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学者开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顾乃华等(2006)[125]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他们认为,在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的作用最充分,金融保险业最能发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功能。汪斌(2007)[126]通过改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15个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重要的中间投入。申玉铭(2007)[127]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生产性服务贸易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对第三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足。Francois(2008)[128]认为,生产性服务贸易壁垒的降低可以减少制造业成本,提升制造业效率并推动其技术进步,从而增强一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由低服务密集型部门向高服务密集型部门的转移,优化制造业结构,最终影响货物出口结构。
尚涛和陶蕴芳(2009)[129]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82年至2006年期间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与五类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是促使各部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也具有重要的反馈促进作用,但后者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王荣艳和齐俊妍(2009)[130]通过回顾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表明,从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方面看,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可以不同程度的促进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要逐步降低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壁垒,发挥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竞争力和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任会利和刘辉煌(2010)[131]根据1982~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FDI、保险、商务服务进口提高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通讯服务进口抑制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且通讯服务、保险服务、商务服务进口以及生产性服务FDI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扩大保险和商业服务开放度,吸引生产性服务FDI对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蒙英华和尹翔硕(2010)[132]利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从1997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后,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更能促进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的是其他商业服务进口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效应,其次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和金融服务进口;通讯服务、建筑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而其中又以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负面冲击最为严重。谭辉(2010)[133]指出生产性服务贯穿于整个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与我国制造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作用。樊秀峰和韩亚峰(2012)[134]基于价值链视角,利用杨小凯(2000)[135]超边际分析思想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贸易和制造业协调分工的可能性,并在Becker Gary and Murphy Kevin(1992)[136]价值链分工函数的基础上,讨论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厂商的纵向分工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和作用路径并不一致。付晓丹(2012)[137]将制造业的升级划分为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两个维度,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贸易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此外,改善制造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交易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能力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生产性服务贸易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即一方面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会带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会影响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一旦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不能跟上制造业的速度,则会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