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贴现的价格

贴现的价格

时间:2023-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贴现价格的概念  贴现价格就是票据贴现率。转贴现、回购业务利率由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协商确定。再贴现业务利率必须遵循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即便如此,由于贴现利率与转贴现利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再贴现利率仍会对票据市场利率定价产生重大影响。

一、贴现价格的概念

  贴现价格就是票据贴现率。从实务操作来看,贴现价格主要包括转贴现价格和贴现价格。由于目前市场存在区域分割的客观事实,所以贴现价格有所差异。一些银行也编制了“票据价格指数”,但其主要体现在“转贴现价格”上,反映的是银行间市场票据转贴现价格的行情变化。银企间的贴现价格指数编制一直为市场所期盼,但始终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贴现价格是各金融机构的机密,各机构不愿意将自己的贴现实际成交价格制成数据,公之于众。由此造成两个弊端:一是银行和大客户议价时,往往是压低利润抢客户;二是中小企业议价能力不强,造成贴现价格相对较高,增加融资成本。

  只有当票据市场有了全国统一的公共交易平台,贴现价格才有可能真正趋向透明。2009年10月28日随着央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正式上线运作,中国票据市场有望真正做到信息通畅、集中、透明。票据交易实现场内交易,把在不同时点收到的订单积累起来,在一定时刻进行集中整合,届时,银行和企业都可以从中了解贴现价格变化。

二、贴现价格制定依据

  票据贴现利率市场化程度很高,各商业银行票据经营部门主要根据以下几点来确定贴现利率的高低。

  1.根据中央银行制定的再贴现利率;

  2.根据同档次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3.根据最近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4.根据当地的票据市场运作的利率情况;

  5.根据客户的贡献度情况。

  贴现利率以再贴现利率为下限加点确定。转贴现、回购业务利率由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手协商确定。再贴现业务利率必须遵循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此外,商业银行票据经营部门制定贴现利率还需要综合考虑客户提供的银行承兑汇票离到期的期限、票面金额等因素。一般来讲,日期越短,利率越高;金额越大,利率越低。

三、影响贴现价格的因素

  贴现利率的涨跌变化,对企业经营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影响票据贴现利率涨跌走势的因素主要有:

  1.再贴现利率。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申请再贴现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途径之一,再贴现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方式,并一直是我国票据市场交易利率定价的基准之一。在现阶段,再贴现利率只是作为票据贴现利率的定价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对此曾有过规定,即票据贴现利率应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确定加点,而转贴现利率则不受限制,已经完全市场化。即便如此,由于贴现利率与转贴现利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再贴现利率仍会对票据市场利率定价产生重大影响。

  2.相关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是各商业银行人民币资金运作的主要场所,三者之间的利率变化密切相关。由于票据业务交易成本和风险都高于债券交易,在一般情况下,票据市场利率高于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并接受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变化的直接影响,且呈同方向变化。

  3.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水平。票据业务交易品种与方式决定票据产品的交易成本与风险,并由此设定不同票据产品的交易利率。如票据改进交易方式,减少交易成本,该产品交易利率就会下降,等等。

  4.票据贴现期限和票据信用状况。票据业务以银行和企业信用为前提。对贴现银行而言,通常对一些信用程度较高企业的票据采取优惠价格;同时,对有经常业务往来,并有良好信用的客户,也采取优惠利率的方式。另外,根据流动性偏好,对于不同期限、不同票面金额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通常采用不同的利率定价。

四、中国票据市场贴现利率成本定价策略

  票据业务的开展依赖于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办公场所、网络、金融技术等。银行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必须补偿支出的成本,并获得预期的利润。票据市场贴现利率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工具,使得银行自身拥有极大的定价权。从微观经济学原理看,只要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即收益不能补偿其成本,或者不能提供社会平均的利润,供给就会减少。如果需求不变,价格必然会上升,以刺激供给达到供求平衡。随着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发展票据贴现市场,制定合理的贴现利率,成为赢得市场的最核心手段。从必须补偿票据业务成本来看,票据市场贴现利率定价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1.人力成本。人力成本主要包括:产品营销人员费用、服务人员费用、后台支持人员费用、业务管理人员费用等。从构成内容上看,票据业务产品的人力费用有工资、奖金补贴、福利、差旅费等项目。

  2.物力成本。物力成本主要包括:场所与共用设备费用、专项设备费用、客户维护费用、系统维护费用、低值易耗品费用等。物力成本是固定成本,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而单价下降。

  3.风险成本。汇票真伪鉴别风险、票据缺陷风险、利率风险、签发总量及承兑风险、操作风险、托收风险、融资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票据业务存在的几大风险。根据风险与收益合理匹配的原则,银行提供这些票据业务产品应获取风险报酬,而为此所承担的风险就构成银行票据业务产品的部分成本。风险成本主要包括风险工具成本和风险心理成本。

  人力成本与风险成本属于可变成本,与产品规模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根据成本会计的方法,可以将上述成本分摊核算到每一笔票据业务中。

  如果采用成本定价策略,产品价格将根据预期收入(或利润)、成本、产品销售数量的影响而予以确定。定价需要遵循的原则:一是成本需要得到全额补偿,二是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争取收入最大化。

  在实际营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针对总体票据目标统一核算成本,对不同客户和不同地域的客户制定利差标准。对批量大、忠诚度高的优质客户,主动采取优惠利率,签订业务合作协议,通过采取累进制优惠利率方式,吸引大客户做大业务量,对批量小、附加成本高的一般客户实行较高利率,形成较大利差。

五、转贴现利率定价要点

  票据转贴现利率定价的运作程序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票据市场利率变化等情况,为使转贴现利率定价行为更为科学、规范而制定的定价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利率发布与执行、评价反馈三个阶段,涵盖利率形成、执行、结合反馈三种机制。

  票据转贴现利率定价可以依据市场融资平均成本、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水平、票据经营综合融资成本、利率变动趋势、预期综合收益等因素综合考虑。

  转贴现利率制定后,利率决策部门应进行利率论证,利率管理部门进行发布并跟踪监控。利率管理部门根据利率调整后客户对利率调整的反应、竞争对手利率变动情况、利率调整前后业务量的变化、利率调整前后票据流向变化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与评价,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利率决策部门,为下次转贴现利率调整做好准备。

六、贴现率

  贴现率是指票据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背书转让,银行购买该汇票时计算所要扣除贴现息的利率。

  贴现率是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工具,受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率、银行资金头寸、相关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综合影响。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贴现率应在中国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率直接影响到票据贴现申请人最终取得的票款数目,所以,持票人应尽可能寻找信誉好、贴现率低而且贴现时间较快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银行进行贴现。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商业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使准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如果商业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七、贴现利息的计算与支付

  在票据贴现业务中,贴现申请人贴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贴现时应按规定计算并在贴现凭证上填写贴现率、贴现利息和实付贴现金额。其中,贴现率原则为月贴现率。企业申请贴现时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贴现利息,银行贴现利息主要受贴现率及汇票到期时间影响。票据贴现利息应根据贴现金额、贴现天数和贴现率计算求得。

  1.到期值。票据有附息票据和不附息票据之分,附息票据的到期值=面值×(1+利率×时期)。不附息票据的到期值就是面值。

  2.贴现期限。贴现期限为自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贴现日期以贴现凭证为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期限从其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前一天的利息计算。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期限等应符合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回购业务的期限从业务交易日起至约定赎回日止。票据到期日或交易约定到期日如遇法定节假日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就是票据的天数扣除已持有天数后的剩余天数。

  以国内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息为例,其贴现公式为:

  贴现净额=票面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年利率×实际贴现天数×360天

  公式中:贴现率由贴现银行确定,贴现日采用“计头不计尾”方法确定,是指自贴现日起至汇票到期前一天的天数。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票据年利率×票据到期天数÷360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贴现申请人实得贴现金额则等于贴现金额减去实付贴现利息,用公式表示为:

  实付贴现金额=贴现金额-实付贴现利息

  银行贴现经办人员填妥贴现率、贴现利息和实付贴现金额后,将贴现凭证第四联加盖“转讫”章后交给贴现申请人作为收账通知,同时将实付贴现金额转入贴现单位账户。

  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不带息票据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贴现利息公式为:

  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日贴现率=月贴现率÷30

  实际付款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例5-1】 汇票金额100万元,到期日7月20日,持票人于4月21日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年贴现利率3.6%,则贴现利息=1 000 000×90×3.6%÷360=9 000元,银行在贴现当日付给持票人991 000元,扣除的9 000元就是贴现利息。

  贴现利率一般要比贷款利率低得多,而且贴现的办理手续比贷款简单,能满足企业资金急需时的融资要求,汇票也具有较高的流通性,银行也比较愿意办理贴现业务。

  计算天数如下:

  某公司于8月15日拿一张银行承兑汇票申请贴现,面值1 000 000元,贴现率2.62%,签发于上年的12月30日,到期日为10月29日,贴现息如何计算?

  贴现天数为从贴现日起至到期日的天数,算头不算尾,算尾不算头,如果是异地的要再加3天,碰上休假要顺延。

  16(16~31日)+30(9月)+29(1~29日)=75天

  也可17(15~31日)+30(9月)+28(1~28日)=75天

  贴现息=75×1 000 000×(2.62%÷360)=5 458.33

  【例5-2】 3月23日,企业销售商品收到一张面值为10 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5月2日,企业将上述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贴现率为8%。假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则票据贴现利息计算如下:

  票据到期值=10 000×(1+6%÷2)=10 300(元)

  该应收票据到期日为9月23日,其贴现天数应为144天(30+30+31+31+23-1)。

  票据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10 300×8%×144÷360=329.60(元)

  贴现业务利息的支付方式由贴现申请人与办理贴现商业银行自行协商确定,并在贴现合同中明确约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