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分析
1.生源地与家庭人均月收入、月生活费支出的相关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的结果,被调查者的生源地与其家庭月收入经相关分析后,相关系数为-0.307,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反映了来自城市与农村学生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是收入的差距扩大会使得家庭的医疗保障功能不均衡。所以低收入家庭,抗风险能力较低,其保障功能也相对较低;而对高收入家庭,其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高,家庭的保障功能也能发挥相对较好的作用。所以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会导致家庭保障功能的失衡。比如受经济条件限制,现在贫困大学生往往都会是“小病则忍,大病才抗”,便成为了一个重大疾病的高发人群,因小病致大病,给其家庭带来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二)实际医疗支出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支付总医疗费用为149200元,年平均医疗费用支出为373元(149200/400),且每年医疗费用支出大于300元的占30.9%。这说明了大学生每年实际支付的医疗负担很大。
自2009年9月1日起,宁波市参保学生虽然已开始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学生参加居民医保共有31.4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学生10.42万人,学生总体参保率为85.4%。市区学生5000人以上的高等院校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参保率达到95%。
但是本次调查显示年平均医疗费用是373元,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缴费标准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个人缴纳50元,政府补助50元,并不能弥补大学生每年医疗费用,而且其年平均医疗费用远远大于补助的医疗保障费用,所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其实不能真正得满足学生的正常医疗需求。
还有虽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患病几率小,健康状况总体稳定。但是一旦患病,其所花的费用将超过国家下拨的公费医疗补助(60元/年)。由于公费医疗资金的短缺再加上其制度层面上的弊端,不仅难以满足大学生正常的就医需要,更甚的是经济困难学生一旦患重病,虽然公费医疗能报销部分费用,但是还有很大部分费用需要个人承担,有限的和不确定的投入是很难解决就医治病问题的。所以大学生医疗保障应实行小额医疗费用补助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来完善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分析
调查显示73%的同学在近一年内生病或看过门诊,其中54%的同学看过1~3次门诊,18%的同学看过多于3次门诊。在学生的就医渠道中,校医院或医务室排在首位占37%,其次是省、市级医院占34.5%。发现大学生对校医疗满意程度期望值还是比较高。
大学生之所以经常去校医院或医务室看门诊,最主要是因为就医方便,其次是因为价格便宜;选择省、市级医院是看重其技术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门诊机构的服务水平,特别是对校医院或医务室的建设,需要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校医院以及医务室的服务质量,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比如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以及其他有针对性的服务,而降低疾病治疗费用,从而满足大学生希望获得方便、经济的医疗服务的需求。
(四)结果
从上述调查分析中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学生的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月生活费支出、及每年医疗费用之间做出的几对相关性分析都反映了大学生家庭收入的差距很大,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使得家庭的保障功能得不到均衡。特别是对于贫困生而言,抗风险能力较低,其保障功能也相对较低。所以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会导致家庭保障功能的失衡。第二,宁波市参保学生虽然已经开始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是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年平均医疗费用支出为(373元)远远大于政府补助的医疗保障费用,还有国家下拨的公费医疗补助(60/年),根本都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正常医疗需求,特别对患重大疾病的学生。第三,由于患病率低,在现实生活中,未能得到实际的利益。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较淡薄。第四,大学生选择的就医渠道主要是校医院或医务室。但是从调查数据上看,只有3%的学生对学校医疗机构满意。所以校医院或医务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自己的服务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