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化还有多远

国际化还有多远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必须有世界交易商、投资者以及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的强烈需求,人民币要被作为与外国进行贸易结算的交易中介、主导国际金融业务的计价单位,以及中央银行用作外汇储备的贮藏手段。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必须有世界交易商、投资者以及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的强烈需求,人民币要被作为与外国进行贸易结算的交易中介、主导国际金融业务的计价单位,以及中央银行用作外汇储备的贮藏手段。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支撑一种货币国际化要有三个支柱,一是国家的经济规模和贸易额,二是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三是货币本身的稳定和可兑换。以此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还存在众多障碍。从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尚力不从心。

首先,与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大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并不稳固。纵观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国际化实践,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要求该货币发行国应具备以下条件:占有全球经济较大份额的经济实力,政治上高度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在管理和制度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还有诸多障碍。由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还没有完成,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还很脆弱,所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推进和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不可能马上到位,这就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推进带来了制度性的障碍。再加上我们缺乏保证国际业务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一整套成熟的法律、会计和监管体系,要在国际舞台上获取人民币真正的话语权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第三,我国现有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难以支撑人民币迅速实施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如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问题、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等。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起步较晚,中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大量集中在传统的信贷业务上,所以,虽然我们没有像欧、美银行那样在这场危机中受到致命的打击,但是,我们大而不强的弱点经不起完全开放后会出现的冲击。另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更为单一,市场的投资文化和金融产品的缺失很容易引发追涨杀跌的局面。这也是非常不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也将成为国际化的又一问题。因为在金本位的黄金时代,英国虽然存在庞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却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

总之,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着众多的矛盾,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有待加强,加上国际环境较为严峻,所以,待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成熟,还要有较长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还有究竟还有多远呢?

中国国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但直到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人民币国际化并未真正成为中国政府考虑的选择。一般而言,只有发达国家才有将本币国际化的强烈动机,而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和人均资源拥有量均相当低,而且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奉行韬光养晦的对外策略,因此缺乏推动本币国际化的强烈意愿。

自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明显由冷转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民币已经提升到国际化的程度了。因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稳定确保了人民币的升值,颇具价值的人民币正在大踏步地迈向国际化。

2009年9月17日,蒙代尔表示,2011年人民币区域将会取代日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货币区域。对于建立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超主权货币的提议,蒙代尔称,特别提款权是无法成为世界货币的,但可以往这个方向走。目前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中应纳入人民币,人民币占比可达到10%。

那么,真如蒙代尔所说的2011年人民币能成为第三大货币的话,人民币离国际化目标还有多远的路呢?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三层内容: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也就是说,人民币只有达到这些标准,才能称得上真正实现了国际化。

2009年7月6日,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有利于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及相关汇兑成本,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跨出的关键一步。就此,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认为人民币已经“半国际化”。一方面,部分边境贸易已经在用人民币结算;另一方面,银联卡在国外很多地方可以使用,这也是以人民币进行的贸易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货币。

当前人民币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算货币并不等于人民币完全替代美元,还要看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的认受度,还有未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在资本项目没有开放的背景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还不十分成熟,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说,“政府应考虑允许外国购买中国国债和公司债券,这就涉及到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

因此,只有资本账户开放那一天到来,人民币国际化才真的不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