4.税收会统指标。会统指标作为微观的衡量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经开区的具体情况如下:

(1)欠税占比。经开区由于总量小,纳税人户数少,历年来欠税较少,2007~2011年间的欠税占比情况如表9所示。

表9 2007~2011年欠税占比计算结果表

(2)多缴税金占比。2007~2011年间的多缴税金占比情况如表10所示。

表10 2007~2011年多缴税金占比计算结果表

根据上述各项指标的加权计算结果,汇总得到2007~2011年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结果,具体如下:

2007年税收收入质量

Q2007=1+1.35+0.54+0.56+0.42+0.75+0.7+0.9+0.9=7.12

2008年税收收入质量

Q2008=1.6+1.05+0.54+0.42+0.49+1.05+0.9+0.9+0.8=7.75

2009年税收收入质量

Q2009=1.2+1.2+0.54+0.49+0.35+1.35+0.8+0.5+0.5=6.93

2010年税收收入质量

Q2010=1.8+0.9+0.54+0.35+0.63+0.6+0.5+0.6+0.7=6.62

2011年税收收入质量

Q2011=1.4+0.75+0.3+0.63+0.56+1.2+0.6+0.9+0.6=6.94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经开区2007~2011年的五年间,2008年的税收收入质量最高,2010年的税收收入质量最低。整体而言,经开区五年间的税收收入质量呈现出波浪式下滑的态势。结合税收总量走势图,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的结论,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济南经开区2007~2011年税收收入总量与质量对比表

注:税收收入总量的单位为万元。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那就是税收收入总量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税收收入质量的下降,2010年的税收收入总量在这五年间是最高的,相应的,税收收入质量也是五年内最差的。同样的,2008年的税收收入总量是最少的,但是税收收入质量却是五年间最高的。

通过对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测算,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作为相对指标体系,适用于比较分析两个以上分析期(年度、季度、月度)的税收收入质量比较,能够体现出某一地区的税收收入质量动态变化趋势。作为动态分析体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完善体系指标的设定和计算,从而尽可能地保证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第二,经开区的税收收入质量与税收收入总量呈现反向变化态势。税收收入总量高的年份,税收收入质量往往较差。主要原因是,在没有大型税源企业引入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税源是相对稳定的。要迅速提高税收收入总量,更多的要依靠预提所得税、免抵调库、稽查查补等一次性因素收入,同时消化多缴税金的速度也会相应减缓,因此税收收入质量出现下降。

第三,税收收入质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个地区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从长期看,关键在于税基的扩大、税源的增长,短期的爆发式增长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只有以税收收入质量为主要参考指标,才能逐步走向数量与质量齐增的良性循环中,地区经济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分析评价税收收入质量为出发点,结合经开区税收收入数据,初步构建了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首先,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符合现代税收收入工作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由于目前尚没有系统的构建税收收入质量体系的研究成果,因此,结合经开区税收收入数据构建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对以后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评价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都可以根据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扩展更新,使分析体系得到的结论符合该地区的税收收入特点。该体系既适用于国家、省份等大样样本的研究分析,也适用于区县、乡镇等小样本的研究分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再次,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对税收收入考核机制的重要完善。当前的税收收入考核机制主要针对税收收入总量,加入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之后,现行的考核机制将更加平衡。单方面追求总量的增加将会导致税收收入质量的迅速下降,一旦考核机制包含了总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容,将会有效遏制一味追求税收总量增长的错误理念,所反映的税收征管情况将更加客观公正,从而为以后的税收收入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指导意见。

以后的研究工作可在现有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指标的设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权重的分配,同时扩大数据的分析范围,从区县扩展到地市、省,乃至全国。这一研究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起全国性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总的评价体系下包含分地区、分行业的子评价体系,成为系统化、常态化的税收收入参考指标,便捷、准确、高效地分析税收收入情况,切实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经济开发区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