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平 于福亮 马渡涧 傅晓民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紧紧围绕《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科学确立了“草畜、苗木、劳务、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并将草畜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强力推进。充分利用和挖掘泾源县畜牧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肉牛品种,将草畜产业作为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如何能使草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笔者浅谈一下观点和认识。
2011年末,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0.3万头,其中存栏8.7万头,出栏11.6万头;全县肉牛养殖农户达到2.1万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规模养殖迅速发展,拥有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公司2家,存栏肉牛300~500头的养殖公司(园区)23个,形成了“大户带全村、园区带全乡、龙头带全县”的发展格局。
目前,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85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同比增长17%。
全县累计建成肉牛养殖示范村76个,建造标准化暖棚牛舍17685座、“三贮一化”池9130座,户均占有率分别为0.84座和0.48座;累计投放各类铡草机14361台、粉碎机845台、割草机350台、饲草打捆包膜机6台,养殖户肉牛养殖条件大为改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使养殖户普遍掌握了肉牛混合饲料饲喂、分群饲养等技术,肉牛标准化养殖逐步普及。
按照“农业为畜牧业服务,种植业为养殖业服务”的思路,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压缩冬小麦播种面积,加大饲料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全县多年生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41.3万亩,初步建成了双龙岭、胭脂岭、青龙山等10个万亩人工牧草流域。近年来,在全县大力推广了玉米全株青贮和秸秆青黄贮技术,年推广玉米青黄贮5万吨;对养殖公司和养殖大户示范推广了牧草打捆包膜青贮等先进技术,有效解决了制约草畜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冬春两季饲草短缺的问题。
全面推广黄牛冷配改良技术,先后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优良肉牛品种实行杂交改良。全年开设黄牛冷配改良点52处,每个改良点都配备了经过培训考核过关、技术熟练的改良技术人员,黄牛冷配改良覆盖全县110个行政村,年冷配改良黄牛3万头,肉牛良种率达到90%,居全区之首。
全县共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组织37个,初步探索形成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成功注册了“泾源黄牛”地理商标;宁夏六盘山活畜交易市场肉牛交易活跃,日交易肉牛500余头,年交易量达10万头以上。新建成的定点屠宰厂自投入使用以来,日屠宰加工肉牛50头以上,加工生产的“清真”牛肉销往西安、兰州、上海等地。
全县肉牛养殖户达到2.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0%以上。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公司1家,肉牛存栏长期稳定在600头以上,已建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公司15家,新建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公司9家,其中:存栏1000头以上养殖公司1家,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公司4家,存栏300头以上养殖公司4家。新建的9个规模养殖公司,已建成46栋牛棚主体工程,完成任务的31%。肉牛养殖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大户带全村、园区带全乡、龙头带全县”的发展模式。
科学开展宁夏泾源六盘山牧业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应用了全国畜牧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系统,指派专人常年负责网上畜牧业生产信息报送和良种母牛建档立卡工作,共完成良种母牛建档立卡1万头份。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在全县农牧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建成集中连片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园区1个,地膜玉米示范园区4个。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指导筹建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5年来,全县肉牛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1亿元,其中自治区投资5396万元,撬动农户自筹资金1.2亿元,拉动全县金融机构向农户投放养殖业贷款3650万元,有效拉动了内需,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草畜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日益增大。草畜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泾源县草畜产业发展吸收了8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建设现代畜牧大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畜牧大县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发展规模化养殖是解决人畜混居的有效途径;种草养畜、秸秆利用是“秸秆资源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重要手段。泾源县把草畜产业规模化建设、生态移民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选址、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等方面充分统筹安排,仅2011年高标准完成了24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投放互助资金1820万元,受益农户7062户。
全县累计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41.3万亩,初步形成了双龙岭、胭脂岭、青龙山、转弯码等10个万亩种草流域,使全县85%的荒山、林地得到了全面封育保护。
1.充分利用和挖掘畜牧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肉牛品种,继续把草畜产业作为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按照“持续发展、提质增效、上台阶、提档次”的思路,整村推进、整体发展,高强度扶持,超常规培育,在保护现有的规模养殖公司(场、园区)、养殖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和支持大规模养殖公司(场)建设,由百头以上向千头甚至数千头以上规模发展,实现“大户带全村、公司(园区)带全乡、龙头带全县”的发展目标;加快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在饲草加工配送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上做文章,全面推进肉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泾源肉牛养殖模式”,推动草畜产业步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轨道,实现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积极引导,项目支持,资金配套,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抢抓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机遇,与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向自治区有关部门,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紧扣国家和自治区投资政策方向,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精心筛选申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重大项目。其次,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一是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与金融机构协商,对发展养殖户申请贷款时,给予的额度和贷款时间适当放宽和延长。二是政府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凡属于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都要及时兑现到位,加大资金补贴力度,激发群众养牛的积极性。以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全县乡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实现泾源与全国全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由政府强力整合资源,促成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在泾源建设成集“公司+农户”为一体的立体化现代肉深加工企业,依靠肉牛养殖业,带动本县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实现全方位开放,下大力气招商,已是先进地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更是欠发达地区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泾源县更要强抓机遇,创新思路,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和创新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引大商、引好商。在运转中,使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做到生产与牛源供应相衔接。只有企业源源不断的生产和销售,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收益,国家收税,农民增收,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国家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