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协会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萨特尔指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有助于国际金融体系建设。“伴随各国的兴衰,各国货币的国际影响也应处于相应的动态调整进程之中”。
尽管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的币值坚挺,使许多和中国有贸易的国家都愿意同中国使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在未来十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将有望全面实现卢布和人民币结算;印度和中国,也将可以用卢比和人民币来结算。总的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
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内外兼修”
中国内地外贸企业普遍的担忧,是国际贸易和投资需要借助国际货币结算和计价,如果是以美元等国际货币结算,中国企业要担负太多的风险。而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之一,就可减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避免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国际货币被广泛用于国际间的计价、支付和结算,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用国际货币来进行的,这就使国际货币成为一种非常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发展贸易往来,进行经济合作。一国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简捷方便,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中国也不例外。例如,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我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
其实,对外向型企业来讲,出口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报价结算,不仅可以降低汇率波动给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可减少企业的结售汇成本。减少一次汇兑,就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缩短了结算过程,这样,企业就不必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从而减少了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相关资金投入。
随着人民币的普遍被接受,更多的国际贸易将采用人民币作为报价货币和结算货币,而不再过度依赖美元、欧元等货币进行国际结算。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结算手段,还能使外商更多地通过中国金融机构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后,随着人民币的不断输出,不但可以换取国外实际资源的大量进口,更重要的是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将大大拓宽我国企业利用资金(内资和外资)的渠道,降低筹集资本或进行资本交易的成本,提高投融资的效率,促进企业的海外发展。
到那个时候,世界处处有中国企业的影子,中国的品牌在世界多数地方鼎鼎有名。企业不用再担心海外融资的问题。人民币作为普遍使用的结算货币,进出口企业也不用担心汇率变动导致的资产损失。
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需要。我们知道,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是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的,条件之一就是我国的企业要建立起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不断营造全新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机制,使企业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以及企业的外向化发展紧密联系的,它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地深化改革,加快向海外发展的进程。
人民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方便,使其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较多地使用本币而少受或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就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和便捷。因此,货币国际化也将给我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交往创造方便条件,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都将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的贸易不必再担心其他国际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带来的直接冲击。我国是进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许多出口商品的价格较低、附加值不高,而进口的产品又多数为高附加值产品,因此汇率的稍许变动对中国许多外贸企业都会造成致命的打击。若人民币成为我国与各个国家贸易的直接结算货币,我国企业就可以消除这个后顾之忧。
有利于平衡国际贸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报告指出,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某一国际货币时,每一单位的该货币能购买的商品数量也随之上升,这将使得该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贸易条件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按照渐进式推进的国际化思路,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从在边贸中履行计价和交易媒介职能起步,进而不断扩大边贸计价的范围,在积累到一定的规模和信用之后转而到一般贸易中履行结算功能。这些过程基本上还是在国际贸易的推动下进行。只有在国际贸易积累到相当的规模、国内金融市场也相对完善、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将完全实现时,人民币才可能真正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和投资货币,进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因此,在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之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应当采取务实策略,从边贸推动下的人民币区域化策略起步,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逐步地、有意识地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的便利程度,提高人民币使用的规模。与此同时,相应地为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做好监管方面的准备。
同那些和我国有比较活跃的边境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金融机构目前具有相对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人民币汇价稳定并呈现升值趋势,因此我国金融企业开展双边结算业务有利于拓展中国的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状况纳入我国监测体系。近年来,在边境经贸往来中,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使用的规模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法规上的空白和认识上的差异,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真实流通规模难以掌握。
可以预测,由于人民币国际化会减少汇率风险,因此它会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但同时,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风险敞口较大,汇率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在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行为中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互补,人民币流出境外,对于缓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
从总体上看,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不断深入发展,伴随着人民币稳定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活动中将日益受到追捧,特别是在缺乏硬通货、货币汇率也不太稳定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
有利于中国获得合理收益
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上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铸币税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币税,而是发行货币中溢出的潜在收益。在本国发行纸币,铸币税收入是取之于本国用之于本国,而发行国际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简单地讲,一张面额100美元的钞票的印刷成本也许只有1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当然货币发行是以产值为依据的。超出市均价值滥发货币,就会引发通货膨胀。一般来讲,铸币税收入可以占到总收入的2%左右。铸币税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使用别国的货币,就是主动放弃了大量的财富。我们知道,今天的国际社会主要是以美元为国际结算货币,那么当大家在享受统一的结算货币给贸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付出了被人征收铸币税的代价。对于国际货币的发行国来说,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是取之于国际而用之于本国,是对他国资源的占有,是一种额外的国际收入。
作为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凭借其特殊的经济地位以及美国经济规模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以强势货币的优势向若干国家渗透并部分或全部地排挤他国的弱势货币,无偿占有和使用世界各国的资源和财富,从而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巨额铸币税收益。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以极低的成本印制美元,当美元被用来购买实际资源或兑换其他货币并进行投资时,美国政府就会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根据美联储最新数据,据估计,当前在全球流通的美元纸币总计为9000亿美元,大约2/3在美国境外流通,若以美国印制一张1美元钞票的材料、人工费只需0.03美元计算,这意味着美国征收的存量铸币税至少将近6000亿美元。一项关于美国铸币税的研究表明,美国平均每年能获得大约250亿美元的铸币税收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累计收益在2万亿美元左右。
从1973年开始,美国很少有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的年份,通常是逆差,美国国际收支赖以长期不弥补贸易赤字的奥秘就在于大量吸收国际资本。据统计,从1994年至2009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累计达到6.4万亿美元,2010年全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修正后为4709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3.2%,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美国是靠外国购买美国国债、公司债和股票等吸收国际资本的方式来支撑这个逆差的。1970年以后的30年间,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库券的比重平均仅为10.5%,但是20世纪80年代这个比重上升到超过25%,90年代则上升到超过50%。
可见美国由于其货币充当国际货币而获取的铸币税是相当惊人的。追逐本币的国际化及其铸币税收益,越来越成为大国金融战略的“公开的秘密”。当一种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后,货币当局所获得的铸币税收益不仅来自于本国居民的货币持有额,也包括非本国居民货币持有部分。货币发行国的通胀率越高,其国际铸币税的收益就越高。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就意味着中国可以从国外储备国获得无息贷款。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逐年增加,市场上的人民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民币开始在周边国家、地区流通,也成为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市场上人民币流通量Mo余额达到4.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这个流通量滞留在持有者和流通领域之中,就能为政府创造货币收益。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我国可以通过输出人民币纸币,在国外进口真实资源,这样在不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保持甚至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获得国际铸币税的收益。
据我国有关专家测算,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我国每年因人民币国际化而获得的铸币税收益至少可以稳定在25亿美元左右。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并且人民币的国际化区域逐步扩大,那么到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为224.6亿美元,到2020年约为300.2亿美元。
在获得铸币税收入的基础上,国际货币发行国还可以低成本地使用存放在本国的外国储备。这部分外汇储备放在持有国国内既无利息收入,又不利于对外支付,因而储备货币的大部分都存入国际货币发行国银行,而这部分储备货币可供该国际货币发行国借用来对他国投资。一般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而投资利润率则较高,这样,该外汇储备等于是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一种低成本资金来源。结果,其他国家积累的外汇,并没有用于那些国家国内的经济建设,却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与本国银行的利差是国际货币发行国享受的纯利,国际货币发行国可由此获取内外资产收益率的差额利益。
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国际化
货币的国际化会使本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从中受益。各国银行在经营本币时无疑天然地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拥有国际货币可以促进货币发行国金融业的发展,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扩大金融部门的服务收入、贷款收入与投资收入。
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结算手段,能使外商更多地通过中国金融机构结算,这在进一步方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
我国商业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采用两种操作模式,即代理模式和清算模式。代理模式是指中资银行委托外资银行作为其海外的代理行,境外企业在中资企业的委托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的模式;清算模式是指在中资银行境内总行和境外分支行之间进行的业务,即境外企业在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开设人民币账户。无论哪一种操作模式,都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收费业务和资产业务的增加。此外,由于外资银行手中没有人民币,它们需要中资银行为其提供人民币,中资银行还可以由此获得汇兑收益。而当境外企业获得大量人民币之后,中资银行也可以针对其经营理财业务,获取中间业务收益。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可以说是我国金融开放的一个最高阶段,有助于提高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推动人民币资金市场建设、公开市场业务开展和利率市场化步伐,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银行体制和金融市场体系。在这样一种高度开放的金融环境中,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会不断涌入,其经营业务范围也会不断扩大,同时我国银行业也会走向世界,这就在资金、业务品种、服务手段以及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对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势必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后,更有利于中资银行研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不足千种,而世界上货币主导国家的金融产品都多达几千种,美国甚至超过1万种。金融产品的多少是与一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或国际化程度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资银行会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迎来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并且任重而道远。
当人民币资产交易可以进行规模交易并且海外市场上人民币相关交易是最终结算时,必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市场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一种外力的形式促进市场深化。当然,这个市场应当能够成为国际流通的交易中心,并且按照市场规则运行。这是因为,如果人民币能够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通用并增强便利性,那么无论是在一般市场还是离岸金融市场,人民币资产的相关交易都将活跃起来。这对培育和发展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对丰富人民币计价资产品种、扩大境内金融市场深度,乃至对本土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创新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增加,为机构进行人民币投资或筹资提供资金手段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出现和壮大将成为必然。借助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一平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体系,而且可以为国内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并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的深度合作。
有利于与港、澳、台经济互动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大陆与港、澳、台的经济合作,推动大陆―港―澳―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大陆、港、澳、台在经济上成为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将有利于消除汇率波动,节约交易成本,增强两岸四地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并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中国货币统一、中国货币统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我国政府应该降低居民出入境的门槛,鼓励我国居民到境外旅游、求学、工作和从事各种经济贸易活动。首先,可以考虑降低我国内地居民进入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门槛,扩大我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把我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建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即形成所谓的“大中华经济圈”,这样有利于促进人民币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居民接受;其次,可以考虑降低我国居民进入我国边境国家的门槛,扩大我国和边境国家的经贸往来;最后,降低我国居民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门槛,使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