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的,而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必然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对会计核算对象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和基本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正常进行。有了会计分期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才能够定期提供信息,满足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分期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的,而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必然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对会计核算对象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和基本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正常进行。所谓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无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前提。

(一)会计主体

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即明确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根据这一前提,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必须严格限制在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使某一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与其他主体区分开来。同时这一假设也将企业或主体的活动与投资者个人活动区分开来,也就是说,财务会计不反映投资者个人经济活动及其财务状况等信息,它仅对企业或主体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报告有关该企业或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信息。在理解会计主体假设时,要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经营组织;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如企业的分公司;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

(二)持续经营

它是指会计核算应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状况为前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进行清算、解散或倒闭而不复存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使会计核算与监督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从而解决了资产计价、负债清偿和收益确认的问题。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让,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条件,才能够以历史成本作为企业资产的计价基础,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存在了,那么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也相应地会丧失其存在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以持续经营作为前提条件。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被人为地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等距离的时间“间隔”,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满足有关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其主要意义是界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为分期计算盈亏奠定了基础。有了会计分期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才能够定期提供信息,满足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会计分期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我国会计年度与财政年度相一致,按公历年度计算,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分期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计量经济活动的主要单位。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以数量形式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最理想的计量手段就是货币,它是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一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货币本身也有价值,它是通过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表现出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水平总在不断变动,说明币值并不稳定,那么就不可能准确地计量。因此,货币计量的基本前提实际上隐含着另一种假定,币值保持不变。在我国,一般均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以外币结算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一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