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风险投资的静态风险

风险投资的静态风险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常规资本不愿意做风险投资,或者往往借风险投资之名从事传统投资行为?所谓“管理风险”是指,当创业企业能够将产品卖出去时,却因企业本身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因素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

为什么常规资本不愿意做风险投资,或者往往借风险投资之名从事传统投资行为?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有“市场失灵”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科技企业创业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科技金融经济的长期性高风险性的过程,市场上投资人除了理性地对待该过程,并有能力承担高风险和长期性的风险,且愿意投资之外,对于其他投资人必然是“市场失灵”的。市场失灵产生的根本,在于创业过程的经济学特性。

参见图1.1所示科技企业创业过程,较为细节的可以再划分为五个阶段: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可参见《风险投资导论》中关于这个阶段的论述),以各个阶段为分析对象,即截出每个阶段分析其风险特性,每个阶段的主导风险是不一样的,也就是静态地分析其风险。

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在科技企业创业的整个过程中有五种典型的风险:

1.开发风险:我们能开发出产品吗?

2.生产风险:如果我们能开发产品,我们能生产它吗?

3.市场风险:如果我们能生产产品,我们能销售它吗?

4.管理风险:如果我们能售出产品,我们能获得利润吗?

5.发展风险:如果我们能管理公司,我们能发展它吗?

所谓“开发风险”是指,一个科技企业创业源于科技成果,基于该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过程中,因可能遇到的技术不确定性而承担的风险。开发风险取决于:所开发对象的特性(是产品性质的、服务性质的,或是其他性质的);所采取的研究开发的思路、方法、路径;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与现状比较的创新及其经济价值所在。基于创业的研究开发不是单纯的学术性质的,而是要面对市场并能够产生经济效应。研究开发的思路、方法、路径正确,但没有突破的重点与难点的话,该研发过程仅仅是重复性的研究开发而已;研究开发有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但没有相应的经济效应,该研究开发是没有创业经济目标的研究开发。为此,只有实现这三者之间的均衡,才能够有效规避创业过程中的研究开发的风险。

所谓“生产风险”是指,基于科技成果开发出的产品,当市场接受该产品,并需要一定生产规模时,能否适时、适度规模、适度质量生产出产品,即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因生产因素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生产风险取决于随着创业过程的深化,创业产品(提供的技术、产品、服务等)能否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在生产规模、生产管理、生产效率、生产组织、生产战略等方面达到需求。生产规模仅仅是单件或小批量,在商业周期内,市场将被其他竞争者抢占;生产规模扩张过快,增加投资成本,延迟投资回收,在商业周期内将是投资不经济的;生产规模适当,而生产管理缺乏科学性(作业流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绩效管理等),往往仅能够获得机遇的效应,而难以获得生产管理的效应,创业企业将由于生产管理不到位失去创业的经济效应;生产规模和生产管理都适应创业过程的进程,而生产效率低下,在商业周期内达不到市场需求的速度效率,也可能将市场机会拱手让给竞争者;生产规模、生产管理、生产效率与生产组织是成正相关的关系,创业企业的组织从小到大成长,企业组织也是随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当研究开发的产品很好,而缺乏有效的生产组织支持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动,创业企业也必将失去创业竞争力;人员管理与绩效管理往往是创业企业的弱项或者叫“短板之处”,创业过程就是一个从无序不断完善走向有序的进程,创业的早期和中期,凭着创业的梦想和热情,往往都在乎人员之间以及利益之间的关系,当随着企业一天天扩大,人员越来越多,人员流和绩效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恰恰早期创业者们以其当初创业的理念、认识或管理后来人员与绩效,当企业效益适当时,还能够继续推进创业进程,当企业效益过好时,后来者可能因激励机制不到位,而另谋他途或自己出去创业了。当企业效益遇到障碍或过差时,正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时,后来者往往因为利益的短视,可能就放弃了,退出了企业,一是伤害了企业,二是使得自己丢掉了即将到来的“胜利”回报。生产管理的作业流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绩效管理等构成的管理系统,是创业企业必须随着产业进程不断完善的,如此方能够有效地规避生产风险的产生。

所谓“市场风险”是指,基于科技成果开发的产品,当市场已经显现出来时,创业企业能否及时将产品卖出去?能否让消费者喜欢你的产品?即所遇到的因市场因素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导致创新是成功的,但创业是失败的风险。按照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的原理,不同的产品特性,不同的产品技术含量,不同的产品材质,不同的产品细分、档次,不同的产品细分功能,不同的消费者素质,不同的区域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背景等,都是影响市场的因素。一个创新创业型的企业,早期理性分析自己创新创业出来的产品属于哪一类,该类产品市场特性是什么,进而进行对应产品的市场问题的严密策划,步步为营地进行市场推广,将该赚到的钱变为自己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动力。

在我们实地调研考察的科技企业中,经常看到掌握现代科技成果的创新创业者,往往以做科研的逻辑思维去解决市场问题,由于市场问题没有解决,结果多为“捧着金饭碗到处要饭吃”,这一类的企业,往往过于强调科技的重要性,轻视了市场、管理、资本、发展战略等方面作用,他们常常推出令人赞佩的创新性成果,但是难以赚到该属于自己赚的钱。反倒是那些没有掌握现代科技的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创业者们,把市场做得“风生水起”,这一类的聪明者赚了钱再来投资科技创新成果,把市场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越做越有竞争力。同样,他们中的保守者往往要等到新的市场起来了,再来投资科技创新,当然他们还是可以赚到市场的一部分钱,但是他们的企业往往是慢一个商业周期节奏,连续两三个商业周期之后,该类保守者就渐渐被创新淘汰了。这就是我们后面将论述的“三个三年”成长规律。

所谓“管理风险”是指,当创业企业能够将产品卖出去时,却因企业本身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因素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创业企业的管理,是一个由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管理、发展战略管理等多项管理构成的管理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优秀的科学家难以管理一个企业的原因之一。科学家是研究开发管理专家,而往往不是生产管理专家,更不是市场管理专家,所以在生产以及市场的问题上,他们以研究开发管理的思维、逻辑、方法去管理,导致在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上的错位。这恰恰是很多科技人员下海创业必须补上的课程。

所谓“发展风险”是指,在规避了前面几种风险的基础上,企业面临着进一步拓展市场、持续发展等方面各种问题时,因设计和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的因素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当创业企业成功地完成了第一轮创业周期,进入到成熟性阶段时,下一步向何处去?如果企业的产品仅仅是小批量的,下一步该如何前行?如果企业产品的市场规模很大,下一步的商业模式创新该怎样进行?如果竞争者跟进速度很快,下一步的研究开发向何处延伸?如果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科技知识产权或是高端的科技知识产权,如何将其资本化以经营好这些知识产权?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如何变革?知识产权如何为发明人创造财富效应?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企业应把握什么样的速度扩张?如果竞争者不断出现,如何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和战略?如果这些问题事先没有考虑、事先没有研究、事先没有解决方案,那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了!”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些企业早几年很不错,往往一个商业周期后,就慢慢失去优势了,关键是该企业“运气了”当期的商业周期,而忽视了预期的商业周期或没有预期商业周期的战略。

就这五种静态的典型的风险而言,仅仅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两个方面的风险因素来评价或者评估风险投资的风险特性,都是不全面的。这是风险投资高风险的构成要素,也是传统的投资风险方法用于风险投资风险分析的局限性所在。实际上,传统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仅仅是从某个截面上来分析投资风险而已。只有将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截面的风险都分析到,才能够全面地分析风险投资的风险结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