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迈向经济强国

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迈向经济强国

时间:2023-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常态下,我们要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主动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主动地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也是对社会活力的解放,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常态下,我们要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主动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主动地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总体基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稳”是稳增长、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是前提和基础;“进”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方向和目标。新常态下,面对经济发展增速换挡、方式转型、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变化,我们需要客观看待、冷静理性,保持一颗平常心。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可以不要合理的增长速度,而是要通过完善宏观区间和定向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重点要推进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领域的改革,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靠市场积极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

二是坚持提高经济质量基本方针,实现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培育壮大新产品、新业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化解各种经济运行风险,走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之路,努力形成“万众创业”“人人创新”的新局面。

三是坚持防范经济风险基本思路,提高经济稳步发展的信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应对当前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治理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就要对经济新常态阶段各种潜在的经济社会风险如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保持清醒认识,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底线思维的科学预见作用,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尤其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

四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向,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新常态下,我国的改革任务更加迫切、更加艰巨。要在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同时,全面推进和落实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国有企业和要素市场化等改革,努力实现改革的重大突破。在国家层面再取消和下放一些审批事项,尤其要重点清理取消基础设施、能源、教育、医疗、医药等领域不必要的准入限制、行业管理规定,进一步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全面推进和落实中央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统筹推进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和事权财权统一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健全市政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等领域的投资运营机制。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和资源品价格等市场化改革。

五是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基本归宿,促进城乡人民包容共享发展成果。新常态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抓好重点领域民生工作、形成系统的民生制度体系是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基本归宿,也是实现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农村地权制度的建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教育体制、卫生医疗体制、养老服务体制等改革的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从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努力保护自然环境,出重拳强化雾霾等污染治理,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可能会影响到整体就业规模,结构性就业矛盾将会更加凸显,这要求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